初府君年九歲,而先大母胥太孺人卒。 繼大母孫太孺人,又繼大母李太孺人,府君事之皆盡誠孝。 而大父昆弟三人,仲季兩大父皆早卒。 府君待諸孤弟,尤有恩禮。 然自敏樹生時,府君年已五十有一。 其前者皆不得見而盡知之矣。 顧自其微有知識之日,日趨侍府君家,而仰其容貌,則見其溫然以和,又儼然以莊也。 其于兄弟也,與吾仲父異母以生,同居以及老,未嘗有一言之相責望也。 吾季父早世,季母守節嫠居,其于府君,未嘗有一事之不然于其意者也。 其于子孫也,愛而教之,加意以撫之,然未敢有不敬恭於其側者也。 其日接于鄉之人也,雖妄少年,未有不肅然于其坐者也。 嗚呼,此其外之大略可見者也。 抑其行事猶有能道者焉。 吾鄉家有贏谷者,多積頭谷。 頭谷者,人質貸其谷,加息以償。 至來歲春夏間,除其息,仍以本谷貸。 而吾家所積頭谷,蓋盈萬石矣。 嘉慶癸酉之秋,府君與仲父謀曰:吾田產足可業也。 而積穀又多。 遂積而不已,以多財遺子孫,吾懼其為不義也。 今歲頗不登,貸者艱償,不如放之。 此兩利也。 仲父以為然。 而所貸出谷萬石,盡放出不復收。 然府君平時治家纖嗇,不忍妄費一錢,人或疑其吝。 及是放谷萬石,一鄉盡驚。 有稱頌于府君前者,則徐應之曰:吾年老力衰,計自逸耳。 然自後府君果益少事。 唯觀覽書史自娛。 尤喜鈔書,積巨冊,首尾端楷若一,無違誤者。 素善飲酒,乃益召諸昆弟勸飲,未嘗至甚醉。 酒後滋益恭。 時時自鋤菜畦,樹瓜果,及課傭人。 治田必盡其法。 子孫讀書,訓課甚勤,不多望以進取。 敏樹年十七時,補縣學生。 訓之曰:汝今為學校中士人矣。 士者,行義必可觀也。 可不勉乎!臨終戒子孫曰:願後世不失為讀書善人,富貴非所望也。 自府君之歿二十年間,鄉之人往往有嘆而言者曰:厚矣夫先生之教我也!我奉其教,以有今日之安也。 又有言者曰:某某婚喪不舉,往貸于先生,必得所求焉。 不以其貧故疑難之也。 某與某訟,以厚質請貸,則不得焉。 又力勸諭而已之。 凡先生之行,皆此類也。 又有言者曰:昔先生之存,鄉之長者,常有所聽聞善言,以教戒其子弟。 少年之為非者不敢肆。 今不然矣。 嗚呼,此皆府君之實也。 府君諱達德,字懷新,別自號曰研田,太學生,按察司照磨職銜。 以子敏樹候補教諭,得贈修職郎。 生於乾隆乙亥八月二十二日,歿于道光乙酉正月二十日,享年七十有一。 即以其年十一月初五日,葬橫板橋之新阡,直家南十里。 府君元配吾前母羅太孺人,生吾伯兄友樹,附貢生。 繼配吾母徐太孺人,生吾姊適劉氏,次即敏樹。 道光壬辰舉人,大挑二等候補教諭。 次吾弟庭樹,縣學生。 孫男八人,昌烈、昌煜、昌耀、昌、貽孫、慶孫、似孫、雨孫,曾孫男十二人,坦、堅、均、圭、墉、垣、、堂、城、坤、域、堪。 今吾伯兄與吾弟,皆已早世。 敏樹幸侍老母,無能進取以圖顯揚。 惟思托賢人之文章,垂先型于不朽。 謹狀其實以俟文焉。 道光二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不肖中子敏樹謹狀。 ○君山月夜泛舟記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 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為勝期。 嘗以著之詩歌。 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為之。 初發棹自龍口,向香爐。 月升樹端,舟入金碧。 偕者二僧一客及費甥坡孫也。 南崖下漁火數十星,相接續而西。 次第過之,小船撈蝦者也。 開上人指危崖一樹曰:此古樟,無慮十數圍根抱一巨石,方丈餘。 自郡城望山,見樹影獨出者,此是也。 然月下舟中仰視之,殊不甚高大。 余初識之。 客黎君曰:蘇子瞻赤壁之遊,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 余顧語坡孫:汝觀月不在鬥牛間乎?因舉誦蘇賦十數句。 又西出香爐峽中少北。 初發時,風東南來。 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 見灣思可小泊。 然且行過觀音泉口響山前也。 相與論地道通吳中。 或說有神人金堂數百間,當在此下耶?夜來月下,山水寂然。 湘靈洞庭君,恍惚如可問者。 又北入後湖,旋而東。 水面對出鐙火光,岳州城也。 雲起船側,水上氵翁々然。 平視之,已作橫長狀。 稍上,乃不見。 坡孫言:一日晚,自沙觜見後湖雲出水,白團團若車輪巨瓮狀者十餘積,即此處也。 然則,此下近山根,當有雲孔穴耶?山後無居人,有棚于坳者數家,洲人避水來者也。 數客舟泊之,皆無人聲。 轉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則老廟門矣。 志稱山周七里有奇。 以余舟行緩,似不翅也。 既泊,乃命酒餚。 以子鷄苦瓜拌之。 月高中天,風起浪作,劇飲當之,各逾本量。 超上人守葷戒,裁少飲,啖梨數片。 復入廟,具茶來。 夜分登岸,別超及黎。 余四人尋山以歸。 明日記。 ○游大雲山記 立吾村而東望,彷彿乎翼然有山起於雲中者,大雲山也。 山祀真武神甚靈。 遠近走禱者眾。 常從之問云:此去可百里,仙靈之所居也。 於是有游志。 蓋前此十七八年矣。 而友人郭建林喜山水,約同遊。 將行矣,以風雨,或以事不果者,蓋三四焉。 今月初十日,建林自郡城來告余曰:新霜天幸晴。 行不汗,請與子踐大雲之約矣。 第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晚清文選》
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