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史記全集譯注    P 819


作者:司馬遷
頁數:819 / 824
類別:歷史

 

史記全集譯注

作者:司馬遷
第819,共824。
(1)公元前110年。 (2)貶秩:降職。秩,官吏的職位和品級 。 (3)僦(jui,就)費:腳力費。《索隱》解釋說:「服虔云:『雇載雲僦,言所輸物不足償其雇載之費也。」雇載就是僱人(車)運載。 (4)這句話的意思是,甲郡某物貴時,商賈常從乙郡販某物至甲郡,那末,乙郡使以某物為賦。即各地都以本地土特產為賦。(5)都:總共、匯聚。曹丕《與吳質書》:「頃撰遺文,都為一集」。 (6)巨萬:萬萬。《通鑒·漢紀七》胡三省註:「巨萬,萬萬也。」(7)意思是:邊境地區剩餘的糧食及其他物品,由均輸法折為帛合五百萬匹。《漢書·食貨志》無「物」字,中華書局標點本《漢書》於「谷」下有逗號。(8)市:買賣。《爾雅·釋言》:「貿、賈、市也」。邢解釋說:「謂市,買賣物也。」肆:陳列商品而賣之的處所稱為肆。《古今注》:「肆,所以陳貨鬻之物也」。「坐市列肆」的意思就是坐於肆中買賣貨物。言其專職於此。(9)亨:同烹。在鼎中把人煮死。酷刑。
太史公曰:農工商交易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1)。所從來久遠,自高辛氏之前尚矣(2),靡得而記雲。故《書》道唐虞之際,《詩》述殷周之世,安寧則長庠序(3),先本絀末,以禮義防於利;事變多故而亦反是。是以物盛則衰,時極而轉,一質一文,終始之變也。《禹貢》九州,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納職焉。湯武承弊易變(4),使民不倦,各兢兢所以為治(5),而稍陵遲衰微。齊桓公用管仲之謀,通輕重之權(6),徼山海之業(7),以朝諸侯,用區區之齊顯成霸名。魏用李克,盡地力,為強君。自是之後,天下爭於戰國,貴詐力而賤仁義,先富有而後推讓。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萬,而貧者或不厭糟糠(8);有國強者或並群小以臣諸侯,而弱國或絕祀而滅世。以至於秦,卒並海內。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及至秦中,一國之幣分為(三)〔二〕等:黃金以溢名(9),為上幣;銅錢識曰半兩,重如其文,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然各隨時而輕重無常。於是外攘夷狄,內興功業,海內之士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古者嘗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上,猶自以為不足也。無異故十,雲事勢之流,相激使然,曷足怪焉。
(1)龜、貝是以龜甲、貝殼為貨幣;金指黃金、白銀、赤銅(金三品),都是以重量為單位(或鎰、或斤),不大講究外形(雖然也鑄為一定形狀,只要重量不變,破壞其原形狀,幣值不減);錢、刀、布是形狀不同的銅質(一般雜有鉛、錫等雜質)貨幣,「外圓內方」者為錢;形如刀者名刀;《索隱》引《食貨志》說:「貨幣首長八分,足支八分」形如「」(此為方肩方足布,亦有圓肩圓足、尖肩尖足等不同形狀的布),與前文「鹽鐵官布」中的布不同。 (2)高辛氏:即帝嚳(ku,庫)。傳說中的古帝王(五帝之一),堯的生父。 (3)長庠序:庠序之中以年長者為尊,不似廟堂之上以爵位、權勢為尊,所以長庠序是時世安寧、崇尚禮讓的表現。庠序,學校名。《孟子·滕文公上》:「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即三代的學校都名為學,但又各有專名,曰校、曰序、曰庠。學校除了教授生徒士子之外,還是鄉黨集會(宴享、較射)的處所,因而有長庠序的說法。 (4)承弊易變:承接前朝的破弊局面,因而不得不變易其制度政令。 (5)兢兢:兢兢業業。謹慎小心貌。《詩·大雅·雲漢》:「兢兢業業」。毛傳:「兢兢,恐也」。 (6)輕重之權:量度輕重的標準,實際就是指貨幣的價值標準。輕重,即以輕易重,《管子》有《輕重》七篇,論管仲在齊國造貨幣、通有無的方法和理論,所以輕重就是指貨幣;權,量物重的秤錘、砝碼。引伸為標準。 (7)徼:同邀,求、取、截取。(8)厭:通饜。飽、滿足。不厭糟糠就連糟糠之食也不得飽足的意思。 (9)溢:通鎰。 《集解》引孟康語說:「二十兩為溢。」 十沒有其他緣故。



