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文引《詩女史》卷十一、《彤管遺編續集》卷十七、《名媛詩歸》卷十八、《歷朝名媛詩詞》卷七、《綉水詩鈔》卷一、乾隆《章丘縣誌》卷十二。 《彤管遺編》、《名媛詩歸》、《章丘縣誌》、《綉水詩鈔》題作《夏日絶句》。 ①作:《彤管遺編》、《名媛詩歸》、《歷朝名媛詩詞》作「為」。 ②為:同上作「作」。 分得知字 學語①三十年, 緘口不求知。 誰遣好奇士, 相逢說項斯。 《詩女史》卷十一、《彤管遺編後集》卷十七、《名媛詩歸》卷十八、《綉水詩鈔》卷一 ①語:彤管遺編、名媛詩歸作「詩」。 曉夢 曉夢隨疏鐘,飄然躡雲霞。 因緣安期生,邂逅萼綠華。 秋風正無賴,吹盡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棗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語亦佳。 嘲辭鬥詭辯,活火分新茶。 雖非助帝功,其樂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歸故家。 起來斂衣坐,掩耳厭喧嘩。 心知不可見,唸唸猶咨嗟。 詩女史卷十一、彤管遺編續集卷十七、名媛詩歸卷十八、古今名媛匯詩卷三、古今女史詩集卷二、宋詩紀事卷八十七、歷朝名媛詩詞卷七、癸巳類稿卷十五、綉水詩鈔卷一 ①躡:癸巳類稿、綉水詩鈔作「躋」。 ②坐上客:癸巳類稿作「垂髮女」。 ③意妙:癸巳類稿作「貌妍」。 ④分:癸巳類稿作「烹」。 ⑤莫可:宋詩紀事作「何莫」。 「雖非」二句:癸巳類稿、綉水詩鈔作「雖乏上元術,遊樂亦莫涯」。 ⑥歸故:宋詩紀事作「故歸」。 春殘 春殘何事苦思鄉, 病裡梳頭恨最①長。 梁燕語多終日在②, 薔薇風細一簾香。 詩女史卷十一、彤管遺編續集卷十七、名媛詩歸卷十八、古今名媛匯詩卷十一、名媛璣囊卷三、古今女史詩集卷六、二如亭群芳譜歲譜卷一、花鏡雋聲卷五、彤管摘奇卷下、歷朝閨雅卷九、宋詩紀事卷八十七、歷朝名媛詩詞卷七、癸巳類稿卷十五、綉水詩鈔卷一 ①最:癸巳類稿作「發」。 ②在:歷朝名媛詩詞作「伴」。 感懷 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獨坐一室,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 幾上有禮韻,因信手開之,約以所開為韻作詩。 偶得「子」字,因以為韻,作感懷詩云。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①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君②,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絶聊閉門,燕寢凝香③有佳思。 靜中我④乃得至交⑤,烏有先生子虛子。 詩女史卷十一、彤管遺編續集卷十七、名媛詩歸卷十八、古今名媛匯詩卷五、古今女史詩集卷三、宋詩紀事卷八十七、歷朝名媛詩詞卷七、癸巳類稿卷十五、綉水詩鈔卷一 古今女史題作「感懷詩」,無序。 各本無序,從《詩女史》、《彤管遺編》補。 ①可憐合:癸巳類稿作「生平竟」。 合:彤管遺編作「竟」,歷朝名媛詩詞作「今」。 ②君:癸巳類稿作「兄」。 ③燕寢凝香:癸巳類稿、綉水詩鈔作「虛室香生」。 ④我:癸巳類稿作「吾」。 ⑤得至交:癸巳類稿作「見真吾」。 得:宋詩紀事作「見」。 至:彤管遺編作「知」。 釣台 巨艦隻緣因利往, 扁舟亦是為名來。 往來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過釣台。 釣台集卷下、宋詩紀事卷八十七 《釣台集》有數本,宋人所編久佚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所著錄,及元吳師道《吳禮部詩論》所引,有無此詩,不得而知。 明吳希孟所編《釣台集》八卷,無此首。 劉伯潮輯本卷下始載之。 疑此詩為宋本所未收。 此首是否易安所作,或有疑問。 如果為其所作,則當作於紹興四年冬,或五年中清照由臨安赴金華或其後回臨安時。 失題 詩情如夜鵲, 三繞未能安。 風月堂詩話捲上、宋詩紀事卷八十七、癸巳類稿卷十五、綉水詩鈔卷一 失題 少陵也自①可憐人, 更待來②年試春早。 風月堂詩話捲上、宋詩紀事卷八十七、癸巳類稿卷十五、綉水詩鈔卷一 ①自:癸巳類稿作「是」。 ②來:風月堂詩話以外各本俱作「明」。 此二斷句當作於北宋時期,參閲《李清照事蹟編年》公元一一四0年事蹟。 上趙挺之 何況人間父子情。 洛陽名園記張掞序、癸巳類稿卷十五、綉水詩鈔卷一、山東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洛陽名園記‧張掞序》云:「文叔在元佑,官太學。 丁建中靖國,再用邪朋,串為黨人。 女適趙相挺之子,亦能詩,上趙相救其父云:『何況人間父子情。 』識者哀之。 」 按定黨籍事在崇寧元年公元一一0二,此詩殆作於是時,其時趙挺之雖為執政尚書左丞,尚未為相。 張掞稱為趙相,乃追敘之語。 又按黃庭堅詩中亦有此句《憶邢敦父》詩:「眼看白璧埋黃壤,何況人間父子情。 」見《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九。 山谷于清照為前輩,疑清照或用其成句,否則即暗合也。 上趙挺之 炙手可熱心可寒。 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卷四下、詩女史卷十一、癸巳類稿卷十五、綉水詩鈔卷一、山東通志卷一百四十一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云:「其舅正夫相徽宗朝,李氏曾獻詩云:『炙手可熱心可寒。 』」 按《宋宰輔編年錄》,趙挺之於崇寧四年1105三月拜尚書右仆射,六月罷。 崇寧五年1106二月又拜,大觀元年1107三月罷,尋卒。 《宋史‧徽宗紀》同清照作此詩,必在崇寧四年或五年。 失題 南渡衣冠少①王導②, 北來消息欠③劉琨。 鷄肋編卷中、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四十引詩說雋永、詩人玉屑卷二十引詩說雋作、宋詩紀事卷八十七、癸巳類稿卷十五、綉水詩鈔卷一 第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李清照詞集校注》
第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