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至是一腔熱血,始真有灑處矣!今湖山之上,古塚纍纍,身死名滅,不可勝計。 而東西往來于公之廟門者,登故壠,掃枯松,禁樵徼,哭英雄,又非獨侍楊公一人而已。 特侍禦倡俸修墓,毖勒楹宇,垂百年餘,而表章忠賢之典始備,是不可以無記。 註釋: [1]忠肅于公:于謙,明浙江錢塘人,字廷益。 永樂十九年進士。 曾任監察御史,兵部右侍郎,後升兵部尚書。 英宗正統十四年,瓦刺首領也先侵擾大同,英宗朱祁鎮親征,在土木堡兵敗被俘。 侍講徐珵後改名有貞等主攻放棄北京南遷。 于謙堅決反對,擁立英宗弟朱祁鈺為景帝,主軍務,擊退也先軍。 景泰元年,也先請和。 景泰四年,送還英宗。 八年,徐貞、石亨等發動「奪門之變」,擁英宗複位,誣陷于謙謀逆,處死。 成化年間昭雪,萬曆年間追諡忠肅。 [2]萬曆甲寅:明神宗成歷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 [3]武陵楊公:指楊嗣昌。 嗣昌,明湖廣陵今湖南常德人。 萬曆進士,崇禎十年官至兵部尚書。 後因鎮壓張獻忠起義軍失敗,畏罪自殺。 [4]鹽䇲:食鹽者的戶口冊籍。 [5]武林:即今杭州。 [6]伍大夫、兵武穆:伍大夫,指春秋時吳國大夫伍子胥。 兵武穆,指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孝宗時追諡武穆。 [7]傴僂:腰背彎曲,此處指鞠躬致敬。 [8]詎jù:豈,表示反問。 [9]仁和:地名,今屬杭州市。 [10]鳩集:聚集。 [11]式:語助詞,無意義。 [12]陳子:作者陳繼儒自稱。 [13]悶:煩憂、憤懣、沉默。 [14]土木之變:指明英宗于正統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刺軍所俘事件。 [15]裕陵北狩:明英宗朱祁鎮死後喪裕陵,因用裕陵指代英宗。 北狩,被俘北上的諱和。 [16]王旦:宋大名莘人。 了子明。 太平興國五年進士。 真宗朝,知樞密院,累官至宰相。 在相位十餘年,務行故事,為真宗所信賴。 《宋史》有傳。 [17]帝幸澶州:宋真宗景德元年,遼軍深入宋境,朝廷震動。 宰相寇準力排眾議,定親征之策,十一月真宗至澶州。 [18]茂陵:明景帝朱祁鈺死後葬于茂陵,因用以指代其人。 [19]王直,字行儉,泰和人。 明永樂二年進士。 英宗正統八年為吏部尚書。 曾力諫英宗親征。 景泰年間,也先求和,力主遣使迎還英宗。 李侃,字希正,東安人。 明正統七年進士,授戶科給事中。 景泰年間,主張迎還英宗。 景泰三年,景帝廢原太子朱見深,李侃與朱英一同諫阻。 朱英,字時傑,桂陽人。 明正統十年進士,授御史。 [20]鐘同,字世京,吉安永豐人。 明景泰二年舉進士,次年授御史。 景泰三年,景帝廢被立為太子的英宗長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景泰四年,朱見濟死。 鐘同上書請復朱見深太子位。 不久,禮部郎中章綸覆上書請。 次年八月,大理少卿廖莊又上書請立朱見深。 景帝命將鐘同、章綸下獄產。 鐘同被杖斃,章綸一直被監至英宗複位,始被釋放。 章綸,字大經,樂清人,正統四年進士。 [21]拒父則衛輒:春秋時,衛靈公三十九年,太子蒯聵因與衛靈公夫人南子有仇,欲謀殺南子。 衛靈公發覺,蒯聵出奔晉。 四十二年夏,衛靈公卒,蒯聵之子輒被立為國君,即衛出公。 六月,晉趙簡子欲護送蒯聵回國。 至邊境,衛出公輒發兵擊運其父蒯聵。 [22]迎父則宋高:指宋高宗趙構謀求從金國迎還宋徽宗、欽宗。 [23] 郕王:即明景帝朱祁鈺,稱帝前為郕王。 [24]徐有貞:曹、石奪門之舉: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左副都御史徐有貞、武清伯右都督石亨與宦官曹吉祥等,趁明景帝病重,帶領一千衛兵,搶佔宮城長安門,同時將被軟禁在南宮的英宗用輦接至奉先殿,擁立其複位。 [25]南宮之錮:宋釋文瑩《續湘山野錄》記載,宋太祖趙匡胤病重時,將其弟趙光義如入寢宮,屏退侍者。 眾人遙見燭影下趙光義時而離席,又聞殿內有斧頭剁地聲。 天將五更,宋太祖趙匡胤崩。 後人因以燭影斧聲趙光義殺兄奪位之疑案。 [26]宋之德昭:指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 宋太宗趙光義于太平興國四年,親征滅北漢,接着卻又敗於契丹,因而對平滅北漢的有功將士未予封賞。 趙德昭認為這樣不妥。 太宗怒斥道:「待你當了皇帝之後,再賞他們不遲!」趙德昭因而畏懼自殺。 [27]高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28]余闕:元代廬州人,字廷心。 先世唐兀人,居河西武威。 元統進士,累官監察御史。 至正十三年1353出守安慶,任都元帥、淮南行省左丞,與工巾軍各部相拒數年。 十七年冬,為陳友諒所圍,次年城破身死。 著有《青陽集》。 [29]郭汾陽,指唐代將鄰郭子儀。 子儀,華州今陝西華縣鄭縣人。 以武舉官至天德軍兼九原太守。 安祿山叛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擊敗史思明。 唐肅宗即位,任關內河東副元帥,配合回紇兵收復長安、洛陽,因功封中書令,後又進封汾陽郡王。 德宗時,尊為尚父,罷兵權。 李西平,指唐將李晟。 晟,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 初為西北邊裨將,屢立戰功,後調任神策軍都將。 唐德宗時率軍討伐藩鎮田悅、朱滔、王武俊的叛亂;朱泚拳據長安,他回師討平,收復長安。 任鳳翔、隴右節度使,兼四鎮、北庭行營副元帥,封西平郡王。 貞元三年,被解除兵權。 朱碧潭詩序.王慎中 第2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2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