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日早炊,平明,夫至乃行。 由沙坪而南,一里余,西山之支,又橫突而東,是為龍首關,蓋點蒼山北界之第一峰也。 鳳羽南行,度花甸哨南嶺而東北轉者,為龍王廟後諸山,迤邐從鄧川之臥牛溪始,而北盡于天馬,南峙者為點蒼,而東垂北顧,實始於此,所以謂之「尤首」。 《一統志》到點蒼十九峰次第,自南而北,則是反以龍尾為首也。 當山垂海錯之外,鞏城當道,為榆城北門鎖鑰,俗謂之上關,以據洱海上流也。 入城北門,半裡出南門,乃依點蒼東麓南行。 高眺西峰,多墜坑而下,蓋後如列屏,前如連袂,所謂十九峰者,皆如五老比肩,而中墜為坑者也。 南二里,過第二峽之南,有村當大道之右,曰波羅村。 其西山麓有蛺蝶蝴蝶中之一類,蛺jiá泉之異,余聞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擔先趨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棲僧舍,而余獨從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馳。 半裡,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裡,抵山麓。 有樹大合抱,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漱根竅而出,清洌可鑒。 稍東,其下又有一小樹,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 二泉匯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形態生動,其狀酷肖,與生蝶真正的蛺蝶無異。 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鈎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于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 遊人俱從此月,群而觀之,過五月乃已。 余在粵西三里城,陸參戎即為余言其異,至此又以時早未花,詢土人,或言蛺蝶即其花所變,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類而來,未知孰是。 然龍首南北相距不出數里,有此二奇葩,一恨于已落,一恨于未蕊即開花,皆不過一月而各不相遇。 乃折其枝、圖其葉而後行。 已望見山北第二峽,其口對逼如門,相去不遠,乃北上躡之。 始無路,二里,近峽南,乃得東來之道,緣之西向上躋,其坡甚峻。 路有樵者,問何往,余以尋山對。 一人曰:「此路從峽南直上,乃樵道,無他奇。 南峽中有古佛洞甚異,但懸崖絶壁,恐不能行,無引者亦不能識。 」又一老人欣然曰:「君既萬里而來,不為險阻,余何難前導。 」余乃解長衣,並所折蛺蝶枝,負之行。 共西上者三里,乃折而南,又平上者三里,復西向懸躋。 又二里,竟凌南峽之上,乃第三峽也。 於是緣峽上西行,上下皆危崖絶壁,積雪皚皚,當石崖間,旭日映之,光艷奪日。 下瞰南峰,與崖又駢峙成峽,其內墜壑深杳,其外東臨大道,有居廬當其平豁之口,甚盛。 以此崖南下俱削石,故必向北坡上,而南轉西入也。 又西上二里,崖石愈巀嶪jiéyè高峻,對崖亦穹環駢繞,蓋前猶下崖相對,而至此則上峰俱回合矣。 又上一里,盤崖漸北,一石橫庋足下,而上崖飛騫刺空,下崖倒影無底。 導者言:「上崖腋間,有洞曰大水,下崖腋間,有洞曰古佛。 」而四睇皆無路。 導者曰:「此庋石昔從上崖墜下,橫壓下洞之上,路為之塞。 」遂由庋石之西,攀枝直墜,其下果有門南向,而上不能見也。 門若裂罅,高而不闊,中分三層。 下層墜若眢yuān乾枯井,俯窺杳黑而不見其底,昔曾置級以下,煹gòu舉火燈而入甚深,今級廢燈無,不能下矣。 中層分瓣排欞,內深三丈,石潤而潔,洞狹而朗,如披帷踐榭,坐其內,隨峽引眺,正遙對海光;而洞門之上,有中垂之石,儼如龍首倒懸,寶絡絲線中掛。 上層在中洞右崖之後,盤空上透,望頗窈窕yǎotiǎo深遠,而中洞兩崖中削,內無從上。 其前門夾處,兩崖中湊,左崖前削,石痕如猴,少wán其端,首大如卵,可踐猴首,飛度右崖,以入上洞。 但右崖欹側,左崖雖中懸二尺餘,手無他援,而猴首之足,亦僅點半趾,躍陟甚難,昔有橫板之度,而今無從覓。 余宛轉久之,不得度而下。 導者言:「數年前一僧棲此崖間,多置佛,故以『古佛』名,自僧去佛移,其疊級架梯,亦廢無存,今遂不覺閉塞。 」余謂不閉塞不奇也。 乃覆上庋石,從其門捫崖上。 崖亦進隙成門,門亦南向,高而不闊,與下洞同,但無其層疊之異。 左石片下垂,擊之作鐘敲聲? 北向入三丈,峽窮而躡之上,有窪當後壁之半,外聳石片,中如齏jī細粉臼,以手摸之,內圓而底平,乃天成貯泉之器也。 其上有白痕自洞頂下垂中,如玉龍倒影,乃滴水之痕臼側有白磁一,乃昔人置以飲水者。 觀玩既久,乃復下庋石。 導者乃取樵後峽去,余乃仍循崖東下。 三思,當南崖之口,路將轉北,見其側亦有小岐,東向草石間,可免北行之迂,乃隨之下。 其下甚峻,路屢斷屢續。 東下三里,乃折而南,又平下三里,乃及麓,渡東出之澗。 澗南有巨石高穹,牧者多踞其上,見余自北崖下,爭覘眺之,不知為何許人也。 又南一里半,及周城村後,乃東出半裡,入夾路之衢,則龍首關來大道也。 時腹已餒,問去榆城道尚六十里,亟竭蹶而趨。 遙望洱海東灣,蒼山西列,十九峰雖比肩連袂,而大勢又中分兩重。 北重自龍首而南至洪圭,其支東拖而出,又從洪圭後再起為南重,自無為而南至龍尾關,其支乃盡。 洪圭之後,即有峽西北通花甸;洪圭之前,其支東出者為某村,又東錯而直瞰洱海中,為鵝鼻嘴,即羅剎石也。 第27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徐霞客遊記》
第27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