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沈從文全集《散文集》    P 134


作者:沈從文
頁數:134 / 276
類別:文學

 

沈從文全集《散文集》

作者:沈從文
第134,共276。
我對於京戲,簡直是個外行,解放前一年難得看上三五 次,解放後機會多了些,還是並不懂戲。雖然極小時就歡喜站在有牽牛花式大喇叭的留聲機前邊,飽聽過譚叫天、陳德霖、孫菊仙、小達子、楊小樓……等流行唱片,似乎預先已有過一些訓練。頑童時代也淨逃學去看野合戲。到北京來資格還是極差。全國人都說是「看戲」,唯有北京說「聽戲」,二 十年前你說去「看戲」,還將當作笑談,肯定你是外行。京戲必用耳聽,有個半世紀前故事可以作例:清末民初有那麼一 個真懂藝術的戲迷,上「三慶」聽譚老闆的戲時,不問寒暑,每戲必到,但座位遠近卻因戲而不同。到老譚戲一落腔,就把預先藏在袖子裡兩個小小棉花球,謹謹慎慎取出來,塞住耳朵,屏聲靜氣,躬身退席。用意是把老譚那點味兒好好保留在大腦中,免得被下場鑼鼓人聲沖淡!這才真正是老譚難得的知音,演員聽眾各有千秋!故事雖極生動,我還是覺得這對當前今後京戲的提高和改進,並無什麼好影響。因為老譚不世出,這種觀眾也不易培養。至於一般觀眾,居多是在近八年內由全國四面八方而來,不論是學生還是工農兵,到戲園子來,大致還是準備眼耳並用,不能如老內行有修養。對於個人在台邊一唱半天的某種劇目,即或唱工再好,也不免令人起疲乏感。何況有時還腔調平凡陳腐。最不上勁的,是某種名角的新腔。通常是一個人搖著頭滿得意的唱下去,曼聲長引,轉腔換調時,逼得喉嚨緊緊的,上氣不接下氣,好像孩子比賽似的,看誰氣長誰就算本事高明。他本人除了唱也似乎無戲可作,手足身段都是靜止的,台上一大群跑龍套,更是無戲可作,多站在那裡睡意矇矓的打盹,只讓主角一人拚命。這種單調唱辭的延長,和沉悶的空氣的感染,使得觀眾中不可免也逐漸有夢周公勢。這種感染催眠情形,是觀眾對藝術的無知,還是台上的表演過於沉悶單調,似乎值得商討。有朋友說,舊戲主角占特別地位,在這一點上,是「主角突出」。我以為如突出到主角聲嘶力竭,而台上下到催眠程度,是否反而形成一種脫離群眾的典型,還是值得商討。
京戲中有很多好戲,其中一部分過於重視主角唱做,忽略助手作用,觀眾有意見雖保留不言,但是卻從另外一種反應測驗得知。即近年來地方戲到京演出,幾幾乎得到普遍的成功。川戲自不待言。此外湘、粵、徽、贛、閩、晉、豫,幾幾乎都能給觀眾一種較好印象。地方戲不同於京戲,主要就是凡上台的生旦淨丑,身份雖不相同,都有戲可做。這是中國戲劇真正老規矩,從元明雜劇本子上也可看得出來。雖屬純粹配角,也要讓他適當發揮作用,共同形成一個總體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