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釋迦牟尼傳    P 29


作者:布老虎
頁數:29 / 64
類別:佛教

 

釋迦牟尼傳

作者:布老虎
第29,共64。
太子告訴這位長者,厭離世間的沉迷欲樂,而施以自己種種苦行,企求自己來世的安樂,這仍然沒有脫離凡俗的苦樂觀。況且,像苦行林中這些人的修煉,都是以俗情之斧,砍傷自己的靈性和肉體。人的相貌、身材、特徵、氣質、靈魂……固然是父母所生,而追本求源,它是大自然、大曆史的精心塑造,是萬物之靈。而邪門外道是把這萬物之靈,回塑成畜類禽獸。
逆天命而生存,反人性而迷失,這種行為實際上是愚頑!
他向這位老人表示,這些愚人自稱修煉苦行是為了證得升天之樂。
豈不知,天上的妙樂也不是究竟,也不能久常,最後還要墜到世間。而悉達多最終追求的是脫離欲界、色界、無色界的迷妄生活,把人生的苦樂永久捨去,達至一個無上覺智、真如實相的境界。


  
「長老,”最後,太子莫測究竟地問道:「你們既已知道生死大事,無常迅速,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去領悟無生無死的本體,了達無起無滅的本源,最後超越瞬間的無常流轉呢?」「什麼?無常流轉?」老人邪迷心竅,直擰眉毛,“平心而論,我只知道苦修苦行,一步升天。」
看來,這個乾癟老頭並不想尋求真實究竟的正果,只熱衷于皮肉受苦和無恥的醜態,以麻醉自己的尊嚴和良知。此情此景,像一條皮鞭,在鞭撻着太子的心靈。
這時候,遠處的悶雷聲越來越近,穿過密林所能看到的天空,像鉛一樣陰沉。眨眼間,苦行林裡變得黑隆咚。突然,頭頂上響起了一聲滾動的驚雷,下起了滂沱大雨,把四下的老樹打得噼啪直響,天昏地暗。
老人手指着遠處的一間小茅舍說,那是他的住處。於是,兩個人匆匆向那裡奔去。
不多時,悉達多看見一間低矮的小草屋,坐落在一片林間空地上,孤零零的,沒有左鄰右舍。隨同老人進去一看,見小屋的四壁生滿了青苔,完全不像人住的地方,酷似山林野獸營造的窩穴。
進到屋裡,一轉身的工夫,那個形如骷髏的長老就不見了。悉達多轉悠了半晌兒,藉著外面劃破天空的閃電,才迷迷朦朦地發現,茅屋角落裡放著一口石棺,棺材敞着。太子來到跟前俯身一看,見那老人活像一具死屍,直挺挺地閉目躺在石棺裡,身子底下一排排竹釘,老人赤光裸體地躺在竹釘子上。原來他也在修煉苦行,自討苦吃。


  
太子再也不顧外面的瓢潑大雨,轉身冒着轟頂的天雷,奔跑着離開了這人間地獄似的苦行林。
第十章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當時,古印度有很多教派,最主要的教派是婆羅門教,此外還有耆那教、濕婆教多種。婆羅門教,也稱吠陀教,信仰多神,奉梵天、毗濕奴和濕婆三大主神。其他的異派雜教五花八門,有的信仰苦行之神,有的信仰水火之神,有的信奉舞蹈之神……可以說無一不在苦行的隧道中匍行。
婆羅門教主張人生善惡有因果,人和萬物永遠在生死輪迴中再生不滅,認為一切有生命、無生命的萬物都有自己的靈魂,即萬物有靈論。
一切有生命的軀體壽終正寢以後,原有的靈魂還可以在另一個出生的軀體中復活。一個人轉世的命運,決定於他前世的善惡,取決於他奉行婆羅門教的虔誠程度。當時婆羅門教和其他雜教都提倡苦行修煉,自我摧殘,甚至以殺身殉教為榮。悉達多在少年時代,從兩位師傅跋陀羅尼和毗奢密多羅那裡接受的教義,就是婆羅門教的傳統教育。
他也曾一度嚮往苦行林,有過悱惻迷離的幻想。
在疾風驟雨中,悉達多懷着一種沉甸甸的心情,離開了苦行林,他的腳步越走越快。此次在苦行林裡的耳聞目睹,喚起了他今後刻苦修煉的勃勃心機,然而他絶不扭曲自己的生命。
離開苦行林後,他心發大誓,將來倘如有修悟成功之日,一定普渡那些不能明心見性的異教徒。後來他在佛經中有一個比喻:一盞明燈,可以用自己的火焰點燃許多燈,這盞燈卻不會因為點燃了其他燈而減弱自己的光芒。佛教相信自己所修的功德,可以回向他人。
想到這一切,悉達多的嘴角上流露出愉快的笑容,繼續向前趕路。
這時,蔽日的陰雲已經四散,天上映出了一條虛幻的雨後彩虹。雨後天晴,太子來到尼連禪河東岸,靜立觀看,眼前一泓流水,清澈見底,太子心想:這澄清的尼連禪河水,天然純淨,我在那不乾淨的苦行林中,沾染了一身塵垢,現在倒不如跳到這條河裡,洗個乾淨!
他見四下里山野寂靜,沒有一個人影,便將衣服脫下,先在河水裡洗滌乾淨,繼而縱身一跳,躍入河裡。瞬間,只覺着清涼透身,爽快得直沁五臟。洗了片刻之間,渾身清涼,充滿活力,心神暢適。當水波拂過他的全身時,他禁不住有一種脫胎換骨、再生人世的感覺。
洗淨了身子,走上岸來。正要穿衣服,忽聽背後有一個人用蒼涼的聲音大喊:「喂,釋迦牟尼,釋迦牟尼!”太子回頭一望,見一個鶴髮童顏,慈眉善目的老人,一手拄着錫杖,一手提着包囊,憨厚地望着他,嘴角和眉梢都現出笑意。悉達多不知道老人在喊誰,心裡莫名其妙:「老人家,我叫喬答摩·悉達多,不叫釋迦牟尼。」「哈哈,」老人抖着花白的長鬚,微眯亮眼,笑出聲來,「你今後就不要叫那個俗氣的名字了。
叫釋迦牟尼吧!」「釋迦牟尼?」“是的,你既然決心修證悟法,獲聖性潔,我看,就不要那個世俗的姓氏了,改叫釋迦牟尼吧。」
太子心領神會,釋迦是他的宗族,而牟尼,即「能仁」、「能忍」。
意即釋迦族最能忍的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