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朱自清散文    P 24


作者:朱自清
頁數:24 / 189
類別:白話散文

 

朱自清散文

作者:朱自清
第24,共189。
正面意義的「幸福」,其實也未嘗沒有。正如誰所說,小的總是可愛,孩子們的小模 樣,小心眼兒,確有些教人捨不得的。阿毛現在五個月了,你用手指去撥弄她的下巴,或向 她做趣臉,她便會張開沒牙的嘴格格地笑,笑得像一朵正開的花。她不願在屋裡待着;待久 了,便大聲兒嚷。妻常說,「姑娘又要出去溜躂了。」她說她像鳥兒般,每天總得到外面溜 一些時候。閏兒上個月剛過了三歲,笨得很,話還沒有學好呢。他只能說三四個字的短語或 句子,文法錯誤,發音模糊,又得費氣力說出;我們老是要笑他的。他說「好」字,總變成 「小」字;問他「好不好?」他便說「小」,或「不小」。我們常常逗着他說這個字玩兒; 他似乎有些覺得,近來偶然也能說出正確的「好」字了——特別在我們故意說成「小」字的 時候。他有一隻搪瓷碗,是一毛來錢買的;買來時,老媽子教給他,「這是一毛錢。」他便 記住「一毛」兩個字,管那只碗叫「一毛」,有時竟省稱為「毛」。這在新來的老媽子,是 必需翻譯了才懂的。他不好意思,或見着生客時,便咧着嘴痴笑;我們常用了土話,叫他做 「獃瓜」。他是個小胖子,短短的腿,走起路來,蹣跚可笑;若快走或跑,便更「好看」 了。他有時學我,將兩手疊在背後,一搖一擺的;那是他自己和我們都要樂的。他的大姊便 是阿菜,已是七歲多了,在小學校裡唸著書。在飯桌上,一定得囉囉唆唆地報告些同學或他 們父母的事情;氣喘喘地說著,不管你愛聽不愛聽。說完了總問我:「爸爸認識麼?」「爸 爸知道麼?」妻常禁止她吃飯時說話,所以她總是問我。她的問題真多:看電影便問電影裡 的是不是人?是不是真人?怎麼不說話?看照相也是一樣。不知誰告訴她,兵是要打人的。 她回來便問,兵是人麼?為什麼打人?近來大約聽了先生的話,回來又問張作霖的兵是幫誰 的?蔣介石的兵是不是幫我們的?諸如此類的問題,每天短不了,常常閙得我不知怎樣答才 行。她和閏兒在一處玩兒,一大一小,不很合式,老是吵着哭着。但合式的時候也有:臂如 這個往床底下躲,那個便鑽進去追着;這個鑽出來,那個也跟着——從這個床到那個床,只 聽見笑着,嚷着,喘着,真如妻所說,像小狗似的。現在在京的,便只有這三個孩子;阿九 和轉兒是去年北來時,讓母親暫時帶回揚州去了。阿九是歡喜書的孩子。他愛看《水滸》, 《西遊記》,《三俠五義》,《小朋友》等;沒有事便捧着書坐著或躺着看。只不歡喜《紅 樓夢》,說是沒有味兒。是的,《紅樓夢》的味兒,一個十歲的孩子,哪裡能領略呢?去年 我們事實上只能帶兩個孩子來;因為他大些,而轉兒是一直跟着祖母的,便在上海將他倆丟 下。我清清楚楚記得那分別的一個早上。我領着阿九從二洋涇橋的旅館出來,送他到母親和 轉兒住着的親戚家去。妻囑咐說,「買點吃的給他們吧。」我們走過四馬路,到一家茶食鋪 裡。阿九說要熏魚,我給買了;又買了餅乾,是給轉兒的。便乘電車到海寧路。下車時,看 着他的害怕與累贅,很覺惻然。到親戚家,因為就要回旅館收拾上船,只說了一兩句話便出 來;轉兒望望我,沒說什麼,阿九是和祖母說什麼去了。我回頭看了他們一眼,硬着頭皮走 了。後來妻告訴我,阿九背地裡向她說:「我知道爸爸歡喜小妹,不帶我上北京去。」其實 這是冤枉的。他又曾和我們說,「暑假時一定來接我啊!」我們當時答應着;但現在已是第 二個暑假了,他們還在迢迢的揚州待着。他們是恨着我們呢?還是惦着我們呢?妻是一年來 老放不下這兩個,常常獨自暗中流淚;但我有什麼法子呢!想到「只為家貧成聚散」一句無 名的詩,不禁有些淒然。轉兒與我較生疏些。但去年離開白馬湖時,她也曾用了生硬的揚州 話(那時她還沒有到過揚州呢),和那特別尖的小嗓子向着我:「我要到北京去。」她曉得 什麼北京,只跟着大孩子們說罷了;但當時聽著,現在想著的我,卻真是抱歉呢。這兄妹倆 離開我,原是常事,離開母親,雖也有過一回,這回可是太長了;小小的心兒,知道是怎樣 忍耐那寂寞來着!

我的朋友大概都是愛孩子的。少谷有一回寫信責備我,說兒女的吵閙,也是很有趣的, 何至可厭到如我所說;他說他真不解。子愷為他家華瞻寫的文章,真是「藹然仁者之言」。 聖陶也常常為孩子操心:小學畢業了,到什麼中學好呢?——這樣的話,他和我說過兩三回 了。我對他們只有慚愧!可是近來我也漸漸覺着自己的責任。我想,第一該將孩子們團聚起 來,其次便該給他們些力量。我親眼見過一個愛兒女的人,因為不曾好好地教育他們,便將 他們荒廢了。他並不是溺愛,只是沒有耐心去料理他們,他們便不能成材了。我想我若照現 在這樣下去,孩子們也便危險了。我得計划著,讓他們漸漸知道怎樣去做人才行。但是要不 要他們像我自己呢?這一層,我在白馬湖教初中學生時,也曾從師生的立場上問過丏尊,他 毫不躊躇地說,「自然囉。」近來與平伯談起教子,他卻答得妙,「總不希望比自己壞 囉。」是的,只要不「比自己壞」就行,「像」不「像」倒是不在乎的。職業,人生觀等, 還是由他們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頂可貴,只要指導,幫助他們去發展自己,便是極賢明的辦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