  
回目錄
 
《史記》譯注


  
報任安書
支菊生 譯注
【說明】
本篇是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任安,字少卿,曾任益州刺史、北軍使者護軍等職,本書卷一百四《田叔列傳》中附有褚先生補記的《任安傳》。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處以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實則近於宦官,為士大夫所輕賤。任安此時曾寫信給他,希望他能「推賢進士」。司馬遷由於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感到很為難,所以一直未能覆信。後任安因罪下獄,被判死刑,司馬遷才給他寫了這封回信。關於此信的寫作年代,一說是在漢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另一說是在漢武帝太始四年(前93)。
司馬遷在此信中以無比激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訴說了自己因李陵之禍所受的奇恥大辱,傾吐了內心鬱積已久的痛苦與憤懣,大膽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還不加掩飾地流露了對漢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滿。信中還委婉述說了他受刑後「隱忍苟活」的一片苦衷。為了完成《史記》的著述,司馬遷所忍受的屈辱和恥笑,絕非常人所能想像。但他有一條非常堅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價值,要「重於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記》的寫作,絕不能輕易去死,即使一時被人誤解也在所不惜。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持他在「腸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掙扎中頑強地活了下來,忍辱負重,堅忍不拔,終於實現了他的夙願,完成了他的大業。今天我們讀著這部不朽的巨著,遙想司馬遷當年寫作時的艱辛與堅毅,怎能不對他的崇高精神無比敬佩呢!
本篇不僅對我們研究司馬遷的思想以及《史記》的寫作動機和完成過程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並且在文學史上是不可多得的散文傑作,古人早就把它視為天下奇文,可與《離騷》媲美。此文之奇,首先表現為氣勢的磅礡。作者長久鬱積心中的悲憤,借此文噴薄而出,有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其氣勢之壯闊,令人驚歎。此文之奇,更在於他的縱橫開闔、起伏迭巖。作者是坦率的,但內心的矛盾與痛苦又是極其複雜的,他無意矯飾,但三言兩語又無法說清,所以他就一一地如實道來。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如泣如訴;時而旁徵博引,時而欲言又止。曲折反覆,一波三折,充分表現出筆力的雄健。此外,行文的流暢,語言的生動,駢句、散句自然錯落,排句、疊句時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也具有獨具一格的藝術魅力。
本文原載《漢書·司馬遷傳》,後又收入《文選》,兩書文字略有出入。這裡以《漢書》所載為底本,以《文選》參校。
【譯文】
太史公、像牛馬一般的僕役、司馬遷再拜說:
少卿足下:前時,蒙您屈尊給我寫信,教導我待人接物要謹慎,應把推薦賢士當作自己的責任。情意那樣誠懇,好像抱怨我沒有遵從您的教誨,而是追隨了世俗之人的意見。我是不敢這樣做的。我雖然才能庸劣,也曾從旁聽說過有德之人留傳下來的風尚。只是自己以為身體殘缺處於污穢恥辱的境地,行動就要受指責,想做有益之事反而招來損害,因此只能獨自愁悶,沒有誰可以去訴說。諺語說:「為誰去做事?誰來聽從你!」鍾子期死後,俞伯牙終身不再彈琴,為什麼呢?士人要為他的知己效力,女子要為喜愛她的人梳妝美容。像我這樣的人,即使自己懷有的才能像隨侯珠及卞和玉那樣寶貴,品行像許由和伯夷那樣高尚,終究不能再以此為榮,恰恰只能被人恥笑而自取污辱罷了。您的信本應早日回復,正趕上隨從皇上東巡歸來,又忙於一些瑣事,與您見面的機會較少,匆匆忙忙沒有半點空閒,能夠盡情陳述自己的心意。如今您遭到無法預料之罪,再過一個月,逼近冬末,我又迫於跟隨皇上到雍地去,恐怕突然之間就會發生不可避免的事,那樣我最終也就不可能向您抒發我的憤懣之情了,那麼您的魂魄也會抱恨無窮的。請允許我把淺陋的意見略加陳述,時隔很久沒有回信,望您不要責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