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歲,慈利土酋覃垕連茅岡諸寨為亂,長沙洞苗俱煽動。 太祖命德興為征南將軍,帥師討平之。 明年伐蜀,副湯和為征西左將軍,克保寧。 先是,傅友德已克階、文,而和所帥舟師未進。 及保寧下,兩路軍始合。 蜀平,論功,帝以和功由德興,賞德興而面責和。 且追數征蠻事,謂覃垕之役,楊璟不能克,趙庸中道返,功無與德興比者。 復副鄧愈為征南左將軍,帥趙庸、左君弼出南寧,平婪鳳、安田諸州蠻,克泗城州,功復出諸將上。 賞倍于大將,命署中立府,行大都督府事。 德興功既盛,且恃帝故人,營第宅逾制。 有司列其罪,詔特宥之。 十三年命理福建軍務,旋召還。 明年,五溪蠻亂。 德興已老,力請行,帝壯而遣之,賜手書曰:「趙充國圖征西羌,馬援請討交址,朕常嘉其事,謂今人所難。 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賢,靖亂安民,在此行也。 」至五溪,蠻悉散走。 會四川水盡源、通塔平諸洞作亂,仍命德興討平之。 十八年,楚王楨討思州五開蠻,復以德興為副將軍。 德興在楚久,所用皆楚卒,威震蠻中。 定武昌等十五衛,歲練軍士四萬四千八百人。 決荊州岳山壩以溉田,歲增官租四千三百石。 楚人德之。 還鄉,賜黃金二百兩,白金二千兩,文綺百匹。 居無何,帝謂德興:「福建功未竟,卿雖老,尚勉為朕行。 」德興至閩,按籍僉練,得民兵十萬餘人。 相視要害,築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備。 逾三年,歸第,復令節制鳳陽留守司,並訓練屬衛軍士。 諸勛臣存者,德興年最高。 歲時入朝,賜予不絶。 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驥亂宮,並坐誅死。 王弼,其先定遠人,後徙臨淮。 善用雙刀,號「雙刀王」。 初結鄉裡,依三台山樹柵自保。 踰年,帥所部來歸。 太祖知其才,使備宿衛。 破張士誠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斬守將鐵木兒不花,拔其城,獲甲三千。 擢元帥。 下蘭溪、金華、諸暨。 援池州,復太平,下龍興、吉安。 大戰鄱陽,邀擊陳友諒于涇江口。 從平武昌,還克廬州。 拔安豐,破襄陽、安陸。 取淮東,克舊館,降士誠將硃暹,遂取湖州。 遷驍騎右衛親軍指揮使。 進圍平江,弼軍盤門。 士誠親帥鋭士突圍,出西門搏戰,將奔常遇春軍。 遇春分兵北濠,截其後,而別遣兵與戰。 士誠軍殊死鬥。 遇春拊弼臂曰:「軍中皆稱爾健將,能為我取此乎?」弼應曰:「諾。 」馳騎,揮雙刀奮擊。 敵小卻。 遇春帥眾乘之,吳兵大敗,人馬溺死沙盆潭者甚眾。 士誠馬逸墮水,幾不救,肩輿入城,自是不敢復出。 吳平,賞賚甚厚。 從大軍征中原,下山東,略定河南北,遂取元都。 克山西,走擴廓。 自河中渡河,克陝西,進征察罕腦兒,師還。 洪武三年,授大都督府僉事,世襲指揮使。 十一年副西平侯沐英征西番,降朵甘諸酋及洮州十八族,殺獲甚眾。 論功,封定遠侯,食祿二千石。 十四年從傅友德征雲南,至大理,土酋段世扼龍尾關。 弼以兵由洱水趨上關,與沐英兵夾擊之,拔其城,擒段世,鶴慶、麗江諸郡以次悉平。 加祿五百石,予世券。 二十年,以副將軍從馮勝北伐,降納哈出。 明年復以副將軍從藍玉出塞。 深入不見敵,玉欲引還。 弼持不可,玉從之。 進至捕魚兒海,以弼為前鋒,直薄敵營。 走元嗣主脫古思帖木兒,盡獲其輜重,語在玉傳。 二十三年奉詔還鄉。 