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一尋便着,返報項梁。 梁因命良為韓司徒,使他往奉韓成,西略韓地。 良拜辭項梁,又與沛公作別,徑至韓地,立韓成為韓王,自為輔助,有兵千人,取得數城。 從此山東六國,並皆規復,暴秦號令,已不能遠及了。 獨秦將章邯,自恃勇力,轉戰南北,飄忽無常,竟引兵攻入魏境。 魏相周市,急向齊楚求救,齊王田儋,親自督兵援魏,就是楚將項梁,亦命項它領兵赴援。 田儋先至魏國,與周市同出禦秦,到了臨濟,正與秦軍相遇,彼此交戰一場,殺傷相當,不分勝負。 儋與市擇地安營,為休息計,總道夜間可以安寢,不致再戰。 那知章邯狡黠得很,竟令軍士銜枚夜走,潛來劫營。 時交三鼓,齊魏各軍,都在營中高臥,沈沈睡着,驀地裡一聲怪響,方纔從夢中驚醒,開眼一瞧,那營內已被秦軍搗入。 急忙爬起,已是人不及甲,馬不及鞍,如何還能對敵?秦軍四面圍殺,好似砍瓜切菜一般,齊魏兵無路可奔,多被殺死。 田儋周市,也死於亂軍中,同至枉死城頭,掛號去了。 章邯踏平齊魏各營,遂驅兵直壓魏城。 魏王咎自知不支,因恐人民受屠,特遣使至章邯營,請邯毋戮人民,便即出降。 邯允如所請,與定約章,遣使回報。 魏王咎看過約文,心事已了,當即縱火自焚,跟着祝融氏祝融,火神名。 同去,卻是一個賢王,可惜遭此結果。 弟魏豹縋城出走,巧遇楚將項它,與述國破君亡等事,項它知不可救,偕豹還報項梁。 梁方出攻亢父,聞得魏都破滅,項它還軍,正擬自往敵秦,賭個輸贏。 適值齊將田榮,差來急足,涕泣求援。 經梁問明底細,才知田儋死後,齊人立故齊王建弟田假為王,田角為相,田間為將。 獨田儋弟榮不服田假,收儋余兵,自守東阿,秦兵乘勢攻齊,把東阿城圍住。 城中危急萬分,因特遣使求救,項梁奮然道:「我不救齊,何人救齊!」遂撇了亢父,立偕齊使同赴東阿。 秦將章邯,方督兵攻東阿城,限期攻入,忽聞楚軍前來救齊,乃分兵圍攻,自率精鋭去敵項梁。 一經交鋒,覺得項梁兵力,與各國大不相同,當下抖擻精神,率兵苦鬥,偏項軍都不怕死,專從中堅殺來,無人敢當,章邯持刀獨出,攔截楚軍,兜頭碰着一個楚將,橫槊相迎,刀槊並交,不到數合,殺得章邯渾身是汗,只好拋刀敗退。 看官道楚將為誰?就是力能扛鼎的項羽。 邯生平未遇敵手,乃與項羽爭鋒,簡直是強弱懸殊,不足一戰。 自思楚軍中有此健將,怎能抵敵?不如趕緊收軍,走為上計,於是揮眾急走,奔回東阿,索性將攻城人馬,一律撤去,向西馳還。 田榮引兵出城,會合楚軍,追擊秦兵至十里外,望見章邯去遠,榮託詞告歸。 獨項梁尚不肯舍,再追章邯,逐節進兵。 既而田假逃至,報稱為榮所逐,乞師討榮,項梁未許,但促田榮會師攻秦。 榮方驅逐田假,及田角田間,另立兄儋子市為齊王,自為齊相,弟橫為將,出徇齊地,無暇發兵攻秦。 及楚使到來,榮與語道:「田假非前王子弟,不應擅立,今聞他逃入楚營,楚應為我討罪。 田角田間,與假同惡,現皆奔往趙國;若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我自當引兵來會,煩汝回報便了。 」田假系齊王建弟,豈必不可為王?榮為是言,無非強詞奪理。 楚使還見項梁,具述榮言,項梁道:「田假已經稱王,今窮來投我,怎忍殺他?田榮不肯來會,由他去罷。 」一面說,一面使沛公項羽,往攻城陽。 羽親冒矢石,首先登城,入城以後,又將兵民盡行屠戮。 沛公亦無法勸阻,俊羽屠城畢事,同歸告捷。 項梁復率眾西追章邯,再破秦軍,邯敗入濮陽,乘城固守。 梁攻城不克,移攻定陶。 定陶城內亦有重兵守着,兀自支撐得住。 梁自駐定陶城下,指揮軍事,另命沛公項羽,往西略地。 兩人行至雍邱,卻遇秦三川守李由引兵迎敵,項羽一馬當先,突入秦陣,李由不知好歹,仗劍來迎,被項羽手起一槊,挑落馬下,眼見是一命告終了。 秦兵失了主將,自然大亂,逃去一半,死了一半。 惟李由為秦丞相李斯長子,戰死沙場,總算是為秦盡忠,那知秦廷還說他謀反,竟把乃父李斯,拘入獄中!李由死無對證,李斯冤枉坐罪,這真叫做不明不白,生死含冤呢。 也是李斯造孽太深,故有此報。 說將起來都是趙高一人的狡計。 秦二世寵任趙高,不親政務,及四方亂起,警報頻聞,卻不向趙高歸罪,但去責成丞相李斯。 李斯是個貪戀祿位的佞臣,只恐二世加譴,反要迎合上意,請二世講求刑名,嚴行督責,且雲督責加嚴,臣民自然畏懼,不敢生變。 這數語正合二世心理,遂大申刑威,不論有罪無罪,孰貴孰賤,每日總要刑戮數人,總算實做那督責的事情。 官民慄慄危懼,各有戒心,趙高平日,恃恩專恣,往往報復私仇,擅殺無辜,此次恐李斯等從旁訐發,禍及己身,乃先行設法,入白二世道:「陛下貴為天子,亦知天子稱貴的原因麼?」二世茫然不解,轉問趙高,高答說道:「天子所以稱貴,無非是高拱九重,但令臣下聞聲,不令臣下見面。 第4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前漢演義》
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