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年二月,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玉謀反,下吏鞫訊。 獄辭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硃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為變,將伺帝出耤田舉事。 」獄具,族誅之。 列侯以下坐黨夷滅者不可勝數。 手詔佈告天下,條列爰書為《逆臣錄》。 至九月,乃下詔曰:「藍賊為亂,謀泄,族誅者萬五千人。 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 」胡謂丞相惟庸也。 於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凡列名《逆臣錄》者,一公、十三侯、二伯。 葉升前坐事誅,胡玉等諸小侯皆別見。 其曹震、張翼、張溫、陳桓、硃壽、曹興六侯,附著左方。 曹震,濠人。 從太祖起兵,累官指揮使。 洪武十二年,以征西番功封景川侯,祿二千石。 從藍玉征雲南,分道取臨安諸路,至威楚,降元平章閻乃馬歹等。 雲南平,因請討容美、散毛諸洞蠻及西番朵甘、思曩日諸族。 詔不許。 又請以貴州、四川二都司所易番馬,分給陝西、河南將士。 又言:「四川至建昌驛,道經大渡河,往來者多死瘴癘。 詢父老,自眉州峨眉至建昌,有古驛道,平易無瘴毒,已令軍民修治。 請以瀘州至建昌驛馬,移置峨眉新驛。 」從之。 二十一年,與靖寧侯葉升分道討平東川叛蠻,俘獲五千餘人。 尋覆命理四川軍務,同藍玉核征南軍士。 會永寧宣慰司言,所轄地有百九十灘,其八十餘灘道梗不利。 詔震疏治之。 震至瀘州按視,有支河通永寧,乃鑿石削崖,令深廣以通漕運。 又闢陸路,作驛舍、郵亭,駕橋立棧。 自茂州,一道至松潘,一道至貴州,以達保寧。 先是行人許穆言:「松州地磽瘠,不宜屯種。 戍卒三千,糧運不給,請移戍茂州,俾就近屯田。 」帝以松州控制西番,不可動。 至是運道既通,松潘遂為重鎮。 帝嘉其勞。 踰年復奏四事:一,請于雲南大寧境就井煮鹽,募商輸粟以贍邊。 一,令商入粟雲南建昌,給以重慶、綦江市馬之引。 一,請蠲馬湖逋租。 一,施州衛軍儲仰給湖廣,溯江險遠,請以重慶粟順流輸之。 皆報可。 震在蜀久,諸所規畫,並極周詳。 蜀人德之。 藍玉敗,謂與震及硃壽誘指揮莊成等謀不軌,論逆黨,以震為首,並其子炳誅之。 張翼,臨淮人。 父聚,以前翼元帥從平江南、淮東,積功為大同衛指揮同知,致仕。 翼隨父軍中,驍勇善戰,以副千戶嗣父職。 從征陝西,擒叛寇。 擢都指揮僉事,進僉都督府事。 從藍玉征雲南,克普定、曲靖。 取鶴慶、麗江,剿七百房山寨。 搗劍川,擊石門。 十七年論功封鶴慶侯,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二十六年坐玉黨死。 張溫,不詳何許人。 從太祖渡江,授千戶。 積功至天策衛指揮僉事。 從大軍收中原,克陝西,攻下蘭州,守之。 元將擴廓偵大將軍南還,自甘肅帥步騎奄至。 諸將請固守以待援。 溫曰:「彼遠來,未知我虛實,乘幕擊之,可挫其鋭。 倘彼不退,固守未為晚也。 」於是整兵出戰,元兵少卻。 已而圍城數重,溫斂兵固守,敵攻不能下,乃引去。 太祖稱為奇功,擢大都督府僉事。 已,又命兼陝西行都督府僉事。 當蘭州之受圍也,元兵乘夜梯城而登。 千戶郭佑被酒臥,他將巡城者擊退之。 圍既解,溫將斬佑,天策衛知事硃有聞爭曰:「當賊犯城時,將軍斬佑以令眾,軍法也。 賊既退,始追戮之,無及於事,且有擅殺名。 」溫謝曰:「非君,不聞是言。 」遂杖佑釋之。 帝聞而兩善焉,並賞有聞綺帛。 其明年,以參將從傅友德伐蜀,功多。 十一年,以副將會王弼等討西羌。 明年論功封會寧侯,祿二千石。 