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衣海色低窮髮,洗鉢詩心入大荒。 」《平靖關趨信陽》云:「中州人物追何李, 大楚雄風失子男。 」《題任城紀游圖》云:「水竹署亭長,琴畫生晝涼。 」有逸語,有豪語,有悲慨語。 子大文詞外兼精工藝,潦倒一官,由郡悴而郡守,廣雅督部檄使監督學堂。 一時余主商業,君主工業,因集股興設工廠,竹器、木器、漆器、綉貨、造紙、印刷之類,罔不精工。 惜中國資本家無膽識,觀望不前,致股本不繼,終歸失敗。 武昌兵事起,遊宦者無不倉皇出走,獨君與華陽顧印伯大令印愚株守危城,貧不能去者二年。 今年餘在都,印伯至始知之。 未幾余歸里,而印伯死矣。 一八、節‧稱印伯能為晚唐詩。 余識之廿年,初未之見,惟見印伯健啖,飲量甚洪,工行楷,善為詩鐘耳。 印伯與綿竹楊叔嶠鋭,廣雅督蜀學時為所識拔二童子。 後追隨廣雅者數十年。 叔嶠既被難,印伯有老母,遂由舉人為縣令,謀祿養,需次湖北也。 今年梁任公在都,修楔于西郊萬生園,會者數十人,印伯與焉。 賦詩一首,分得「朗」字,詩云:「即事欣在今,惜日慨既往。 臨河歲癸丑,吾意一僥仰。 西郊自清淑,北樓出曠朗。 主稱三日佳,客別廿年強。 祓舊孰謂新?錄述乃甄廣。 江梅遲慰眼,(自註:園中紅白梅方盛開。 )湍帶損余想。 清言酒一斛,游跡屐幾兩。 後攬將感斯,逢春勤寓賞。 」余見印伯詩只此也。 因哭之云:「華陽顧所持,能作晚唐詩。 詩成輒自寫,簪花格最宜。 自我識所持,但見倒酒卮。 餚核既健啖,飯至仍不辭。 尋常每食飯二大碗,醉飽後亦然。 向來楊子云,共侍抱冰師。 子云兵解去,華陽獨苦饑。 養母勉奉檄,一官漢之湄。 既飽亦復醉,百聯吟折枝。 古董誰似我?落花逢君時。 庚子之亂,君于漠上遇舊歌者,集《桃花扇》傳奇『古董先生誰似我』,對杜詩『落花時節又逢君』,書楹聯贈之,見者嘆其工切。 天寶竟再逢,武昌丁亂離。 金台瑤瓏,憔悴鬢忽絲。 潮平月落去,明歲以為期。 何期遂千古,老母當付誰?詩卷與酒杯,已矣復何詞?」此詩平鋪直敘,毫無結撰,音節又近陳隋,錄之者聊以當君一小傳耳。 一九、語云「歡娛難工,愁苦易好」,而悼亡詩工者甚。 王阮亭、尤西堂不過爾爾,則以此種詩貴真,而婦女之行多庸庸無奇。 潘令元相所已言,幾不能出其範圍也。 林肖輪黻楨有《感秋》一集,皆悼亡時所作。 其《悼亡》十首有云:「吁嗟兩孤雛,接翼良苦辛。 平生良司徒,絶代溫太真。 」又「昔為窮林鳥, 今逝活水鱗。 」又云:「孤鴻聲徹天,寒月浩煙水。 下有窮居人,婦亡弟復死。 夫婦中表親,兄弟各孤子。 」又云:「閉房一念哀,蓋棺百憂釋。 幸無塊肉遣,寬此牛馬役。 冥心事齋莫,觸響疑魂魄。 」又云:「安得去年春,典衣供瘦蛾?病中厭操作,細事真煩苛。 艱難及身知,影事隨人過。 」又云:「佳人或再得,智婦不可求。 屢空能起予,相對忘百憂。 」又云:「百態皆夭徵,千妝無俗姿。 信如琉璃脆,護持乃至茲。 」又云:「貧家無艷妻,信乃不祥物。 坐令百鏈腸,宛轉為渠屈。 」又云:「雲鬟帶山春,玉臂圍江色。 長年鏡中,萬事酒杯側。 」皆白描不假雕飾,幾于梅聖俞之「閲篇人間婦,無如美且賢」諸作矣。 《影堂》云:「憶曾擁髻論生死,才共看花道盛衰。 惘惘但如秋燕去,寥寥彌覺夜燈哀。 往如可諫吾何憾,心不能傷只白灰。 睡起嗒然成獨嘆,影堂斜日入幃來。 」《虛室》中二聯云:「殘秋雨挾新寒至,遙夜心如落葉枯。 魂魄不來應有怨,鷗波已誤更何圖?」《戊申歲暮》云:「分明臘鼓數聲哀,惆悵江梅一夜開。 老女傷春偏自諱,才人向佛總難灰。 人間萬里迴風至,門外當年好月來。 獨有蛛絲能作祟, 等閒塵網舊妝台。 」又句云:「恨人到處常孤立,野鳥離群獨自來。 」視王荊公《一日歸行》、元傅汝礪《悼亡》、《感獨》、《百日》、《入室》、《憶內》、 《追和蕙蘭》諸作,頗足嗣響。 二○、陳可齋與同、緘齋與同兄弟,少日貧苦相依,力學逾恆,友愛至篤。 稍長各登乙科,薄游南北。 中年緘齋入詞林,典試山左,陸沈金馬者有年;可齋歸里理鹽莢,入資為選人,選宜興縣令,未之官,歿于京師緘齋所。 緘齋本悼亡善病,悲痛傷肺腑,送櫬歸,遇于滬上,憔悴支離,深恐其不能久。 未幾復入都,遂卒於京邸矣。 未幾,其子又卒,遺稿零落。 前歲從可齋子索其兄弟往來之作數首。 如《除夕和未君》云:「風雨過除夕,華堂雜笑聲。 老因兒女覺, 肩喜弟兄平。 舊債和詩負,良時與酒清。 何當談濟世,歲晚有餘情。 」《喜晤未君》云:「三年別淚未曾乾,握手翻思會面難。 半偈齋頭一宵話,不知身是在長安。 」《庚寅人日小集江亭,明旦蘇堪詩來答之》云:「佳約春遊鵲喚醒,沖寒聯袂上汪亭。 吟邊短髮還吹白,睡後遙山未放青。 花藥待尋槐市路,筵箅似叩草堂靈。 眼前勝會無多子,便合攜觴一再經。 」又《元旦》句云:「官愛江南好,春歸日下先。 」以上皆可齋入都,就選宜興縣令時作也。 二一、緘齋有《臨行示履新二子》云:「強著朝衫作散官,所嗟百事盡艱難。 青山我已埋兄骨,長日兒宜勸母餐。 中歲光陰如石火,貧家生計只儒冠。 要知南北懸懸苦,早晚緘書報暖寒。 第5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石遺室詩畫》
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