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月戰死,賊軍奪氣,泚遣蘇玉至隴州,授隴右留後韋皋為中丞,令發兵相助。 玉至汧陽,遇隴州戍將牛雲光,率五百人來投朱泚,兩下晤談,雲光謂皋不肯降,本擬設法誅皋,不幸謀泄,所以率眾來奔。 玉答語道:「韋皋書生,不知兵事,君不如與我俱往隴州,皋若受命,不必說了。 否則君麾兵誅皋,如取孤豚相似,怕他甚麼?」雲光欣然道:「這也使得。 」去尋死了。 遂偕行至隴州。 皋已閉城守備,由蘇玉大呼開城,令接詔書。 皋登城問明情由,先放蘇玉進去,受了偽命,然後再登城語雲光道:「君去而復來,願從新命否?」雲光道:「正為公有新命,所以復來,願托腹心。 」皋又道:「彼此果是同心,請悉納甲兵,使城中勿疑。 」雲光以皋為易與,隨口允諾。 皋即出城驗收兵械,邀同入城。 當下開庭設宴,請玉與雲光入座。 酒過數巡,突有壯士數十人,趨入庭中,將兩人殺死一雙。 皋因築壇誓眾,願討鳳翔偽節度使李楚琳,一面遣兄平弇詣奉天,奏報德宗。 德宗改隴州為秦義軍,擢皋為節度使。 惟朱泚聞玉被殺,越加憤悶,復驅兵攻城,恨不得頃刻踏平。 虧得渾瑊韓游環晝夜血戰,還算守住,只糧道早被截斷,城中無糧可食,害得人人枵腹,就是供奉禦食,亦只糲米二斛。 德宗召諭公卿將吏道:「朕實不德,應取敗亡。 卿等無罪,不若出降,自保身家。 」群臣皆頓首流涕,願盡死力。 渾瑊因城中食盡,每伺賊軍休息,乘夜縋人出城,采蕪青根還城,聊充饑腸。 且每日泣諭將士,曉以大義,眾雖饑寒交迫,尚無變志。 忽見賊軍中擁出一座雲梯,高廣數丈,下架巨輪,上容壯士五百人,前來攻城,渾瑊急令軍士暗鑿地道,通出城外,儲薪蓄火,專待雲梯到來。 神武軍使韓澄,視城東北隅最廣,足容雲梯,因亟飭部軍搬運引火各物,如膏油松脂薪葦等,儲積城上。 泚盛兵攻南城,韓游環瞧著道:「這是聲東擊西的詭計,快嚴備東北隅。 」韓澄已在東北隅守着,再經游環分軍相助,兵力已足,果然賊眾運到雲梯,向東北隅爬城。 經官軍燃着火具,一齊擲去,賊不敢近,才行退去。 越日北風甚勁,雲梯又至,用濕氈為頂,且懸水囊,上下俱載兵士,上面持械撲城,下面抱薪填塹,矢石火炬,俱不能傷。 渾瑊等拚死抵敵,怎奈賊眾亦拚死前來,矢石如雨,守卒多被死傷,瑊亦身中流矢,裹創力戰,尚是禁遏不住。 他見形勢危急,忙返身往報德宗。 德宗無法可施,只有嗚咽流涕,侍從諸臣,也都沒法,大家仰首問天,哀聲禱祝。 好似一班婦女,濟甚麼事。 瑊亦不禁泣下,轉思兵來將擋,除死戰外無別法,遂請德宗速給告身,即任官憑證。 再募死士。 德宗就取出無名告身千餘通,授瑊領受,且把案上的禦筆,亦遞給與瑊,隨口囑道:「由卿自去填發。 倘告身不足,就將功績寫在身上,朕總依卿辦理。 」瑊接筆後,又對著德宗道:「萬一圍城被陷,臣總以死報陛下。 陛下關係宗社,須速籌良策。 」德宗聽了,不覺起座,握住瑊手,與他訣別。 驀聞外面一聲異響,好似城牆坍陷一般,他急辭別德宗,飛馬馳出,遙見城上已有賊兵,正與官軍苦鬥,外面煙焰衝天,並有一股臭氣,撲鼻難聞,他亦不識何因,登陴一望,雲梯已成灰燼,賊眾統烏焦巴弓了。 當下改愁為喜,督飭軍士,立將登城的賊兵,盡行殺死。 莫非皇天保佑? 看官道這雲梯如何被焚?原來東北角上,本有地道鑿通,雲梯隨處往來,未嘗留意地道,突然間一輪偏陷,不能行動,火從地中冒出,湊巧遇著大風,梯不及移,人不及逃,頓時化為灰燼,賊眾乃退。 瑊又返報德宗,請乘勢出戰。 德宗飭太子督軍,分兵三隊,從三門出發,奮擊過去。 賊眾不及防備,被官軍驅擊一陣,殺死數千人。 餘眾入壘固守,官軍乃鳴金還城。 是夜泚復來攻城,德宗親巡城上,鼓勵士卒,賊眾望見禦蓋,特用強弩射來,矢及禦前,相去不過尺許,經衛士用槍撥落,才免龍體受傷。 但德宗已吃一大驚,正欲下城退避,忽城下有人大叫道:「我是朔方使人,快引我上城。 」守卒忙擲繩下去,將來使引上,來使身中,已受了數十矢,血滿衣襟,見了德宗,匆匆行禮,便解衣出表,取呈禦覽。 德宗覽畢,不禁大喜,忙令兵士將他舁住,繞城一周,說是朔方兵來援,大眾歡聲如雷。 原來李懷光已至醴泉,遣兵馬使張韶,用蠟丸藏表,先報行在。 韶微服至城下,適值賊眾攻城,隨同逾塹,因得呼令縋上,朱泚聞懷光到來,亟分兵還截懷光,哪知去了兩日,即有敗報到來,接連是警信迭至,神策兵馬使尚可孤,自襄陽入援,軍至藍田,鎮國軍副使駱元光,自潼關入援,軍至華州,河東節度使北平郡王馬燧,亦遣行軍司馬王權,及子匯率兵五千,自太原入援,軍至中渭橋。 四面勤王兵,陸續趨集,任你逆泚如何凶悍,也嚇得魂膽飛揚,連夜收兵,遁回長安去了。 一場空高興。 奉天解圍,從臣皆賀。 盧杞白忠貞趙贊等,自命有扈駕功,揚揚得意,偏有謡言傳到,李懷光帶兵來謁,有入清君側的意思。 杞未免心虛,急進白德宗道:「叛眾還據長安,必無守志。 李懷光千里來援,鋭氣正盛,何不令他亟攻長安,乘勝平賊呢?」你說朱泚不反,何故要懷光急攻。 第2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史演義》
第2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