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徂。 今天下三分,益州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亡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缺漏,有所廣益也。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士,此後漢所以傾頽也。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故五月度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 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此臣之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允之任也。 原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 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責攸之允等咎,以章其慢。 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求自試表 ※曹子建 臣植言:臣聞士之生世,入則事父,出則事君。 事父尚於榮親,事君貴於興國。 故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 夫論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 量能而受爵者,畢命之臣也。 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 虛授謂之謬舉,虛受謂之屍祿。 詩之素餐,所由作也。 昔二虢不辭兩國之任,其德厚也。 旦、不讓燕魯之封,其功大也。 今臣蒙國重恩,三世于今矣。 正值陛下昇平之際,沐浴聖澤,潛潤德教,可謂厚幸矣。 而位竊東藩,爵在上列,身被輕暖,口厭百味,目極華靡,耳倦絲竹者,爵重祿厚之所致也。 退念古之受爵祿者,有異於此,皆以功勤濟國,輔主惠民。 今臣無德可述,無功可紀,若此終年,無益國朝,將掛風人彼己之譏。 是以上慚玄冕,俯愧朱紱。 方今天下一統,九州晏如。 顧西尚有違命之蜀,東有不臣之吳,使邊境未得稅甲,謀士未得高枕者,誠欲混同宇內,以致太和也。 故啟滅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 今陛下以聖明統世,將欲卒文武之功,繼成、康之隆,簡良授能,以方叔、邵虎之臣,鎮衛四境,為國爪牙者,可謂當矣。 然而高鳥未掛於輕繳,淵魚未懸於鈎餌者,恐釣射之術,或未盡也。 昔耿不俟光武,亟擊張步,言不以賊遺於君父也。 故車右伏劍於鳴轂,雍門刎首於齊境,若此二子,豈惡生而尚死哉?誠忿其慢主而陵君也。 夫君之寵臣,欲以除害興利。 臣之事君,必以殺身靜亂,以功報主也。 昔賈誼弱冠,求試屬國,請系單于之頸,而制其命;終軍以妙年使越,欲得長纓占其王,覊致北闕。 此二臣豈好為誇主而耀世俗哉?志或鬱結,欲逞才力,輸能於明君也。 昔漢武為霍去病治第,辭曰:匈奴未滅,臣無以家為。 固夫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 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寢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為念。 伏見先武皇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聞矣。 雖賢不乏世,宿將舊卒,猶習戰也。 竊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髮之功,以報所受之恩。 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詔,效臣錐刀之用,使得西屬大將軍,當一校之隊;若東屬大司馬,統偏師之任。 必乘危躡險,騁舟奮驪,突刃觸鋒,為士卒先。 雖未能禽權馘亮,庶將虜其雄率,殲其醜類,必效須臾之捷,以滅終身之愧。 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蜀境,首懸吳闕,猶生之年也。 如微才不試,沒世無聞。 徒榮其軀而豐其體,生無益於事,死無損於數,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於白首,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 流聞東軍失備,師徒小衄,輟食棄餐,奮袂攘衽,撫劍東顧,而心已馳於吳會矣。 臣昔從先武皇帝,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伏見所以行軍用兵之勢,可謂神妙矣。 故兵者不可預言,臨難而制變者也。 志欲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國家之難,身雖屠裂,而功銘著於景鍾,名稱垂於竹帛,未嘗不拊心而嘆息也。 臣聞明主使臣,不廢有罪。 故奔北敗軍之將用,秦魯以成其功;絶纓盜馬之臣赦,楚趙以濟其難。 臣竊感先帝早崩,威王棄代。 臣獨何人,以堪長久?常恐先朝露,填溝壑,墳土未乾,而身名並滅。 臣聞騏驥長鳴,伯樂昭其能;盧狗悲號,韓國知其才。 第9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昭明文選》
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