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既過聖希利那島,折向西北行,遇海灣水溜Gulf Stream,水急風順,舟去如矢。 未幾遂抵紐約。 時在一八四七年四月十二日,即予初履美土之第一日也。 是行計居舟中凡九十八日。 而此九十八日中,天氣清朗,絶少陰霾,洵始願所不及。 一八四七年紐約之情形絶非今日指1909年,當時居民僅二十五萬乃至三十萬耳,今則已成極大之都會,危樓摩天,華屋林立,教堂塔尖高聳雲表。 人煙之稠密,商業之繁盛,與倫敦相頡頏矣。 猶憶一八四五年予在瑪禮孫學校肄業時,曾為一文,題曰《意想之紐約游》。 當樂時搦管為文,詎料果身履其境者。 由是觀之,吾人之意想,固亦有時成為事實,初不必盡屬虛幻。 予之意想得成為事實者,尚有二事:一為予之教育計劃,願遣多數青年子弟遊學美國;一則願得美婦以為室。 今此二事,亦皆如願以償。 則予今日胸中,尚懷有種種夢想,又安知將來不一一見諸實行耶? 予之勾留紐約,為日無多。 于此新世界中第一次所遇之良友,為巴脫拉脫夫婦二人Mr. and Mrs.DavidE.Bartlett。 巴君時在紐約聾啞學校教授,後乃遷于哈特福德Hartford,仍為同類之事業。 今巴君已于一八七九年逝世,其夫人居孀約三十年,于一九○七年春間亦溘然長逝矣。 巴夫人之為人,品格高尚,有足令人敬愛。 其宗教之信仰尤誠篤,本其慈善之懷,常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影響所及,中國亦蒙其福。 蓋有中國學生數人,皆為巴夫人教育而成有用之材。 故巴夫人者,予美國良友之一也。 自紐約乘舟赴紐海紋New Haven,以機會之佳,得晤耶路大學校長譚君President Day of.Yale University。 數年之後,竟得畢業此校,當時固非敢有此奢望也。 予等離紐海紋後,經威哈斯角Warehouse Point而至東溫若East Windsor,徑造勃朗夫人家。 勃夫人之父母,爾時尚存,父名巴脫拉脫Rev.Shubaol Bartlett,與前節之巴君為另一人,為東溫若教堂之牧師。 予等入教堂瞻仰,即隨眾祈禱,人皆怪之。 予座次牧師之左,由側面可周矚全堂,幾無一人不注目予等者。 蓋此中有中國童子,事屬創見,宜其然也。 予知當日眾人神志既專注予等,于牧師之宣講,必聽而不聞矣。 巴牧師乃一清教徒Puritan,清教徒為耶穌教徒之一派,最先來美洲者,其人足為新英國省清教徒之模範按新英國省New England States為美國東部之數省,紐約省亦在其內。 宣講時語聲清朗,意態誠懇。 聞其生平兢兢所事,絶不稍稍草率。 凡初晤巴牧師者,每疑其人嚴刻寡恩,實則其心地甚仁厚也。 惟以束身極謹,故面目異常嚴肅,從未聞其縱笑失聲,尤無一諧謔語。 每日起居有定時,坐臥有常處。 晨興後則將《聖經》及祈禱文置於一定之處,端正無少偏,舉止動作,終年如一日。 總其一生之行事,殆如時計針之移動,周而複始,不爽晷刻。 故凡與巴牧師久處者,未見巴牧師之面,咸能言巴牧師方事之事,歷歷無少差也。 巴牧師之夫人,則與其夫旨趣大異。 長日歡樂,時有笑容,遇人接物尤藹吉。 每一啟口,輒善氣迎人,可知其宅心之仁慈。 凡牧師堂中恆多教友,酬酢頗繁,巴牧師有此賢內助,故教友咸樂巴君夫婦。 牧師年俸不過四百美金,以此供衣食,猶虞其不足,乃巴夫人且不時款享賓客,余不解其點金何術,而能措置裕如。 後乃知巴牧師有田園數畝,歲入雖微,不無小補。 又其幼子但以禮Daniel尤勤於所事,以所得資歸奉父母。 牧師得常以酒食交歡賓客,殆賴有此也。 後予在孟松中學及耶路大學肄業時,每值假期,輒過巴牧師家。 選自《西學東漸記》 ·103· 倫敦劉錫鴻 劉錫鴻生卒不詳,字雲生,廣東番禺今廣州市人。 其《英軺私記》一書記錄在英見聞,著有《劉光祿遺稿》。 倫敦街道兩旁,白石平墊,通男女往來。 中則沙土碎石築成,車馬所經也。 道之廣者,可七、八車並馳,狹者亦可四、五車,皆潔淨無稍垢穢。 民居、官署規模不甚懸異,結構類皆四層,併入地者計之則五層各屋皆有入地一層,為下房、為廚、為屯煤所。 白石為牆、為柱,鑄鐵為護柵,為欄杆,環于門外。 其內糊壁以花錦,鋪地以細氈毯,嵌窗以玻璃數尺,亦鐵柵護之。 估肆則臨街大玻璃貨物咸鑒澈于外。 惟耶穌堂、銀行、客店、信局,電報局、施醫院,制度獨崇閎。 每游騁道上觀之,左右房舍峻整華潔,數百街如一式。 問其房價,動須數十萬金錢,可以知其地之富足矣。 數街輒有廣囿一區,蔭以雜樹,有池沼而無亭台樓榭。 沿路安長鐵幾,以便游者憩息。 地由國主建置,百姓男女均往焉。 蓋以其人所居皆層樓疊閣,無呼吸通天處民居估肆皆無院子,慮以氣鬱生疾疫,故特闢此囿,俾民人閒暇,散步舒懷,以暢其氣,重育民也。 每夜九點鐘前,市肆猶哄閙,男女絡繹。 途間路燈,皆煤氣為之。 昴、虛、星、房四宿值日之辰,即耶穌教禮拜日。 廿二日,虛宿所值也。 正使與余往拜德爾秘,未遇。 道上車行稍遲,正使曰:「何不鞭之?」馬格理曰:「今日禮拜,不鞭馬。 第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現代散文(風景遊記篇)》
第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