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包公欽奉仁宗天子按臨訪察,乃至其家拜謁,觀見汪氏臉帶桃花之色,不信其有守節之操,乃訪親鄰問之,審得只養有一猴。 包公即喚張龍、趙虎,直往汪氏之家,將雄猴拘鎖于府堂庭柱之上,約十餘日。 街坊人等俱不曉其故。 次日包公喚張龍、趙虎,吩咐前往汪氏之家,請汪氏詣府堂來見包公。 又吩咐,若汪氏到府堂之時,汝可將雄猴放鎖,看他如何行事。 二人各聽吩咐而去。 不多時間,張龍喚得汪氏到府堂跪下。 趙虎即便將雄猴放鎖。 只見那猴見汪氏來到,喜不自勝,就將汪氏摟抱,裂衣行事。 包公見了大怒,罵道:「你這淫潑婦,守得好節!緣何與異類為偶?」遂即喚張龍、趙虎,將坊牌拆倒,復將汪氏家產籍沒于官。 汪氏自思,只因看搬演《西廂》故事,錯了念頭,可惜前功盡廢,羞愧難藏,回家自縊身死。 此亦可以為守節不終者之戒。 第三回 訪察除妖狐之怪 斷云: 張明為客到東京,好色心邪惹怪精。 包公除斬妖狐後,自是人間得太平。 話說仁宗寶元年間,包公在東京之日,適屬縣有姓張名明字晦之者,年二十歲,美姿容,善賦詩,尚未娶有室也。 因在家安閒無事,父母命其收拾資本,出外為商。 偶到東京而回,未及至家,泊船于岸。 是夜月明如晝,明不能寐,披襟閒行,遂吟一絶云:荇帶浦芽望欲迷,白鷗來往傍人飛。 水邊苔石青青色,明月蘆花滿釣磯。 當日張明吟罷,俄然見一美人,望月而拜。 拜罷,遂吟詩一首云:拜月下高堂,滿身風露涼。 曲欄人語靜,銀鴨自焚香。 又曰:昨宵拜月月似鐮,今宵拜月月如弦。 直須拜得月滿輪,應與嫦娥得相見。 嫦娥孤淒妾亦孤,桂花涼影墮冰壺。 年年空習羽衣曲,不省三更再遇無。 美人吟畢,張明悅其美貌,遂趨前問日:「娘子何如而拜月也?」美人笑而答曰:「妾見物類尚且成雙,吟此拜月之詩,意欲得一佳婿耳。 」明曰:「娘子所願何如?」美人曰:「妾意得婿如君,則妾之願足矣,豈有外慕之心乎?」明見美人所言投機,遂乃喜不自勝,言曰:「世之姻緣有難遇而易合者,今宵是也。 娘子若不棄,當與娘子偕至予舟同飲合卺之酒,可乎?」美人見明言此,全無難色,欣然與其登舟,相與對月而酌。 既而與張明交會,極盡歡娛之美。 次日明促舟回家,同美人拜見父母宗族。 問張明何處得此美人,明答以娶某處良家之女。 美人自入明家,勤紡織,縫衣裳,事舅姑。 處宗族以睦,接鄰里以和,待奴僕以恕,交妯娌以義,上下內外,皆得歡心,咸稱其得賢內助焉。 時包公因革猴節婦坊牌,案臨屬縣,偶見其家有黑氣衝天而起。 包公即喚左右停止其處,請其宅左右問其故。 包公曰:「此間有妖氣,吾當往除之。 」眾皆駭異。 先是美人泣謂明曰:「三日後大難已迫,妾必死矣。 」明驚問其故,美人蔽而不言,惟曰:「君不忘妾情,此誠意外之望也。 」凡四日而包公倏到,伏劍登門,觀者罷市,美人驚愕失措,將欲趨避。 包公以照魔鏡略照,知其為狐,遂乃大叱之曰:「妖狐安往!」美人俯于地,泣吟一律曰:一自當年假虎威,山中百獸莫能欺。 聽水瀟瀟玄冬冱,走野茫茫黑夜啼。 千歲變時成美女,五更啼處學嬰兒。 方今聖主無為治,九尾呈樣定有期。 美女吟畢,包公判曰:「汝乃異類,何得迷人?」即令李虎揮劍斬之,乃一狐耳。 復喚張明問其來歷。 張明即以因商于外,泊舟得之前言說了。 包公曰:「此妖孽如此,若非吾到此除之,則爾亦不免耗散其精神矣。 」張明再拜,致謝包公之神明莫及。 而明後遂無恙而終。 此可以為心邪好色者之戒矣! 第四回 止狄青家之花妖 斷云: 康定年餘花作精,豈知狄將被昏迷。 若非包相親待詔,怎得驅氣入壁中。 話說總兵狄青,同楊文廣征南蠻,振旅之日,舟次綏德官河,天已暝矣。 狄青獨坐舟中,扣舷而歌。 忽見一女子溯流啼哭而來,連呼救人者三。 狄青急命軍士救之。 視其顏貌非常,懇問其故。 女泣曰:「妾姓梅,名芳華,原許張參政之家。 近年伊家凌替,父母厭其貧窮,逼妾改嫁他氏。 妾苦不從,父母怒妾,終朝迫抑,不有存生,故此捐生赴水而死,幸蒙相公搭救,此蓋生死而肉骨也。 」狄青詰之曰:「汝欲歸寧乎?將為吾之側室乎?」女曰:「歸寧非所望也。 既蒙不棄,願為相公箕帚妾耳。 」狄青聞言大悅,易以新衣,帶回公署。 然梅芳華之在狄府也,以至恭事大人,以至誠待媵妾;處僮仆以恩,延賓客以禮。 凡公私筵宴,大小饔飧中饋之事,悉以任之,無不中節。 狄青甚寵愛之,日親幸用事。 內外聞名,咸欲一觀。 或王孫公子、達官貴人至其府者,狄青皆令出見。 梅芳華初無難色,禮貌自如。 一日,乃是年冬,值西夏作反,仁宗天子傳旨令狄青總兵前往征之。 包公領天子之命,往至其家。 狄青設宴款待包公。 第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包公傳》
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