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沉思集
笛卡爾的時代是奧古斯丁的經院哲學占學術界統治地位的時代,奧古斯丁哲學雖然反對亞里士多德哲學,因而也與阿奎那的哲學對立,但無論如何,天主教神學究竟是與科學水火不相容的。拉夫賴公學為伽利略發明天文望遠鏡而舉行的狂熱慶祝活動給青年笛卡爾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月球並不是象肉眼所看見的那麼平坦,而是凹凸不平的山川河谷,同時也看見木星的衛星、太陽的黑子,以及一大片從來沒有看見的天體。這使得青年笛卡爾為之歡欣鼓舞。但是,過去認為幾十丈以上的上空就是上帝所在的天堂,而今地球圍繞太陽這一轉動,轉得天翻地覆,天堂、地獄哪裡去了?賞善罰惡的人格上帝居于何方?主張無神論嗎?不行。1633年伽裡略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嚴厲處分無異是給了笛卡爾一個嚴重警告。當年7月22日給他的好友麥爾賽納神父的信中說:這個事件「使我大為震驚,以致我几乎決定把我的全部手稿都燒掉,或者不拿給任何人看。……我承認,如果〔地球是動的〕是錯誤的話,那麼我的哲學的全部基礎也都是錯誤的,因為這些基礎顯然都是由它證明的,而且它和我的論文是緊密相連的,去掉它則其餘部分都將不成體統了。」笛卡爾曾下定決心不再發表任何論文;但由於麥爾賽納以及其他朋友們的敦促,他又于1635年開始寫《折光學》、《大氣現象》和《幾何學》,于1636年12月寫完,由於出版商的催促,匆忙地寫了一個序言,幾經斟酌之後,定名為《談為了很好地引導其理性並在科學中探索真理的方法,外加折光學、大氣現象和幾何學,它們是這個方法的實驗》。由於書名太長,簡稱《談方法》作為三篇文的序言,出版于1637年。麥爾賽納曾勸他把書名用「論」(Traité)好,笛卡爾說該書只是個「意見」(Avis),不敢稱「論」,最後決定取名「談」(Discours)。
笛卡爾于1628年到荷蘭定居。在他去荷蘭之前,曾用拉丁文寫了《指導精神的規則》(簡稱《規則》)。該書一直到他死後五十一年(1701年)才出版。1629年他寫了關於形而上學的小冊子,沒有寫完就中斷了。1639年11月至1640年3月他用拉丁文寫了他的一本主要哲學著作《第一哲學沉思集,其中論證上帝的存在和靈魂的不滅》,但書中沒有講到靈魂不滅,只談到靈魂與肉體是有分別的。麥爾賽納勸他把書名改一改,笛卡爾沒有同意,認為這個提法會引起巴黎神學院的重視,直到1642年再版時才把「靈魂不滅」改為「靈魂與肉體的區分」。書成後,他先後接到哲學家們和神學家們六組反駁意見,笛卡爾都一一做了答辯。六個沉思和六組反駁及答辯于1641年出版。據笛卡爾自己說,這本書雖然是有關形而上學的,但他的全部物理學原理都包含在內。
1642年,笛卡爾開始用他未出版的《論世界》的內容寫了一本哲學大全,獻給被推翻了的波希米亞國王菲德利克的女兒伊麗莎白公主,于1644年用拉丁文出版,書名《哲學原理》,一部分是他自己翻譯的,一部分是別人翻譯由他審閲過的法文翻譯本於1647年出版。
《哲學原理》本來打算包括六個部分:《知識原理》(即形而上學原理)、《物理性的東西的原理》(即物理學原理)、《天》、《地》、《植物和動物》、《人》,最後只寫了前四個部分,後兩個部分因缺乏材料沒有寫成。
笛卡爾在《哲學原理》裡把人類全部知識比做一棵樹,樹根是形而上學,樹幹是物理學,樹枝是分門別類的各種科學。因此他一反經院哲學的慣例,先講形而上學。
1649年又出版了《論靈魂的激情》,獻給伊麗莎白公主。這是他最後的一部著作。
