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臣更有請者。 自軍興以來,凡官軍所到之處,賊必嚴為之備。 我軍鋭意仰攻,炮石所及,徒損精鋭,積日累月,壯氣潛銷。 悍賊乘之,轉致于敗。 又賊之詭計,以堅守綴我兵力,轉於無兵及兵弱之處,狡焉思逞。 是我軍之膠滯一隅,而賊乃得以出沒無定。 循是不變,則兵日見其少,而賊日見其多。 固非賊之果多於官軍,亦非賊之果強於官軍也。 即如四年,臣同塔齊布、羅澤南等力攻九江及湖口西岸梅家洲賊城。 旬日之間,傷亡至多。 五年,羅澤南、李元度等專攻湖口縣城,城不可拔。 六年、七年彭玉麟、楊載福約會夾攻,迭次血戰。 因無陸師相依,遂無成效。 其不得手之故,無他,兵出以正,不以奇,賊得以先為之備也。 此次李續賓、楊載福先期密商,以陸師五千人,從潯城渡江而北,揚言進剿宿太,而即夜潛入舟師,繞出湖口之下十里。 天甫黎明,舍舟登陸,踞城後山巔,監其腦而拊其背。 其時內湖外江水師血戰方酣,賊亦儘力抗拒。 陸軍大呼突入。 水陸之賊,均駭愕失措。 不知此軍從何而來也。 是役也,臣愚以為深合于出不意而攻不備之兵機,固非臣之智慮所及。 竊計以陸師精兵六千人,另籌每月船價銀二萬兩,僱民船四百號,從水師之後,仍帶長夫鍋帳,並二月米糧軍火,遇皖南皖北江南等處有賊之處,隨機雕剿,則我兵所至,皆賊計之所不及防。 迨其聞警調援,我軍即可迎戰。 抑或堅守不出,我兵亦可改圖。 兵到之後,賊必設備。 設備之後,兵可遄歸。 兵歸之日,賊必弛備。 弛備之日,兵可再出。 計不出數月,而賊技已窮,賊勢必蹙矣。 惟是以奇兵雕剿,在乎審機觀變。 無論南岸北岸,江界皖界,應請飭帶兵大員,覘賊所在,不拘守成法,不頓兵堅城,不為鄰省所節制,不為賊情所牽綴,動靜之機,默存於心,倏往倏來,如出九天而入九淵。 不僅賊匪不能窺其機,即他省將帥督撫亦莫能測其用。 若使稍有沾滯,兵機必鈍矣。 又兵勇之敢戰者,傷亡必多。 即如九月初八初九湖口之役,水陸中傷共九百餘員名。 血戰之奇,固近年所罕覯。 然傷亡過多,即宜調回武漢,加意休養,以慰軍情而養壯氣。 仍以精兵調赴下游,彌縫其闕。 更番迭戰,如環無端。 則往來進退,神變不窮。 庶不致拘滯一隅,轉誤大局。 應請以九江為老營根本,仍以武昌為換防並糧台根本。 則餉糈不匱而士氣常新。 必宜于討賊機宜,大有裨益。 ○致兩司書 宜昌以陳守洪鐘委署,為是安常處順,循分供職,必可不負也。 佐雜必不能不循資格。 不循資格,則司中吏胥高下其手,而撞騙萬端。 司中于循資序補挨委之餘,只須訪拔其聲名之尤美,參劾其貪鄙之太甚者,便可整飭。 惟州縣有民社之寄,斷不可僅守資格。 要缺必須遴員,差委例得酌量。 如謂林翼等有私,林翼願執其咎而不敢辭。 林翼昔年從政,見天下之督撫藩臬,一差一缺,無一不照例而行即無一不挾私以徇。 且瘠苦煩難,人之所棄者,則尚有輪補輪委之人。 而肥美滑甘,則皆捷足者所得。 懸一例而預謀于例先。 更變一說以圓通於例外。 例實足以快其私,而不足以杜一切之弊也。 處輪補酌補輪委酌委,本有兩端之可趨可避,而顛倒之心,上下之手,則仍在督撫藩臬耳。 昔在黔湘,見藩臬某某,開口便言例。 如某公在湖南,無一事不照例。 實則無一事真照例。 凡京官有所囑託,或吏有所賄求,如鼓答桴,其應如響。 京信朝至,司牌夕懸。 苞苴夜行,委札晨發。 甚有不出省門,而獲盜十名,或數十名,專意請託,而記功十次,且數十次者矣。 故曰:循例乃適足以快其私。 故林翼願破格而以一人執其咎也。 ○復張石卿中丞啟 一堅壁清野,非用士用民不能集事。 土民中豈無欺我之人,亦豈無僨事之人。 然兵將之猾者,十之九,士民之樸者,十之六。 近年宦途頗雜,牧令既少真才,佐雜尤多庸妄。 其心術見識,不堪設想。 不如士民之真性未漓,可激以忠義。 楚官與民仇,楚民與官仇。 此孟子所謂疾視其長上而不救也。 惟有勤接見,決壅蔽,視民如官,視官如民,無眾寡大小,推誠相與。 咨之以謀,而觀其識。 告之以禍,而觀其勇。 臨之以利,而觀其廉。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知人任人,不外是矣。 近日人心逆億萬端亦難窮究其所往。 惟誠信之至,可以救欺詐之窮。 欺一事不能欺之事事,欺一時不能欺之後時。 不可不防其欺,不可因欺而灰心所辦之事,所謂貞固足以幹事也。 況賞罰具在,董勸因時。 以大權臨之,何患不濟。 未有注意于保甲團練,堅壁清野,而無成效者也。 昔盧忠烈公之督兵大名、鄖陽,其得力在堅壁清野,其制勝在親兵之能殺敵致果也。 傅重庵以碉堡制苗,而練丁千五百人,因閒雕剿,兵威乃振。 鈞示招練,如何可信?為日已迫,訓練豈一蹴可能。 誠為深慮。 竊謂襄毅治粵,陶魯參軍,所領三百人,皆即時應募,而所向克捷,且戰且練且守。 練一日得一日之力,練一人得一人之力。 百金之士,千金之士,誠為難得。 然三年之艾,亦在蓄之而已。 至練勇之不可恃,則在馭之之法如何,領之之人如何耳。 國威久不振矣。 人心思亂,不自今日始,亦不自今日止。 除日日練兵,人人講武,別無補救之方。 此說與專言守禦者,實可互為其用,而相與有成也。 第4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晚清文選》
第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