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海來到阿拉斯加的大多數移民,越過育空高原中部冰封的山峽,繼續進入北美內地。 他們被促使他們移居美洲大陸的同樣的力量——尋找新的狩獵場地的動力和後方部落不斷向前挺進的壓力——推動着向前遷移。 這樣,分散的狩獵部落不久便佈滿南、北美洲兩塊大陸。 人們發現,有明確的跡象表明,到11000年以前,亞洲移民已到達南美洲的南端。 關於種族特性,所有印第安人都屬於蒙古種人。 他們以顴骨高凸、頭髮硬直粗黑、臉上和身上汗毛稀疏、小時候脊骨背後帶有蒙古種人的斑點為特徵。 不過,不同的部落變異甚大;美洲最早的印第安人比後來的印第安人更不象蒙古種人,因為在今天所謂的蒙古種人完全進化之前,他們就已離開了亞洲。 移民以近親繁殖的小集團散居各地帶,也說明了諸獨特生理類型存在的原因。 二、文化 遷居美洲大陸的移民几乎沒帶來什麼文化,因為他們來自歐亞大陸最落後的地區之——西伯利亞東北部。 當然,他們都是組成小集團的獵人,僅擁有粗糙的石器,沒有陶器,可能除狗外,也沒有其他已養馴的動物。 由於他們進入一塊無人居住的大陸,因此,能毫無約束地形成自己的風俗,而沒有雅利安人遷移印度河流域或亞該亞人和多里安人移居希臘時所受到的當地居民的影響。 在以後幾千年中,美洲印第安人的確發展了豐富多彩的種種文化。 他們不僅適應了所面臨的範圍廣闊的自然環境,而且他們彼此間也已相適應。 有些印第安人仍停留在狩獵集團的階段,而另一些印第安人則發展起王國和帝國。 他們的宗教信仰包括所有已知的種類,其中還有一神教。 他們使用約2000種截然不同的語言;有些語言相互間的差異就象漢語和英語間的差別一樣。 這表明在這裡如同在整個東半球一樣,語言的變化極為豐富;據悉,1500年,存在於東半球的語言約30O0種。 這些語言不論在詞彙,還是在其他方面都並不原始。 莎士比亞使用了大約24000個詞,欽譯《聖經》使用了約7000個詞;而墨西哥的那瓦特語使用了2700O個詞,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落後的民族之一的火地島上的雅甘人至少也擁有30000個詞。 鑒於各類制度和習俗,人類學者將美洲大陸分成大平原地區、東部森林地區、西北沿海地區等現個文化區。 一種更簡單的分類法是以獲得食物的方式為標準,將其分成三類:漁獵採集文化、中級農業文化和高級農業文化。 這種分類不僅更加簡單,而且從世界歷史的觀點看,也更富有意義,因為它有助于解釋印第安人對歐洲人入侵的各種反應。 高級農業文化存在於中美洲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和安第斯高原地區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和智利北部;中級農業文化一般位於高級農業文化的鄰近地區;而食物採集文化則位於更遙遠的地區——南美洲南部和北美洲西部和北部。 這種文化上的地理分佈,強調了這樣一個事實:同非洲相反,美洲最先進的地區並不位於離歐亞大陸最近的地方。 一個原因是,與對非洲人起重大作用的中東地區和地中海盆地不同,西伯利亞東北部不是偉大的文明中心。 另外,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極區的氣候條件,與蘇丹草原地區的氣候條件也不相同,明顯無助于文化的迅速發展。 因而,美洲的發展速度並不取決於離歐亞大陸的遠近,而取決於適合農業發展的程度。 因此,農業首先在美洲那些與歐亞大陸的農業發源地中東極為相似的地區,即高原地區發展起來,是有重大意義的。 在高原地區,無需為準備農田而大面積地砍伐森林,那裡有足夠的降雨量使各種作物得以生長,而且還擁有大量可培植的、具有潛在高產特性的土生植物。 第三章 第一節敘述了約公元前7000年中美洲地區的農業的起源,以及至公元前1500年,即食物種植最終成為社會決定性因素之前的漫長的「早期農業」階段。 印第安人培植了100多種植物,與整個歐亞大陸所培植的植物一樣多,這確是一個非凡的成就。 如今,美國50%以上的農產品都來自由印第安人馴化的各種作物。 玉米几乎是所有地區的主要產品,最初只是一種雜草,其穗還沒有一個人的拇指甲大。 印第安人將它培育成一種長棒子上長滿一排排種子的作物。 他們徹底培植了玉米,使它變得只有依靠人類才能生存;如果人們不種它,它就會滅絶,因為培植後的玉米已不能散播自己的種子——玉米粒。 印第安人利用大量有毒植物的技術,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其中之一是木薯屬植物,即美國的木薯澱粉;印第安人去掉其中致命的毒素,保留了澱粉。 印第安人種植的其他重要植物有:南瓜、馬鈴薯、西紅柿、花生、可可豆、煙草、以及含有大量蛋白質的豆類植物。 印第安人留傳下來的藥用植物有:藥鼠李、可卡因、山金車花、因皮卡克和奎寧等。 在這些發現最終證明兩半球的農業有其獨立的起源之前,美洲種植的植物沒有一種是在東半球培植的。 印第安人的農業發源地,也是他們最早進一步發展農業、並逐漸形成「高級農業文化」的地區。 這又轉過來深深地改變了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 總的看來,其結果和在歐亞大陸一樣,大大增加了定居的人口和那些與最低限度的生存沒有直接聯繫的文化活動。 換句話說,正是在這些高級農業文化中,有可能發展起在某些方面可與西非相比較的龐大帝國和複雜文明。 第13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全球通史》
第1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