這時笛卡爾的哲學學說早已轟動一時,但終於因為與基督教會的宗教哲學不合而遭到禁止,他的書也被羅馬教廷列為禁書。笛卡爾在荷蘭定居達二十一年之久,一方面為了隱居,同時也是避難。他在荷蘭曾遷居過二十四次,換過十三個城市,他的來往信件都由他在巴黎的好友麥爾賽納轉寄。布魯諾的結局和伽利略晚年的遭遇嚇壞了他,因為不但在科學方面他是天主教義的敵對者,即使是在哲學方面他也是教會御用的經院哲學的叛逆者。
由於瑞典女王克麗斯蒂娜(當時二十歲)三番五次的邀請,笛卡爾于1649年9月1日登舟去瑞典,得到克麗斯蒂娜的盛情款待;但由於要清晨很早上朝,違反了他清晨睡覺的習慣,而瑞典的冬天的氣候又太冷,他着了涼,不幸病倒了,于1650年2月11日死於肺炎,終年僅五十四歲。
譯者
第一哲學沉思集致神聖的巴黎神學院院長和聖師們
先生們:
鑒於我向你們提出這本書的動機是正當的,而且我深信,你們在瞭解到我寫這本書的用意以後,也會有正當的理由把它置於你們的保護之下,因此,為了使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值得向你們推薦的書,我想最好是向你們簡單地說明一下我是怎麼打算的。
笛卡爾于1628年到荷蘭定居。在他去荷蘭之前,曾用拉丁文寫了《指導精神的規則》(簡稱《規則》)。該書一直到他死後五十一年(1701年)才出版。1629年他寫了關於形而上學的小冊子,沒有寫完就中斷了。1639年11月至1640年3月他用拉丁文寫了他的一本主要哲學著作《第一哲學沉思集,其中論證上帝的存在和靈魂的不滅》,但書中沒有講到靈魂不滅,只談到靈魂與肉體是有分別的。麥爾賽納勸他把書名改一改,笛卡爾沒有同意,認為這個提法會引起巴黎神學院的重視,直到1642年再版時才把「靈魂不滅」改為「靈魂與肉體的區分」。書成後,他先後接到哲學家們和神學家們六組反駁意見,笛卡爾都一一做了答辯。六個沉思和六組反駁及答辯于1641年出版。據笛卡爾自己說,這本書雖然是有關形而上學的,但他的全部物理學原理都包含在內。
1642年,笛卡爾開始用他未出版的《論世界》的內容寫了一本哲學大全,獻給被推翻了的波希米亞國王菲德利克的女兒伊麗莎白公主,于1644年用拉丁文出版,書名《哲學原理》,一部分是他自己翻譯的,一部分是別人翻譯由他審閲過的法文翻譯本於1647年出版。
《哲學原理》本來打算包括六個部分:《知識原理》(即形而上學原理)、《物理性的東西的原理》(即物理學原理)、《天》、《地》、《植物和動物》、《人》,最後只寫了前四個部分,後兩個部分因缺乏材料沒有寫成。
笛卡爾在《哲學原理》裡把人類全部知識比做一棵樹,樹根是形而上學,樹幹是物理學,樹枝是分門別類的各種科學。因此他一反經院哲學的慣例,先講形而上學。
這時笛卡爾的哲學學說早已轟動一時,但終於因為與基督教會的宗教哲學不合而遭到禁止,他的書也被羅馬教廷列為禁書。笛卡爾在荷蘭定居達二十一年之久,一方面為了隱居,同時也是避難。他在荷蘭曾遷居過二十四次,換過十三個城市,他的來往信件都由他在巴黎的好友麥爾賽納轉寄。布魯諾的結局和伽利略晚年的遭遇嚇壞了他,因為不但在科學方面他是天主教義的敵對者,即使是在哲學方面他也是教會御用的經院哲學的叛逆者。
由於瑞典女王克麗斯蒂娜(當時二十歲)三番五次的邀請,笛卡爾于1649年9月1日登舟去瑞典,得到克麗斯蒂娜的盛情款待;但由於要清晨很早上朝,違反了他清晨睡覺的習慣,而瑞典的冬天的氣候又太冷,他着了涼,不幸病倒了,于1650年2月11日死於肺炎,終年僅五十四歲。
譯者
第一哲學沉思集致神聖的巴黎神學院院長和聖師們
先生們:
鑒於我向你們提出這本書的動機是正當的,而且我深信,你們在瞭解到我寫這本書的用意以後,也會有正當的理由把它置於你們的保護之下,因此,為了使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值得向你們推薦的書,我想最好是向你們簡單地說明一下我是怎麼打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