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領旨回家,請李白開讀,備述天子拳拳求賢之意。 李白穿了御賜袍服,望闕拜謝。 遂騎馬隨賀內翰入朝,玄宗于禦座專待李白。 李白至金階拜舞,山呼謝恩,躬身而立。 天子一見李白,如貧得寶,如暗得燈,如饑得食,如旱得雲。 開金口、動玉音,道:「今有番國賫書無人能曉,特宣卿至,為朕分憂。 」白躬身奏道:「臣因學淺,被太師批卷不中,高太尉將臣誰搶出門。 今有番書,何不令試官回答,卻乃久滯番官在此?臣是批黜秀才,不能稱試官之意,怎能稱皇上之意?」天子道:「聯自知卿,卿其勿辭。 」遂命侍臣捧番書賜李白觀看。 李白看了一遍,微微冷笑,對禦座前將唐音譯出,宣讀如流。 番書云: 渤海國大可毒書達唐朝官家。 自你占了高麗,與俺國逼近,邊兵屢屢侵犯吾界,想出自官家之意。 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來講和,可將高麗一百七十六城讓與俺國,俺有好物事相送。 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柵城之鼓,扶餘之鹿,鄚頡之豕,率賓之馬,沃州之綿,湄沱河之鯽,九都之李,樂游之梨,你官家都有分。 若還不肯,俺起兵來廝殺,且看那家勝敗! 眾官聽得讀罷番書,不覺失驚,面面相覷,盡稱難得。 天子聽了番書,龍情不悅。 沉吟良久,方問兩班文武:「今被番家要興兵搶佔高麗,有何策可以應敵?」兩班文武如泥塑木雕,無人敢應。 賀知章啟奏道:「自太宗皇帝三征高麗,不知殺了多少生靈,不以取勝,府庫為之虛耗。 天幸蓋蘇文死了,其子男生兄弟爭權,為我鄉導。 高宗皇帝遣老將李勣、薛仁貴,統百萬雄兵,大小百戰,方纔殄滅。 今承平日久,無將無兵,倘干戈復動,難保必勝。 兵連禍結,不知何時而止?願吾皇聖鑒!」天子道:「似此如何回答他?」知章道:「陛下試問李白,必然善於辭命。 」天子乃召白問之。 李白奏道:「臣啟陛下,此事不勞聖慮。 來日宣番使入朝,臣當面回答番書,與他一般字跡,書中言語,羞辱番家,須要番國可毒拱手來降。 」天子問:「可毒何人也?」李白奏道:「渤海風俗,稱其王曰可毒。 猶回紇稱可汗,吐番稱讚普,六詔稱詔,訶陵稱悉莫威,各從其俗。 」子見其應對不窮,聖心大悅,即日拜為翰林學士。 遂設宴于金鑾殿,宮商迭奏,琴瑟喧闐,嬪妃進酒,綵女傳杯。 禦音傳示:「李卿,可開懷暢飲,休拘禮法。 」李白儘量而飲,不覺酒濃身軟。 天子令內官扶于殿側安寢。 次日五鼓,天子升殿。 淨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 李白宿醒猶未醒,內官催促進朝。 百官朝見已畢。 天子召李白上殿,見其面尚帶酒容,兩眼兀自有朦朧之意。 天子分付內侍,教禦廚中造三分醒酒酸魚羹來。 須臾,內傳將金盤捧到魚羹一碗。 天子見羹氣太熱,禦手取牙箸調之良久,賜與李學士。 李白跪而食之,頓覺爽快。 是時,百官見天子恩幸李白,且驚且喜。 驚者怪其破格,喜者喜其得人。 惟楊國忠、高力士愀然有不樂之色。 聖旨宣番使入朝,番使山呼見聖已畢。 李白紫衣紗帽,飄飄然有神仙凌雲之態,手捧番書立於左側柱下,朗聲而讀,一字無差,番使大駭!李白道:「小邦失禮,聖上洪度如天,置而不較。 有詔答,汝宜靜聽!」番官戰戰兢兢,跪于階下。 天子命設七寶床于禦座之傍,取于闐白玉硯,象管兔毫筆,獨草龍香墨,五色金花箋,排列停當。 賜李白近禦榻前,坐錦墩草詔。 李白奏道:「臣靴不淨,有污前席,望皇上寬恩,賜臣脫靴結襪而登。 」天子準奏,命一小內侍:「與李學士脫靴。 」李白又奏道:「臣有一言,乞陛下赦臣狂妄,臣方敢奏。 」天子道:「任卿失言,朕亦不罪。 」李白奏道:「臣前入試春闈,被楊太師批落,高太尉趕逐,今日見二人押班,臣之神氣不旺。 乞玉音分付楊國忠與臣捧硯磨墨,高力士與臣脫靴結襪,臣意氣始得自豪。 舉筆草詔,口代天言,方可不辱君命。 」天子用人之際,恐拂其意,只得傳旨,教楊國忠捧硯,高力士脫靴。 二人心裡暗暗自揣,前日科場中輕薄了他,「這樣書生,只好與我磨墨脫靴」。 今日恃了天子一時寵幸,就來還話,報復前仇。 出於無奈,不敢違背聖旨,正是敢怒而不敢言。 常言道:冤家不可結,結了無休歇;侮人還自侮,說了還自說。 李白此時昂昂得意,足麗同襪登褥,坐于錦墩。 楊國忠磨得墨濃,捧硯侍立。 論來爵位不同,怎麼李學士坐了,楊太師到侍立?因李白口代天言,天子寵以殊禮。 楊太師奉旨磨墨,不曾賜坐,只得侍立。 李白左手將須一拂,右手舉起中山兔穎,向五花箋上,手不停揮。 須臾,草就嚇蠻書。 字畫齊整,並無差落,獻於龍案之上。 天子看了大驚,都是照樣番書,一字不識。 傳與百官看了,各各駭然。 天子命李白誦之。 李白就禦座前朗誦一遍: 第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今古奇觀》
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