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中國文學史    P 253


作者:馬黃
頁數:253 / 471
類別:文學史

 

中國文學史

作者:馬黃
第253,共471。
蘇軾終身從政,重視文學的社會作用。在他的「論事以諷,庶幾有補于國」(見《東坡先生墓誌銘》)的創作思想指導之下,他曾寫出一些反映民間疾苦、譴責官吏貪鄙、關心國家命運的作品。在《荔枝嘆》中,他飽含熱淚控訴了唐玄宗、楊貴妃的罪惡,並懷着「至今欲食林甫肉」的憤怒,抨擊了以人民血汗來「爭新買寵」的當朝權貴。在《許州西湖》中,他指責地方官不顧連年饑荒,還為春遊發動民工開湖,而對於一些比較關心人民疾苦的官吏,則熱烈讚揚。他贈王慶源詩:「青衫半作霜葉枯,遇民如兒吏如奴,吏民莫作官長看,我是識字耕田夫。妻啼兒號刺使怒,時有野人來輓須。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飯豆吾豈無。」出色地描繪了這個做了官還不失農民本色的人物。他在地方任官時,從儒家勤政愛民的思想出發,作了些對人民有利的事情。在《元修菜》、《秧馬歌》、《河復》等詩裡表現他對人民生活和生產的關心。後來屢經貶謫,在艱苦的生活中不得不為衣食而躬耕,從而進一步縮短了他與人民的距離,在謫官海南時和少數民族也相處得較融洽。「農夫告我言:勿使苗葉昌,君欲富餅餌,要須縱牛羊。再拜謝苦言,得飽不敢忘」(《東坡》),「華夷兩尊合,醉笑一歡同」(《用過韻冬至與諸生飲酒》),「決舌倘可學,化為黎母民」(《和癸卯歲始春懷古田合》),正是在這些詞句裡表現了詩人可貴的思想感情。然而蘇軾畢竟是生活在封建社會比較穩定時期的士大夫,他政治觀點裡還有比較保守的一面,因此不能更深刻地反映人民的痛苦,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他早期寫的部分政治諷刺詩多少反映了新法推行時的流弊,但也有很多誇大失實之處,在政治上起了不良的影響,包括向來為人傳誦的《山村五絶》、《吳中田婦嘆》等詩在內。

蘇軾在軍事上主張充實兵力,鞏固邊防,抵抗遼和西夏的侵擾,並認為以金帛賂虜是最下之策。他的少數詩篇如《和子由苦寒見寄》、《祭常山回小獵》、《陽關曲》等,表現詩人要求為國破敵的雄心。而在《獲鬼章二十韻》裡,又主張以寬厚的態度對待被俘的西羌首領,並戒邊將的倚勝驕矜,提出了「慎重關西將,奇功勿再要」的忠告,流露了他重視民族團結和關心國家命運的可貴思想。



  
在蘇詩裡數量最多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是許多抒發個人情感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試看他的《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聞道潮頭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盤陀,古來出沒隨濤波;試登絶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覊愁畏晚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風萬頃靴紋細,斷霞半空魚尾赤。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