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帷席——帷帳和蓆子。 這句說:我也自信死後可能象狗馬一樣,得到一張帷席埋葬屍體。 145儋丹dōn石——兩擔的糧食。 146斛胡hú——擔。 147無顧借——無聊。 148掉臂——消遙自在的意思。 村社——農村中的社集。 149塵巵支zhī罌——酒杯和酒缸積滿了灰塵表示一直不用。 150涸唇吻——嘴唇發燥表示一直沒有嘗到酒。 151半生——半輩子。 未接——沒有觸碰過酒。 152醖——釀。 153據——執持。 尊罍雷léi——酒器。 154衣——穿。 褐——粗毛布。 155侶木石——與木石為伴。 意思是沒有社會交際。 156兔園冊——村塾中學究所都的淺陋課本。 157腰——腰間佩帶。 韋——熟皮。 158寬博——寬大的衣服。 159顧——但是。 160酸風——冷風。 射眸——刺痛眼睛。 161弔影——意思是冷清清地和影子互相慰問。 162攣巒luán——肌肉抽筋。 163痍——傷痕。 瘥——痊癒。 164脯——肉乾。 165鞟闊kuò——去毛的皮。 166切磋搓cuō——磨治。 167庖丁——廚師。 168礪刃——磨刀。 硎——磨刀石。 169跡是觀之——根據這種跡象看來。 170不知死所矣——不知道會是怎樣的死法了。 171乃若是——況且還是這樣。 行將——不久就要。 172毋欲速——不要性急。 173藜——可以作枴杖的植物。 174皓然——形容鬚眉的雪白。 175閒雅——優閒文雅。 176蓋有道者——大概是個有道士。 177愕餓è——驚。 178舍狼而前——撇下狼迎向前去。 舍,同「捨」。 179丈人——對老者的敬稱。 180是狼——這條狼。 窘——困迫。 181生之——救了他。 182死之——為他而死。 183誓定是于三老——講定以三位老者的話為準。 184強我——狼強迫我。 185豈天之未喪斯文也——莫非天不絶我這書生的命?186欷歔——嘆氣的聲音。 187不祥莫大焉——再沒有比這更不吉利的事了。 188又謂虎狼之父子——之,疑是「知」字之誤。 意思說:即使是虎狼,也有父子之愛。 189厲聲——高聲大喝。 190丈人知其一、未知其二——你但知道一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 191愬——同「訴」。 192垂聽——要求別人聽自己發表意思的謙辭。 193鞠躬——弓着身子。 息——出氣。 194蔓詞——年些無謂的話。 說稅shuì——矇蔽。 195死我于囊——讓我死在囊裡。 獨竊其利——獨占好處。 196羿亦有罪焉——逢蒙向羿學射箭,後來本事學會了,就把老師鐐了。 孟子說:「是亦羿有罪焉。 」意思是說:羿不能辨別人的好壞,以至死在壞人手裡,他自己也有錯處。 197具狀——詳詳細細描述一番。 囊狼憐惜——因憐惜狼而把它裝在袋裏。 198是皆不足以執信也——這些話都是口說無憑。 199信——古字與「伸」通。 200匕比bǐ首——短劍。 201從井以救人——下井去救掉在井裡的人。 202于彼計則得——對於他是合適了。 203其如就死地何——無奈自己要陷于絶境呀!204不與——不讚成。 這句說:仁而到了愚蠢的地步,這也是君子所不讚同的。 205言已——說完了。 206操刀——拿起刀來。 殪——殺死。 馬中錫,字天祿,明代故城現在屬河北省人。 成化十一年1475進士。 明武宗朱厚照1506—1521在位時,曾任兵部侍郎,因為對太監劉瑾作鬥爭,被逮捕下獄。 齊瑾受誅後,才再出任巡撫。 正德六年1511,劉六、劉七等起義,馬中錫以右都御史前往鎮壓,由於他既懾于起義部隊力量之強大,以感到事變的發生,完全由於酷吏、太監所激成,因而主張用「招撫」手段來誘降。 但劉六等卻感到明皇朝統治者的不可信任,繼續堅持鬥爭。 馬中錫因此遭到統治集團內部的攻擊,並加他以「縱賊」的罪名,結果死於獄中。 著有《東田集》。 這篇《中山狼傳》就是從集中選出來的。 這是根據古代的傳說發展而成的一個寓言故事。 作者通過這個寓言,徹底揭示了狼的本性:在它遇著危險的時候,也會裝做軟弱可憐的樣子,以迷惑那些思想糊塗的人,求得他的庇護,保全自己。 危險一過,卻又立刻露出吃人的本性,連救命恩人也不肯放過。 對待吃人的狼,就只能是堅決、徹底地消滅它。 但是東郭先生恰巧不理解這一點,他對狼良師兼受,表示憐憫,這些弱點正為狼所利用,結果几乎被狼吃掉了。 可是象東郭先生那樣對敵人存着幻想的人,往往不是一次教訓,就能使他真正認清是非的。 當老丈最後要東郭先生殺死中山狼的時候,他又發起「不害狼乎」的慈悲來,因而被老丈識為「仁陷于愚」。 這篇作品,有人說是在諷刺墨家的「兼受說」;有人說是諷刺李夢陽不肯為康海伸冤康海本人也寫過《中山狼》雜劇,但後面的說法恐怕是一種附會,《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已有辨證。 我們今天對於這篇作品的認識,主要是這兩點:一是它揭示了狼總是要吃人的本質意義;二是文中所描寫的狼的狡猾、貪殘,東郭先生的迂腐、軟弱、老丈的機智、堅定的形象,都很鮮明生動。 由於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緊密結合,因此現在讀來還很有啟發意義。 中州覽勝序.明唐寅 第2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代散文》
第2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