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容齋隨筆    P 127


作者:洪邁
頁數:127 / 144
類別:古典散文

 

作者:洪邁 / 第1頁 / 共326頁

 大小:

 第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容齋隨筆

平湖春草合,步到棲禪寺。堂空不見人,老稚掩關睡。所營在一食,食已寧復事。客行豈無得?施子淨掃地。風松獨不靜,送我作鼓吹。”後在儋耳作《觀棋》詩,記游廬山白鶴觀,觀中人皆闔戶晝寢,獨聞棋聲,云:「五老峰前,白鶴遺址。長松蔭庭,風日清美。我時獨遊,不逢一士。誰歟棋者?戶外屨二。不聞人聲,時聞落子。」其寂寞冷落之味,可以想見,句語之妙, 一至于此。

天文七政《尚書·舜典》:「以齊七政。」孔安國本注,謂「日月五星也」。而馬融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主日;第二主月;第三曰命火, 謂熒惑也;第四曰煞土,謂填星也;第五曰代水,謂辰星也;第六曰危木, 謂歲星也;第七曰剽金,謂太白也。日月五星各異,故曰七政。」《尚書大傳》一說,又以為:「七政者,謂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為政也,人道正而萬事順成。」三說不同,然不若孔氏之明白也。

符讀書城南《符讀書城南》一章,韓文公以訓其子,使之腹有《詩》、《書》,致力於學,其意美矣。然所謂「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鋤」等語,乃是覬覦富貴,為可議也。杜牧之《寄小侄阿宜》詩亦云: 「朝廷用文治,大開官職場。願爾出門去,取官如驅羊。」其意與韓類也。

予向為陳鑄作《城南堂記》,亦及此意雲。

致仕官上壽范蜀公自翰林學士,以本官戶部侍郎致仕,仍居京師,同天節乞隨班上壽,許之。遂著為令。韓康公,元祐二年以司空致仕,太皇太后受冊,乞隨班稱賀,而降詔免赴,二者不同如此。


  



  
五經字義相反治之與亂,順之與擾,定之與荒,香之與臭,遂之與潰,皆美惡相對之字。然《五經》用之或相反,如亂臣十人,亂越我家,惟以亂民,亂為四方新闢,亂為四輔,厥亂明我新造邦,丕乃俾亂之類,以亂訓治也。安擾邦國, 擾而毅,擾龍,六擾之類,以擾訓順也。荒度土功,遂荒大東,大王荒之, 葛藟荒之之類,以荒訓定也。無聲無臭,胡臭亶時,其臭膻,臭陰達于淵泉之類,以臭訓香也。是用不潰于成,草不潰茂之類,以潰訓遂也。鄭康成箋《毛詩》潰成,與毛公皆釋為遂,至于潰茂,則以為潰當作匯,匯,茂貌也。

自為異同如此。

鎮星為福世之伎術,以五星論命者,大率以火、土為惡,故有晝忌火星夜忌土之語。土,鎮星也,行遲,每至一宮,則二歲四月乃去,以故為災最久。然以國家論之則不然,苻堅欲南伐,歲鎮守鬥,識者以為不利。《史記·天官書》云:「五潢,五帝車舍。火入,旱;金,兵;水,水。」宋均曰:「不言木、土者,德星不為害也。」又云:「五星犯北落,軍起。火、金、水尤甚。木、土,軍吉。」又云:「鎮星所居國吉。未當居而居,已去而復,還居之,其國得土。若當居而不居,既已居之,又西東去,其國失土。其居久,其國福厚;其居易,輕速也。福薄。」如此則鎮星乃為大福德,與木亡異,豈非國家休祥所繫,非民庶可得侔邪?東坡引用史傳東坡先生作文,引用史傳,必詳述本末,有至百餘字者,蓋欲使讀者一覽而得之,不待復尋繹書策也。如《勤上人詩集敘》引翟公罷廷尉賓客反覆事,《晁君成詩集敘》引李郃漢中以星知二使者事,《上富丞相書》引左史倚相美衛武公事,《答李琮書》引李固論發兵討交趾事,《與朱鄂州書》引王溶活巴人生子事,《蓋公堂記》引曹參治齊事,《膝縣公堂記》引徐公事, 《溫公碑》引慕容紹宗、李勣事,《密州通判題名記》引羊叔子、鄒湛事, 《荔枝嘆》詩引唐羌言荔枝事是也。

兩莫愁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畫工傳其貌,好事者多寫寄四遠。

《唐書·樂志》曰:「《莫愁樂》者,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 善歌謡。」古詞曰「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者是也。李義山詩曰:「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傳虎旅鳴宵析,無復鷄人送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他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 不及盧家有莫愁?」此莫愁者洛陽人。梁武帝《河中之歌》曰「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採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似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 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者是也。盧氏之盛如此,所云「不早嫁東家王」,莫詳其義。

近世周美成樂府《西河》一闋,專詠金陵,所云「莫愁艇子曾系」之語,豈非誤指石頭城為石城乎? 何公橋詩英州小市,江水貫其中,舊架木作橋,每不過數年,輒為湍潦所壞。郡守建安何智甫,始疊石為之,方成而東坡還自海外,何求文以紀。坡作四言詩一首,凡五十六句。今載于後集第八卷,所謂「天壤之間,水居其多。人之往來,如鵜在河」是也。予侍親居英,與僧希賜游南山,步過橋上,讀詩碑。希賜云:「真本藏於何氏,此有石刻,經黨禁亦不存。」今以板刻之, 乃希賜所書也。賜因言何公初請記,坡為賦此詩,既大書矣。而未遣送,郡候兵執役者見之。以告何,何又來謁,坡曰:「拭未到橋所,難以想像落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