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參議院議員,共到一百三十八人,眾議院議員,共到三百十八人。 參議院中,仍由王家襄、王正廷為正副議長,眾議院中,仍由湯化龍、陳國祥為正副議長,臨時公推王家襄為主席。 黎總統及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段祺瑞,財政總長兼外交總長陳錦濤,交通總長兼內務總長許世英,教育總長范源濂,農商總長張國淦,海軍總長程璧光,同時蒞會。 黎總統依照民國二年公佈之大總統選舉法第四條,鄭重宣誓。 誓云: 余以至誠遵守憲法,執行大總統之職務。 誓畢,全體歡呼,連稱中華民國萬歲,中華民國國會萬歲,中華民國大總統萬歲。 睹群情之雀躍,復旦重光;瞻勝令之鸞旗,共和無恙。 觀者如堵,望慰雲霓;國是再安,心傾中外。 燕雲之氣象又新,鯨海之波濤不沸。 是謂國會開幕的第二次,就是民國再造的第一日。 極力表揚,隱寓厚望。 午後同拍一影,然後散會。 政府即改定公文程式,並停止覲見大總統禮,另訂覲見禮八條,由國務院呈準施行,所有謁見禮如下: 一特任簡任各職之晉見大總統,均用謁見禮。 二謁見員詣大總統府時,須先向承宣司遞職名柬,柬用大名片,居中直行寫職銜及姓名,背面 並寫姓名履歷,由承宣官入啟,俟大總統臨延見室,再行導入。 三謁見員入延見室,應向大總統行一鞠躬禮。 大總統延坐詢答畢,謁見員興辭,行一鞠躬禮退出。 四謁見均用常私服,但初次晉見者,須着燕尾服,曾得勛章者,並佩帶勛章。 五大總統傳見,及因公請見,或介紹請見者,均用謁見禮。 六薦任職以下,除大總統傳見者外,均無庸謁見。 七滿王公世爵,及蒙、回、藏汗王公等之晉見者,均用謁見禮。 八凡謁見員預請示期,或臨時請期,經大總統定期或改期,或派代見,或免謁見,承宣司均應 隨時通知謁見員。 至若公文程式,亦從簡單,分作十三項類別,一是大總統令,二是國務院令,三是各部院令,四是任命狀,五是委任令,六是訓令,七是指令,八是佈告,九是咨,十是咨呈,十一是呈,十二是公函,十三是批。 大致仿民國元年定例,與袁氏後改的程式,繁簡不同,無非是懲戒帝制,規復共和的用意。 就是參議院中,亦照舊《約法》辦理,于八月十四日開議各案,黎總統便提出國務總理,咨請同意,兩院接到來咨,免不得有一番手續了。 正是: 元首有心籌總軸,議員依樣畫葫蘆。 欲知兩院是否同意,請至下回看明。 軍務院撤銷,南北始歸統一,兩院重行開會,民國乃見中興,當時海內人士,喁喁望治,交頌黎、段功德,黎以長厚稱,段以勤練著,未始非足與有為者。 但帝制派之罪魁,不聞捕戮,龍、李兩人之互哄,未別是非,中央之目的在苟安,外省之目的在自固,蓋猶是過渡時代,非致治時代也。 如病癰然,不去其釀毒之源,但塞其流毒之口,將來必有潰決之一日。 識者于黎、段當國,再造共和之日,蓋已料其有初鮮終矣。 第七十八回 舉副座馮華甫當選 返上海黃克強病終 卻說兩院議員,因接黎總統咨文,商及國務總理問題,當照例投票取決。 眾議院議員,已到四百十四人,投票檢視,得四百另七票同意,當然通過復交參議院解決,亦得大多數贊成,於是總揆一席,仍屬段祺瑞接任。 所有閣員,除農商總長張國淦,調任黑龍江省長,改由谷鐘秀繼任外,余均照前列單,咨請兩院追認,兩院也多數通過。 內閣一律就緒。 孫洪伊、張耀曾,先後蒞京供職,惟唐紹儀一再告辭,始終不至,暫歸財政總長陳錦濤兼理。 直至十一月中旬,方特任伍廷芳為外交總長。 外省長官,只直隷添一曹錕為督軍,朱家寶專任省長,這且慢表。 且說民國再造,中外臚歡,轉瞬間已近雙十節,應援照民國元二三年舊例,舉行國慶典禮。 民國四年,袁氏曾停止國慶典禮,故本屆舉行,特別提敘。 黎總統系軍閥出身,注重武事,先期數日,特諭參謀、陸軍兩部,在南苑舉行閲兵式,其餘一切事件,歸各部籌議云云。 各部乃援照元年公佈國慶日大典,除大閲外,如放假休息,懸旗結綵,追祭,賞功,停刑,恤貧,宴會等項,均各照辦。 屆期一律舉行,概仿元年故事,毋庸細述。 惟賞功一節,系隨時論事,按照目前有功人物,分級酬庸。 黎總統以創造民國應推孫、黃為首功,特授孫文大勛位,黃興勛一位。 蔡鍔、唐繼堯、陸榮廷、梁啟超、岑春煊,再造民國,各授勛一位。 蔭昌、曹錕、劉顯世、王占元、呂公望、柏文蔚、吳俊陞、張敬堯、胡漢民,各授勛二位。 新舊並容,似嫌夾雜。 羅佩金、戴戡、朱慶瀾、張懷芝、朱家寶、任可澄,陳炳焜、陳樹藩、李根源、李長泰、周文炳、鈕永建、陳炯明,各授勛三位。 朱家寶第一稱臣,受此勛位時,曾知愧否?李厚基、孟恩遠、畢桂芳、張廣建、王廷楨、劉存厚、熊克武,各授勛四位。 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各給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 。 唐紹儀、馬安良、曹錕、朱家寶、張作霖、閻錫山、陸榮廷、唐繼堯、楊增新、姜桂題、蔣雁行,各授一等大綬嘉禾章。 田文烈、齊耀琳、李純、戚揚,各給二等寶光嘉禾章。 第20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民國史演義》
第2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