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松」者,一名狐實,亦作梧實,正如梧桐子而大倍之,色味亦如梧桐,而殻薄易剝;生密樹中,一見輒伐樹乃可得,遲則樹即存而子俱飛去成空株矣,故曰「飛松」,惟巔塘關外野人即指當時景頗族,此稱為鄙稱境有之。 野人時以茶、蠟、黑魚、飛松四種入關易鹽、布。 其人無衣與裳,惟以布一幅束其陰,上體以被一方幃而裹之,不復知有衿袖之屬也。 此野人即茶山之彞,昔亦內屬,今非王化所及矣;然謂之「紅毛」,則不然也。 又北二里余。 橫岡後亙。 望之若東西交屬於兩界崇山,不復知其內有兩江之嵌于兩旁也。 此岡即雅烏山南垂盡處,東、西二江皆從其兩腋南出,疑即挨河,而土人訛為「雅烏」耳。 陟岡而北,又二里,岡左漸突而成峰,岡右漸嵌而為坑,路漸逾坑傍峰而上,於是坑兩旁皆峰,復漸成峽。 循峽西峰行二里,陟其北坳,遂挾西峰之北而西向下。 二里,路右有大慄樹一株,頗巨而火空其中;路左則西江自西壑盤曲東來,破峽而東南去,於是出固棟西山之西北矣。 始下見盤壑西升,江盤壑底,而尖山兀然立其西南矣。 又西下一里,隨江北岸西行二里,始有村廬倚岡頭,是為烏索。 其江反北向折而來,路乃南下岡就之,半裡,則長木橋橫架江上,反自西而東度之。 橋東復有竹有廬,從其側轉而西南,則固棟西山與尖峰後大山圍環其南,而江曲其北者也。 又西半裡,有村連竹甚盛。 半裡,從其村南西轉,復行岡阪者二里,岡頭巨松錯落,居廬倚之。 半裡,西向下,涉一坑。 又西南一里余,連過兩村,又西向下,涉一坑,始及山麓。 遂西向上,半裡,有小水注坡阪間,就而滌體洗澡。 時日色亭午即正午,解衣浣濯洗滌久之,乃西南循小徑上。 一里,轉而西,始與東來路合。 時雷雨大至,行草徑間,一里,稍西下,涉一峽底,於是巨木參霄,緯藤蒙塢,遂極幽峭之勢。 盤繞行峽嘴而西,一里,又涉一峽底。 二峽皆在深木中,有小水淙淙自北而南,下注西來之溪,合而東行北出者也。 涉峽之西崖,有巨石突立崖右。 路由巨石之東,北向上,曲折躋樹蔭中,高崖滴翠,深水篩金,始知雨霽日來,陰暗弄影,不礙凌空之屐也。 上三里,遂陟岡脊。 脊兩崖皆墜深涵碧,聞水聲潺潺在其底,而不辨看不清其底也。 脊狹不及七尺,而當其中復有輔木以度者,蓋脊兩旁皆削,中復有窞下陷,故以木填之。 行脊上一里,北復稍下,又涉一南墜之峽,半裡,乃西北上,其上甚峻。 一里余而飯。 稍夷平坦,轉西南盤而北,半裡,復曲折上,峻愈甚。 一里,又稍夷,循峰崖而轉其腰,始望見尖峰在隔箐隴樹間,而不知所循者亦一尖峰也。 北半裡,抵其峰西腋,稍西下度一脊,遂西上,上皆懸崖削磴。 回顧前所盤脊東峰,亦一峰復聳,山頭尖削,亦堪與尖山伯仲,但尖山純石中懸,而彼乃土峰前出耳。 兩峰之北,復與西大山夾成深壑,支條盤突,箐樹矇蔽,如翠濤沉霧,深深在下,而莫窮端倪看不清頭緒和眉目,惟聞猿聲千百,唱和其間,而人莫至也。 峰頭就豎石將就豎立的石壁鑿級為梯,似太華之蒼龍脊。 兩旁皆危崖,而石脊中垂,闊僅尺許,若龍之垂尾以度,而級隨之,仰望但見層累不盡,而亦不能竟其端倪也。 梯凡三轉,一里而至其頂。 頂東西長五丈,南北闊半之,中蓋玉皇閣,前三楹奉白衣大士,後三楹奉三教聖人,頂平者如是而止,其向皆東臨前峰之尖。 南北夾閣為側樓,半懸空中,北祠真武,下臨北峽,而兩頭懸榻以待客;南祠山神,下臨南峽,而中敞為齋堂。 皆川僧法界所營構,蓋其上向雖有道,而未開闢,莫可棲托。 法界成之,不及五年,今復欲闢山麓為下殿,故往州未返。 余愛其幽峻,遂止東側樓。 守寺二僧,一下山負米,一供樵炊而已。 二十四日晨起,天色上霽,四山咸露其翠微,而山下甸中,則平白氤氳,如鋪絮,又如潏yù水湧起波,無分遠近,皆若浮翠無根,嵌銀連疊,不知其下復有坡淵村塍之異也。 至如山外之山,甸外之甸山間平地,稍遠輒為嵐翠掩映,無能拈出,獨此時層層襯白,一片內,一片外,搜根剔奧,雖掩其下而愈疏其上。 乃呼山僧與之指質問明白,或對質遠近諸山,一一表出,因與懸南崖而下。 有崖前臨絶壑,後倚峭壁,褘橫罅,下平上覆,恰如匡床,雖小而可憩可臥,是名仙床。 俯層峭之下,巉覆纍纍,無可攀循,僧指其下有仙洞,須從梯級下至第二層,轉崖下墜,乃可得之,遂導而行。 其洞乃大石疊綴所成,亂崖顛磴,欲墜未墜,迸處為罅,覆處為洞,穿處為門,門不一竅,洞不一層,中欠寬平,外支幽險,若疊級架板,亦可幽棲處也。 洞門東向腋中者為大,入而南穿,一峽排空而下,南出峽門。 其門南臨絶壑,上夾重崖,有二木球倒懸其前。 仰睇之,其上垂藤,自崖端懸空下丈餘,即結為癭yǐng動植物體上的囊狀贅生物,如瓠匏hùpáo即葫蘆之綴於蔓者。 癭之端,綴旁芽細枝,上迎雨露,茸茁夭矯,花葉不一狀,亦有結細子圓綴枝間者,即山僧亦不能名之,但曰寄生,或曰木膽而已。 一絲下垂,結體空中,馭風吸露,形似膽懸,命隨空寄,其取意亦不誣也。 余心識其異,欲取之,而高懸數丈,前即崩崖直墜,計無可得。 但其前有高樹自崖隙上聳,若得梯橫度樹間,緣柯即樹技而上,以長竹為殳shū一種兵器,可鈎藤而截取之。 余乃識而行,復隨導僧由梯級北下懸空之台。 第29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徐霞客遊記》
第29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