二十五年從馮勝、傅友德練軍山西、河南。 明年同召還,先後賜死。 爵除。 弼子六人,女為楚王妃。 藍玉,定遠人。 開平王常遇春婦弟也。 初隷遇春帳下,臨敵勇敢,所向皆捷。 遇春數稱于太祖,由管軍鎮撫積功至大都督府僉事。 洪武四年,從傅友德伐蜀,克綿州。 五年從徐達北征,先出雁門,敗元兵于亂山,再敗之於土剌河。 七年帥兵拔興和,獲其國公帖裡密赤等五十九人。 十一年同西平侯沐英討西番,擒其酋三副使,斬獲千計。 明年,師還。 封永昌侯,食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十四年,以征南左副將軍從潁川侯傅友德征雲南,擒元平章達裡麻于曲靖,梁王走死,滇地悉平。 玉功為多,益祿五百石。 冊其女為蜀王妃。 二十年,以征虜左副將軍從大將軍馮勝徵納哈出,次通州。 聞元兵有屯慶州者,玉乘大雪,帥輕騎襲破之,殺平章果來,擒其子不蘭溪還。 會大軍進至金山,納哈出遣使詣大將軍營納欸,玉往受降。 納哈出以數百騎至,玉大喜,飲以酒。 納哈出酌酒酬玉,玉解衣衣之,曰:「請服此而飲。 」納哈出不肯服,玉亦不飲。 爭讓久之,納哈出覆酒于地,顧其下咄咄語,將脫去。 鄭國公常茂在坐,直前砍傷之,都督耿忠擁以見勝。 其眾驚潰,遣降將觀童諭降之。 還至亦迷河,悉降其餘眾。 會馮勝有罪,收大將軍印,命玉行總兵官事,尋即軍中拜玉為大將軍,移屯薊州。 時順帝孫脫古思帖木兒嗣立,擾塞上。 二十一年三月,命玉帥師十五萬征之。 出大寧,至慶州,諜知元主在捕魚兒海,間道兼程進至百眼井。 去海四十里,不見敵,欲引還。 定遠侯王弼曰:「吾輩提十餘萬眾,深入漠北,無所得,遽班師,何以覆命?」玉曰:「然。 」令軍士穴地而爨,毋見煙火。 乘夜至海南,敵營尚在海東北八十餘里。 玉令弼為前鋒,疾馳薄其營。 敵謂我軍乏水草,不能深入,不設備。 又大風揚沙,晝晦。 軍行,敵無所覺。 猝至前,大驚。 迎戰,敗之。 殺太尉蠻子等,降其眾。 元主與太子天保奴數十騎遁去。 玉以精騎追之,不及。 獲其次子地保奴、妃、公主以下百餘人。 又追獲吳王朵兒只、代王達裡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並寶璽、符敕金牌、金銀印諸物,馬駝牛羊十五萬餘。 焚其甲仗蓄積無算。 奏捷京師,帝大喜,賜敕褒勞,比之衛青、李靖。 又破哈剌章營,獲人畜六萬。 師還,進涼國公。 明年命督修四川城池。 二十三年,施南、忠建二宣撫司蠻叛,命玉討平之。 又平都勻,安撫司散毛諸洞,益祿五百石,詔還鄉。 二十四年命玉理蘭州、莊浪等七衛兵,以追逃寇祁者孫,遂略西番罕東之地。 土酋哈昝等遁去。 會建昌指揮使月魯帖木兒叛,詔移兵討之。 至則都指揮瞿能等已大破其眾,月魯走柏興州。 玉遣百戶毛海誘縛其父子,送京師誅之,而盡降其眾,因請增置屯衛。 報可。 復請籍民為兵,討朵甘、百夷。 詔不許,遂班師。 玉長身赬面,饒勇略,有大將才。 中山、開平既沒,數總大軍,多立功。 太祖遇之厚。 浸驕蹇自恣,多蓄莊奴、假子,乘勢暴橫。 嘗佔東昌民田,御史按問,玉怒,逐御史。 北征還,夜扣喜峰關。 關吏不時納,縱兵毀關入。 帝聞之不樂。 又人言其私元主妃,妃慚自經死,帝切責玉。 初,帝欲封玉梁國公,以過改為涼,仍鎸其過于券。 玉猶不悛,侍宴語傲慢。 在軍擅黜陟將校,進止自專,帝數譙讓。 西征還,命為太子太傅。 玉不樂居宋、潁兩公下,曰:「我不堪太師耶!」比奏事多不聽,益怏怏。 第6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