又明年命往理河南軍務。 十四年從傅友德征雲南。 二十年秋帥師討納哈出餘眾,從北伐,皆有功。 後以居室器用僭上,獲罪,遂坐玉黨死。 陳桓,濠人。 從克滁、和。 渡江,克集慶先登。 從取寧國、金華。 戰龍江、彭蠡。 收淮東、浙西。 平中原。 累功授都督僉事。 洪武四年從伐蜀。 十四年從征雲南,與胡海、郭英帥兵五萬,由永寧趨烏撒。 道險隘,自赤河進師,與烏撒諸蠻大戰,敗走之。 再破芒部士酋,走元右丞實卜,遂城烏撒。 降東川烏蒙諸蠻,進克大理。 略定汝寧、靖寧諸州邑。 十七年封普定侯,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二十年同靖寧侯葉升征東川,俘獲甚眾。 就令總制雲南諸軍。 再平九溪洞蠻,立營堡,屯田。 還,坐玉黨死。 硃壽,未詳何許人。 以萬戶從渡江,下江東郡邑,進總管。 收常、婺,克武昌。 平蘇、湖,轉戰南北。 積功為橫海衛指揮,進都督僉事。 與張赫督漕運,有功。 洪武二十年封舳艫侯,祿二千石,予世券。 坐玉黨死。 曹興,一名興才,未詳何許人。 從平武昌,授指揮僉事。 取平江,進指揮使。 克蘇九疇炭山寨。 進都督僉事,兼太原衛指揮。 進山西行省參政,領衛事,為晉王相。 洪武十一年,從沐英討洮州羌,降朵甘酋,擒三副使等。 師還,封懷遠侯,世襲指揮使。 理軍務山西,從北征有功。 後數年,坐玉黨死。 同時以黨連坐者,都督則有黃輅、湯泉、馬俊、王誠、聶緯、王銘、許亮、謝熊、汪信、蕭用、楊春、張政、祝哲、陶文、茆鼎凡十餘人,多玉部下偏裨。 於是勇力武健之士芟夷略盡,罕有存者。 謝成,濠人。 從克滁、和。 渡江,定集慶,授總管。 克寧國、婺州,進管軍千戶。 戰鄱陽,平武昌,下蘇、湖,進指揮僉事。 從大軍征中原,克元都,攻慶陽,搗定西。 為都督僉事、晉王府相。 從沐英征朵甘,降乞失迦,平洮州十八族。 洪武十二年封永平侯,祿二千石,世指揮使。 二十年同張溫追討納哈出餘眾,召還。 二十七年坐事死,沒其田宅。 李新,濠州人。 從渡江,數立功。 戰龍灣,授管軍副千戶。 取江陵,進龍驤衛正千戶。 克平江,遷神武衛指揮僉事,調守茶陵衛,屢遷至中軍都督府僉事。 十五年,以營孝陵,封崇山侯,歲祿千五百石。 二十二年命改建帝王廟于鷄鳴山。 新有心計,將作官吏視成畫而已。 明年遣還鄉,頒賜金帛田宅。 時諸勛貴稍僭肆,帝頗嫉之,以黨事緣坐者眾。 新首建言:公、侯家人及儀從戶各有常數,餘者宜歸有司。 帝是之,悉發鳳陽隷籍為民,命禮部纂《稽制錄》,嚴公侯奢侈踰越之禁。 於是武定侯英還佃戶輸稅,信國公和還儀從戶,曹國公景隆還莊田,皆自新發之。 二十六年,督有司開胭脂河于溧水,西達大江,東通兩浙,以濟漕運。 河成,民甚便之。 二十八年以事誅。 贊曰:治天下不可以無法,而草昧之時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漸密,固事勢使然。 論者每致慨于鳥盡弓藏,謂出於英主之猜謀,殊非通達治體之言也。 夫當天下大定,勢如磐石之安,指麾萬里,奔走恐後,復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遺餘力哉?亦以介冑之士桀驁難馴,乘其鋒鋭,皆能豎尺寸于疆場。 迨身處富貴,志滿氣溢,近之則以驕恣啟危機,遠之則以怨望扞文網。 人主不能廢法而曲全之,亦出於不得已,而非以翦除為私計也。 亮祖以下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幾,又違制節謹度之道,駢首就僇,亦其自取焉爾。 列傳第二十一 廖永安 俞通海(弟通源 淵 胡大海(養子德濟) 欒鳳 耿再成張德勝(汪興祖 趙德勝南昌康郎山兩廟忠臣附 桑世傑(劉成)茅成(楊國興)胡深 孫興祖 曹良臣周顯 常榮 張耀 濮英于光等 第6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