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將韓晃,得峻死耗,撤大業圍,引還石頭。 他將管商弘徽,尚留攻庱亭壘,為郗鑒部將李閎,及長史滕含所破。 管商走降庾亮,弘徽走依張健。 溫嶠進薄石頭城,就在城外設立大營,暫作行台,佈告遠近,凡故吏二千石以下,皆令赴台自效。 官吏陸續趨集,各思圖功。 見危即避,聞利即趨,真是好計。 時光易過,兩下相持,又過殘年。 光祿大夫陸曄,本由峻派守行台,峻將匡術,派守台城,至是曄令弟尚書陸玩,勸術反正。 術見大勢已去,樂得變計求生,遂舉台城歸附西軍。 百官亦乘勢出頭,推曄督領宮城軍事。 陶侃又遣毛寶入守南城,鄧岳入守西城,建康復定,只有石頭未下。 右衛將軍劉超,侍中鍾雅,與建康令管旆等,擬奉成帝出赴西軍,不幸密謀被泄,即由任讓奉蘇逸令,帶兵入宮,拘住超雅。 成帝下座,將超雅二人抱住,且語且泣道:「還我侍中右衛。 」讓不肯從,扯開成帝,竟把二人牽出,一刀一個,殺死了事。 復大發兵攻台城,韓晃當先,逸與從子碩繼進,用了火弓火箭,射入城中,焚去太極東堂,延及秘閣。 毛寶飭兵士撲救,自執弓矢,登城守禦,弓弦響處,無不倒斃。 晃見寶箭法如神,便仰首呼寶道:「君號勇果,何不出鬥?」寶亦答道:「君號健將,何不入鬥?」晃不禁大笑,再欲攻城,忽接到石頭被攻消息,乃收兵退去。 蘇逸蘇碩,先已引還,那圍攻石頭的兵馬,便是陶侃溫嶠等軍。 就是扼守京口的郗鑒,亦遣長史滕含等入助。 滕含帶著步兵,在石頭城下待着,邀擊蘇逸。 逸退還時,被含痛擊一陣,傷亡甚多。 蘇碩後至,與含混戰,方得殺開走路,擁逸入城。 至韓晃到來,含已退去,碩自恃驍勇,率領壯士數百,渡淮赴戰,正值溫嶠截住,乘碩渡至中流,麾舟急擊,把碩兵沖作數段。 碩長陸戰,不善水斗,弄得進退兩難,立被嶠軍擊斃。 石頭戍兵,聞碩敗死,統皆奪氣。 韓晃開城出走,兵士爭先恐後,一齊狂奔,無如門隘難容,五相踐踏,死不勝計。 滕含正在城外巡弋,趁機掩殺,門不及閉,便得攻進,兜頭碰着蘇逸,兩馬相交,刀槍並舉,不到數合,被含賣個破綻,刺逸下馬。 含將李湯,從旁趨至,將逸擒住,任讓急來搶救,已是不及。 含麾眾圍讓,讓欲走無路,也即受擒。 成帝尚在行宮,由含將曹據入衛,抱帝赴溫嶠船。 嶠率群臣迎謁,頓首請罪。 成帝雖然年稚,究竟在位四年,多見多聞,也說了幾句慰勞的話兒,均令起身。 未幾陶侃亦至,見過成帝,奉入京師,隨即誅死蘇逸,並斬任讓。 讓與侃有舊交,侃請貸一死,成帝流淚道:「他殺我侍中右衛,怎得赦免呢?」侃多懷私,反不及幼主明白。 侃不便再言,讓乃伏誅。 又捕戮西陽王羕,及羕二子播充。 司徒王導,由白石入石頭,令取故節,侃嘲語道:「蘇武節似不如是。 」導不禁赧顏,侃一笑而散。 於是頒詔大赦。 峻黨張健,奔駐曲阿,弘徽韓晃等,先後趨至。 健擬東竄吳興,弘徽謂不如北走,兩人爭論起來。 健拔出佩刀,剁斃弘徽,遂使韓晃等乘車陸行,自己乘舟水行。 舟車中滿載子女玉帛,由延陵東赴吳興,東軍尚未退去,即由王允之親督將士,截住水陸兩路叛黨,大破張健韓晃,奪得男女萬餘口,並金銀布帛等物。 健晃收拾餘眾,改向西奔,又被郗鑒阻住,不能過去,因轉走岩山。 鑒使參軍李閎,領兵追擊,健等逃匿山岡,不敢出戰。 惟韓晃挾箭兩囊,至山腰中,自坐胡床,彎弓迭射。 閎麾眾登山,前驅多中箭倒斃,直至箭已射盡,才得殺上,把晃圍住,四面攢擊。 任你韓晃如何梟悍,也落得身首異處,一命嗚呼。 閎眾挾刃再登,搜殺健等,健料不能免,惶恐出降。 閎責他罪惡滔天,立命梟首。 自是峻黨盡平。 冠軍將軍趙胤,復遣部將甘苗,往攻歷陽。 祖約部將牽騰,開城迎苗。 約挈領家族,及左右數百人,逃奔後趙去了。 兩叛既滅,江左粗安,惟建康宮闕,已成灰燼,一時不及築造,但借建平園為宮。 溫嶠欲遷都豫章,三吳人士,請遷都會稽。 議出兩岐,紛紜未決。 司徒王導,獨主張仍舊,排斥眾議道:「孫仲謀與劉玄德,俱言建康饒有王氣,足為皇都,怎得無端遷徙呢?古時聖帝明王,卑宮菲服,不求華麗,若能務本節用,休養生息,不出數年,元氣漸復,自見蕃昌;否則移居樂土,亦且成墟,即如近來北寇,日伺我隙,我再避往蠻越,更屬非計,道在鎮定如常,安內馭外,才無後憂。 」此語卻說得有理。 溫嶠等聽到此言,也以為導有遠見,取消前議,不復遷都,即用褚(上羽下夾)為丹陽尹。 (上羽下夾)收集散亡,盡心撫卹,京邑復安。 朝廷論功行賞,進陶侃為侍中太尉,封長沙公,兼督交廣寧州諸軍事。 郗鑒為侍中司空,封南昌公。 溫嶠為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公。 陸曄進爵江陵公。 此外得進封侯伯子男,不可勝計。 追贈卞壺、桓彞、劉超、鍾雅、羊曼等官爵,並各賜謚。 峻黨路永匡術賈寧,相繼反正,王導欲悉予封階。 溫嶠道:「永等皆蘇峻腹心,首為亂階,負罪甚大,晚雖改悟,未足贖罪。 誠使得全首領,已為幸事,豈尚可再給榮封麼?」導乃罷議。 陶侃因江陵偏遠,請移鎮巴陵。 有詔依議,侃乃辭去。 溫嶠亦陛辭歸鎮,朝議欲留嶠輔政。 嶠推讓王導,謂系先皇舊臣,仍當照常倚任,不宜參用藩臣,因固辭而出。 第1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西晉演義》
第1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