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施忠、王棟、王梁三人,見施公嚴肅,個個溜到避人之處。 王梁帶笑開言,望施忠、王棟說話,叫聲:「二位老弟,愚兄一言公議。 明日縣主回京,你我早定主意。 自當差以來,我先灰卻上進之心。 新官已上任,要想在施爺台下辦事,斷然不能。 且又未知新官情性,可與施公性賢。 孰料你我命小福薄。 若是跟隨進京,諒來也是小縣。 倒不如辭決施公,退歸林下,與眾朋友無拘無束,豈不快樂?望二位三思而行。 」施忠聞言,沉吟不語。 王梁答言說:「兄長講的不錯,很在理上。 」施忠見他二人都是如此言說,不由意動,心活點頭。 三人一同邁步,進庭到施公面前,一齊下跪。 施公一見不解,忙問說:「你三人這等光景,有何事情?」王梁先就接言,口尊:「老爺容小的細稟:今日老爺高遷,明日起身,小的等不忍分別。 再者,小的三人,蒙老爺恩待,深感高厚。 本欲伺候老爺進京,奈小的有家口牽連,因此叩見,小的等不能進京。 」賢臣聞聽一驚,自思:王家兄弟不跟猶可,聽其口氣,連施忠也有不跟之意。 施公不悅,望施忠說話,叫聲:「施忠,我問你,他二人不跟我進京,有戀新官之意。 你想想,你不跟我去,豈不有負當初意?你今日敗子回頭金不換。 我念你俠義,待你可也不薄。 兼之你父母俱故,緣何你也辭我?」施忠見問,口尊:「老爺,小的父母雖已辭世,祖塋在此,不肯遠離,斷了祭掃。 古人云:為臣要忠,作子要孝。 老爺高升,乃萬千之喜。 無如小人草木之身,不敢言忠,命小福薄,不敢上京,情願墓廬守孝。 」言罷叩頭求恕,懇求老爺恩典。 且說施公無言可對,沉吟多會,開口說:「你三人今日齊辭本縣,你們心灰意懶,不願跟去。 古言孝悌忠信,綱常大義。 人生天地間,不過占一個字,要想十全,萬萬不能。 俗云:盡忠者,不能盡孝。 欲盡忠,想戀故土祖塋,即不能遠行。 本縣難以留你同我進京,請問你們意歸何處?告訴於我。 」三人一齊叩首:「老爺請聽,小的等仍歸林下,須學古人。 」施公道:「本縣還有一句話:『好歹賢愚,心要改正』。 豈不聞猛虎回頭?別再落那朽名。 」三人聞說,猛然點悟,叩謝老爺指教之恩:「老爺,小的若不衝天明志,死後怎入祖墳?」施公說:「駟馬難追,總要信行。 」言罷,把手一擺,下面三人叩頭立起。 忽又見一人上庭跪下,口尊:「老爺,小的是振守府大老爺的家人。 老爺奉差公幹未回,知道老爺高升回都,不能親送。 小姐、太太吩咐小的,送來路費銀五十兩,還有家信一封。 求老爺帶上京去。 」從懷內把銀子、書信取出,一併遞上。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63回 十里亭鄉宦餞行 桃花店得信心慌 施公接過,帶笑說:「多承你家老爺費心。 回去告訴太太,替我致意道謝。 我欽限急緊,不能面辭,容日到京拜見。 」家人答應,出館而去。 且說賢臣帶笑望施忠、王棟、王梁說話:「我無物可敬,還是銀子五十兩,留與你三人,莫嫌菲薄。 每人作件衣,作為紀念。 」言罷,把銀遞與三人。 施忠接過,三人復又叩頭。 登時天晚,賢臣用飯已畢。 秉上燈燭,坐談閒話,一夜未眠,天已大亮。 舉監軍民人等,候送賢臣回京。 眾人又飲酒餞別。 施忠、王棟、王梁隨眾而散。 且說賢臣的馱轎馱子、家人馬匹,圍隨上了官塘大道,竟奔京都,趲行程途。 正在飯時,俄而一座店面,賢臣打尖歇息。 施孝下馬,上前伺候。 賢臣下了馱轎,護送上房坐下。 施安等外面照着馱子、騾夫,卷下馱件,喂上牲口。 店小二揩桌,帶笑問道:「老爺吃什麼東西?吩咐小的好去傳話。 」賢臣見他一團和氣,回答:「不拘什麼東西,葷素都使得,只要快速。 」店小二答應曉得。 不多時用手托定,擺在桌上。 賢臣用畢拿下,與下人吃完。 施安會帳。 賢臣拿茶。 忽然聽牆壁房中有人講話,說:「夥計,咱們快些吃飯,收拾收拾,等這位坐上馱轎的老爺走,好搭伴同行。 你不曾走過,出了這座桃花鎮,不遠漫窪,那就是惡虎莊。 眼力要差,不是頑的。 若是撞見他哥兒們,所有行李都得留下。 」又一人回答說:「老弟放心走吧!咱們有什麼,除了性命就是人。 再者,不過是舊衣服,他也不要;就拿了去,怕他怎的?可惱遠近官員,都為家身,懼怕賊寇,由了他們胡閙,損人利己,路截商客!」又一人說:「你們哥兒,你也不用怕。 賊不同黨,這南路一帶有四霸,誰人敢惹的?有個姓黃的名叫天霸,比那三霸行事能幹。 雖說是賊,專截貪官污吏,不截孝子節婦、孤客窮商。 聞聽黃天霸投到揚州府江都縣施老爺。 你沒見過好官府,真正清似水,明如鏡,斷事如神。 又聞得天霸改名施忠,當了內司,盜賊還怕幾分。 昨日你聽見施老爺升進京都,施忠不跟,告辭不知去向,也怕不得許多造化。 」閒說罷,出店挑起擔子,也有背包的,走過門去。 施公看得明白,心下欽服:「好漢施忠,名不虛傳。 放他走了,豈不可惜!放他歸林,便宜盜寇作亂。 話說且住,我過惡虎莊,倘要被盜寇攔截,少不得借施忠名頭,吉凶再講。 」 第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施公案》
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