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故何邪?直由婚媾之私,群情之所不能免。 故率其所嫌,而嫌之於國。 是以疏附則信,姻進則疑。 疑積於百姓之心,則禍成重闥之內矣。 此皆往代成鑒,可為寒心者也。 夫萬物之所不通,聖賢因而不奪。 冒親以求一才之用,未若防嫌以明公道。 今以臣之才,兼如此之嫌,而使內處心膂,外總兵權。 以此求治,未之聞也。 以此招禍,可立待也。 雖陛下二相,明其愚款。 朝士百療,頗識其情。 天下之人,何可門到戶說,使皆坦然邪。 夫富貴寵榮,臣所不能忘也;刑罰貧賤,臣所不能甘也。 今恭命則愈,違命則苦,臣雖不達,何事背時違上,自貽患責邪!實仰覽殷鑒,量己知弊,身不足惜,為國取悔。 是以忄空忄空,屢陳丹款,而微誠淺薄,未垂察諒,憂惶屏營,不知所厝。 以臣今地,不可以進明矣;且違命已久,臣之罪又積矣!歸骸私門,以待刑書。 願陛下垂天地之鑒,察臣之愚,則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矣。 薦譙元彥表 ※桓元子 臣聞太樸既虧,則高尚之標顯。 道喪時昏,則忠貞之義彰。 故有洗耳投淵,以振玄邈之風。 亦有秉心矯跡,以敦在三之節。 是故上代之君,莫不崇重斯軌,所以篤俗訓民,靜一流競。 伏惟大晉,應符禦世。 運無常通,時有屯蹇,神州丘墟,三方圮裂。 兔置絶響於中林,白駒無聞於空谷。 斯有識之所悼心,大雅之所嘆息者也。 陛下聖德嗣興,方恢天緒。 臣昔奉役,有事西土。 鯨鯢既懸,思宣大化。 訪諸故老,搜揚潛逸,庶武羅於羿浞之墟,想王於亡齊之境。 竊聞巴西譙秀,植操貞固,抱德肥遁,揚清渭波。 于時皇極遘道消之會,群黎蹈顛沛之艱。 中華有顧瞻之哀,幽谷無遷喬之望。 凶命屢招,奸威仍逼,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而能抗節玉立,誓不降辱,杜門絶跡,不面偽庭。 進免龔勝亡身之禍,退無薛方詭對之譏。 雖園綺之棲商雒,管寧之默遼海,方之於秀,殆無以過。 于今西土,以為美談。 夫旌德禮賢,化道之所先。 崇表殊節,聖哲之上務。 方今六合未康,豺豕當路,遺黎偷薄,義聲弗聞,益宜振起道義之徒,以敦流遁之弊。 若秀蒙蒲帛之徵,足以鎮靜頽風,軌訓囂俗,幽遐仰流,九服知化矣。 解尚書表 ※殷仲文 臣聞洪波振壑,川無恬鱗。 驚飈拂野,林無靜柯。 何者?勢弱則受制於巨力,質微則莫以自保。 於理雖可得而言,於臣實所敢喻。 昔桓玄之世,誠復驅迫者眾。 至於愚臣,罪實深矣!進不能見危授命,忘身殉國;退不能辭粟首陽,拂衣高謝。 遂乃宴安昏寵,叨昧偽封。 錫文篡事,曾無獨固。 名義以之俱淪,情節自茲兼撓。 宜其極法,以判忠邪。 鎮軍臣裕,匡複社稷,大弘善貸。 佇一戮於微命,申三驅於大信。 既惠之以首領,復引之以縶維。 于時皇輿否隔,天人未泰,用忘進退,惟力是視。 是以黽勉從事,自同全人。 今宸極反正,惟新告始。 憲章既明,品物思舊。 臣亦胡顏之厚,可以顯居榮次。 乞解所職,待罪私門。 違謝闕庭,乃心愧戀。 謹拜表以聞,臣某云云。 為宋公至洛陽謁五陵表 ※傅季友 臣裕言:近振旅河湄,揚ユ西邁。 將屆舊京,威懷司、雍。 河流遄疾,道阻且長,加以伊洛榛蕪,津涂久廢。 伐木通逕,淹引時月。 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洛水浮橋。 山川無改,城闕為墟,宮廟隳頓,鍾ね空列,觀宇之餘,鞠為禾黍。 廛裡蕭條,鷄犬罕音。 感舊永懷,痛心在目。 以其月十五日奉謁五陵。 墳塋幽淪,百年荒翳。 天衢開泰,情禮獲申。 故老掩涕,三軍淒感。 瞻拜之日,憤慨交集。 行河南太守毛之等,既開翦荊棘,繕修毀垣,職司既備,蕃衛如舊。 伏惟聖懷,遠慕兼慰,不勝下情,謹遣傳詔殿中中郎臣某,奉表以聞。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 ※傅季友 臣聞:崇賢旌善,王教所先,念功簡勞,義深追遠。 故司勛秉策,在勤必記。 德之休明,沒而彌著。 故尚書左仆射前軍將軍臣穆之,爰自布衣,協佐義始,內竭謀猷,外勤庶政,密勿軍國,心力俱盡。 及登庸朝右,尹司京畿,敷贊百揆,翼新大猷。 頃戎車遠役,居中作捍,撫寧之勛,實洽朝野,識量局致,棟之器也。 方宣贊盛化,緝隆聖世,志績未究,遠邇悼心。 皇恩褒述,班同三事。 榮哀既備,寵靈已泰。 臣伏思尋,自義熙草創,艱患未弭。 外虞既殷,內難亦薦,時屯世故,靡有寧歲。 臣以寡劣,負荷國重,實賴穆之,匡翼之勛。 豈惟讜言嘉謀,溢於民聽。 若乃忠規密謨,潛慮帷幕,造膝詭辭,莫見其際。 事隔於皇朝,功隱於視聽者,不可勝記。 所以陳力一紀,遂克有成。 出徵入輔,幸不辱命,微夫人之左右,未有寧濟其事者矣。 履謙居寡,守之彌固。 每議及封爵,輒深自抑絶。 所以勛高當年,而茅土弗及。 撫事永念,胡寧可昧!謂宜加贈正司,追甄土宇。 俾忠貞之烈,不泯於身後。 大賚所及,永秩於善人。 臣契闊屯夷,旋觀終始,金蘭之分,義深情感。 是以獻其乃懷,布之朝聽,所啟上,合請付外詳議。 為齊明帝讓宣城郡公第一表 ※任彥 臣鸞言:被苔司召,以臣為侍中、中書監、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楊州刺史,錄尚書事,封宣城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加兵五千人。 臣本庸才,智力淺短。 太祖高皇帝篤猶子之愛,降家人之慈。 世祖武帝情等布衣,寄深同氣。 第9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昭明文選》
第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