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靈魂甘泉,自由閱讀廣場

帳號    


宋宮十八朝演義    P 177


作者:許慕羲
頁數:177 / 186
類別:古典小說

 

宋宮十八朝演義

作者:許慕羲
第177,共186。
原來,仁宗生有三子,長名昉,次名昕,三名曦。皆生而不育,仁宗日夕望子,無奈育麟乏兆,終成虛願。自張貴妃歿後,仁宗追思故劍,又召回前時的楊美人。楊美人原是劉太后的親戚,色藝雙全,重新入宮,晉位婕妤,迭進修媛修議諸名號,也是夢態無期,徒擅寵幸。

仁宗因後宮無出,又採選良家女子十人,一一召幸,宮中號稱「十閤」。這十閤都歡喜恃寵爭權,各有各的門路,內中尤以黃美人、劉美人兩個更為驕縱攬權,賄賂公行,中外側目。當嘉祐四年秋間,月食幾盡,御史中丞韓絳,奏稱十閤恃寵,不足育麟,反傷陰教,應請嚴加裁抑。仁宗覽奏,暗加察訪,得了實據,遂將十閤盡行遣去,並放出宮女一二百人。



  
至嘉祐六七年間,文彥博年老致仕,富弼亦丁母憂,乃用韓琦同平章事,宋庠、田況為樞密使,張升為副使。韓琦入相,首以建儲為請。仁宗道:「後宮現已有孕,且待分娩後,再議罷。」不料到了產期,又復生女。

韓琦乃呈進《漢書•孫光傳》道:「漢成帝無子,曾立猶子為嗣。彼乃中材之主,尚能擇人付託,何況英明如陛下呢!」仁宗仍是遲疑不決。會知諫院司馬光,知江州呂誨,連章固請。司馬光奏中且言儲位不定,必有小人從中作梗,欲俟臨時倉猝之際,援立親厚的人。

古時有定策閤老,門生天子之名,都是從此而來的,豈不可危!仁宗見了此奏,果然感悟,命將本章交中書會議。首相韓琦,次日帶了本章進見,正要論奏,仁宗遽然說道:「朕久有立儲之意,卿看哪個可立呢?」韓琦答道:「此事非臣等所敢私議,還請決自宸衷。」仁宗道:「宮中嘗養二子,年小的不甚聰明,就是大的罷。」韓琦即便請名,仁宗道:「名為宗實。」韓琦道:「既然如此,陛下不用再疑,就此定奪才好。」此時宗實生父濮王,身故未久,正在藩邸守制,遂下詔起複,令知宗正寺。宗實天性至孝,歡喜讀書不好嬉遊,衣服儉樸,與儒素之家無異。當下得詔,再三辭謝。


  

仁宗又問韓琦。韓琦道:「陛下為宗社計,擇賢而立。今固辭不受,正是器識遠大。足見陛下賞鑒不虛,請令終喪視事便了。」次年宗實服滿,韓琦又入奏道:「宗正一詔,已見明文,中外臣民,盡知陛下擇嗣,不如即日正名為是。」仁宗點頭答應。韓琦退回中書,即令王圭草詔,王圭道:「此事關係宗社,非當面受命,不敢遽草。」次日早朝,親自入宮請示。

仁宗道:「朕意已決,你可速去辦來。」王圭再拜稱賀,乃退回草制,立宗實為皇子,賜名曙。宗實又稱疾固辭,司馬光入奏道:「謙讓固是美德,但父召無諾,君命召不辭駕而行,這是臣子大義,請陛下舉義相,繩皇子自不敢有違了。」仁宗召判大宗寺安國公從古往傳意旨,宗實尚不肯受,記室周孟陽,私問宗實,究是何意?宗實道:「非敢邀福,實欲避禍。」孟陽道:「今皇上屢次傳詔,固辭不受,倘中官等別,有所奉,轉啟嫌疑,還能安然無患麼?」宗實始悟,即與從古等相偕入宮。臨行的時候,向家人說道:「謹守蕪舍,待上有嫡嗣,我便歸來了。」進宮之後,每日一朝,有時或入侍禁中;過了一月,受封為鉅鹿郡公。大事方定,仁宗已一病不起,嘉祐八年三月初旬,駕崩于福寧殿,遺詔皇子曙即皇帝位,皇后曹氏為皇太后,仁宗在位共計四十二年,壽五十四歲。

仁宗既崩,皇后曹氏深防有變,即命將宮門各匙收在身旁,待至黎明,命召皇子入宮,並傳集韓琦、歐陽修等,共議皇子即位事宜。皇子哭臨已畢,遽欲退出。曹後道:「大行皇帝遺詔,令皇子嗣位。皇子應承先志,不得有違。」皇子變色道:「曙不敢為。」韓琦忙掖留道:「承先繼志,始可謂孝,聖母言不得有違。」皇子曙乃遵命嗣位,禦東楹,見百官,是為英宗皇帝,尊皇后曹氏為皇太后,大赦天下。英宗欲行古禮,諒陰三年,命韓琦攝塚宰。

大臣等多不為然,這才罷了。不到一月,英宗忽得暴疾,喜怒無常,病臥于床,不能理事;只得援前朝故事,請太后垂簾聽政。太后深通書史,遇事援引處斷,頗為適宜。外事卻可放心,倒是宮廷裡面很為不和。

只因英宗患病,性情暴躁,舉動改常,左右內侍,稍有不和,非打即罵,因此怨聲載道。內都知任守忠,本是奸猾之人,前時仁宗無子,他原想立個昏弱的人做了皇帝,就可以于中攬權。後來立了英宗,已是滿肚皮的氣憤無可發泄,今見各人皆懷怨望,他就聯絡左右使令之人,在兩宮之前,肆行離間起來。在太后跟前,說皇帝怎樣不孝,到底不是親生之子,總沒有真心對待太后的;在英宗面前,只說太后怎樣不慈,陛下這樣病着,她連正眼也不瞧一瞧,仍是尋歡作樂,好在不是她親生養育的,陛下倘有不測,她又可以再承繼一個了。

諸如此類的言語朝夕進讒,兩宮之間如何能和睦呢?初時還不過各存意見,後來竟成了仇隙。

外面得了這個風聲,人心憂懼,中外不和。知諫院呂誨,亟上疏兩宮,指陳大義,詞旨懇切,多言人所難言。兩宮嫌隙已深,哪裡輓回得來。一日,韓琦、歐陽修奏事簾前,太后嗚咽流涕,具言英宗改變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