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從大將軍徐達取中原。 瀕行,太祖諭諸將,謂「薛顯、傅友德勇略冠軍,可當一面。 」進克兗、沂、青、濟,取東昌、棣州,樂安。 還收河南,搗關、陝。 渡河,取衛輝、彰德、廣平、臨清。 帥馬步舟師取德州、長蘆。 敗元兵于河西務,又敗之通州,遂克元都。 分兵邏古北諸隘口,略大同,獲喬右丞等三十四人。 進征山西,次保定,取七垛寨,追敗脫因貼木兒。 與友德將鐵騎三千,略平定西。 取太原,走擴廓,降豁鼻馬。 邀擊賀宗哲于石州,拔白崖、桃花諸山寨。 與大將軍達會平陽,以降將杜旺等十一人見,遂從入關中。 抵臨洮,別將攻馬鞍山西番寨,大獲其畜產,襲走元豫王,敗擴廓于寧夏。 復與達會師取平涼。 張良臣偽以慶陽降,顯往納之。 良臣蒲伏道迎,夜劫顯營,突圍免。 良臣據城叛,達進圍之。 擴廓遣韓扎兒攻原州,以撓明師。 顯駐兵靈州,遏之。 良臣援絶,遂敗。 追賀宗哲于六盤山,逐擴廓出塞外,陝西悉平。 洪武三年冬,大封功臣。 以顯擅殺胥吏、獸醫、火者、馬軍及千戶吳富,面數其罪。 封永城侯,勿予券,謫居海南。 分其祿為三:一以贍所殺吳富及馬軍之家;一以給其母妻,令功過無相掩。 顯居海南踰年,帝念之,召還。 予世券,食祿一千五百石。 復從大將軍征漠北。 數奉命巡視河南,屯田北平,練軍山西,從魏國公巡北邊,從宋國公出金山。 二十年冬,召還,次山海衛,卒。 贈永國公,謚桓襄。 無子,弟綱幼。 二十三年追坐顯胡惟庸黨,以死不問,爵除。 郭興,一名子興,濠人。 滁陽王郭子興據濠,稱元帥,與隷麾下。 太祖在甥館,興歸心焉。 軍行,嘗備宿衛,累功授管軍總管,進統軍元帥。 圍常州,晝夜不解甲者七月。 城下,受上賞。 從攻寧國、江陰、宜興、婺州、安慶、衢州,皆下之。 戰于鄱陽,陳友諒連巨艦以進,我師屢卻,興獻計以火攻之。 友諒死。 從征武昌,斬獲多,進鷹揚衛指揮使。 從徐達取廬州,援安豐,大敗張士誠兵。 平襄陽、衡、澧。 還克高郵、淮安。 轉戰湖州,圍平江,軍于婁門。 吳平,擢鎮國將軍、大都督府僉事。 洪武元年,從達取中原,克汴梁,守禦河南。 馮勝取陝州,請益兵守潼關。 達曰:「無如興者。 」遂調守之。 潼關,三秦門戶,時哈麻圖據奉元,李思齊、張思道等與為犄角,日窺伺欲東向。 興悉力捍禦。 王左丞來攻,大敗之。 從徐達帥輕騎直搗奉元。 大軍繼進,遂克之。 移鎮鞏昌,邊境帖然。 三年為秦王武傅,兼陝西行都督府僉事。 其冬,封功臣,興以不守紀律,止封鞏昌侯,食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伐蜀,克漢州、成都。 六年從徐達鎮北平,同陳德敗元兵于答刺海口。 十一年練兵臨清。 十六年巡北邊。 召還,踰年卒。 贈陝國公,謚宣武。 二十三年追坐胡惟庸黨,爵除。 興女弟為寧妃,弟英武定侯。 季弟德成,性通敏,嗜酒。 兩兄積功至列侯,而德成止驍騎舍人。 太祖以寧妃故,欲貴顯之。 德成辭。 帝不悅。 頓首謝曰:「臣性耽曲糵,庸暗不能事事。 位高祿重,必任職司,事不治,上殆殺我。 人生貴適意,但多得錢、飲醇酒足矣,余非所望。 」帝稱善,賜酒百罌,金幣稱之,寵遇益厚。 嘗侍宴後苑醉,匍匐脫冠謝。 帝顧見德成發種種,笑曰:「醉風漢,發如此,非酒過耶?」德成仰首曰:「臣猶厭之,盡薙始快。 」帝默然。 既醒,大懼。 佯狂自放,剃髮、衣僧衣,唱佛不已。 帝謂寧妃曰:「始以汝兄戲言,今實為之,真風漢也。 」後黨事起,坐死者相屬,德成竟得免。 陳德,字至善,濠人。 世農家,有勇力。 從太祖于定遠,以萬夫長從戰,皆有功,為帳前都先鋒。 同諸將取寧、徽、衢、婺諸城,擢元帥。 李伯升寇長興,德往援,擊走之。 從援南昌,大戰鄱陽湖,擒水寨姚平章。 太祖舟膠淺,德力戰,身被九矢,不退。 從平武昌。 大敗張士誠兵于舊館,擢天策衛親軍指揮使。 吳平,進僉大都督府事。 從大將軍北取中原,克元汴梁。 立河南行都督府,以德署府事,討平群盜。 征山西,破澤州磨盤寨,獲參政喻仁,遂會大軍克平陽、太原、大同。 渡河取奉元、鳳翔,至秦州,元守將呂國公遁,追擒之。 徐達圍張良臣于慶陽,良臣恃其兄思道為外援,間使往來,德悉擒獲,慶陽遂下。 又大破擴廓于古城,降其卒八萬。 洪武三年,封臨江侯,食祿一千五百石,予世券。 明年,從潁川侯傅友德伐蜀,分道入綿州,破龍德,大敗吳友仁之眾,乘勝拔漢州。 向大亨、戴壽等走成都,追敗之,遂與友德圍成都。 蜀平,賜白金彩幣。 復還汴。 五年為左副將軍,與馮勝征漠北,破敵于別篤山,俘斬萬計。 克甘肅,取亦集乃路,留兵扼關而還。 明年復總兵出朔方,敗敵三岔山,擒其副樞失剌罕等七十餘人。 其秋,再出戰于答剌海口,斬首六百級,獲其同僉忻都等五十四人。 凡三戰三捷。 七年練兵北平。 十年還鳳陽。 十一年卒。 追封杞國公,謚定襄。 子鏞襲封。 十六年為征南左副將軍,討平龍泉諸山寇。 練兵汴梁。 十九年與靖海侯吳禎城會州。 二十年從馮勝徵納哈出,將至金山,與大軍異道相失,敗沒。 二十三年,追坐德胡惟庸黨,詔書言其征西時有過,被鎸責,遂與惟庸通謀。 爵除。 王志,臨淮人。 以鄉兵從太祖于濠,下滁、和。 從渡江,屢騰柵先登,身冒矢石。 授右副元帥。 從取常州、寧國、江陰。 復宜興,攻高郵,搗九江,下黃梅,鏖戰鄱陽。 從平武昌,還克廬州,敗張士誠兵,追奔四十里。 以親軍衛指揮使改六安衛,守六安。 從幸汴梁,渡河,取懷慶、澤、潞,留守平陽。 大將軍徐達西伐,會師克興元。 洪武三年,進同知都督府事,封六安侯,歲祿九百石,予世券。 移守漢中,帥兵出察罕腦兒塞,還鎮平陽。 復從大將軍征沙漠。 其後用兵西南,皆以偏將軍從,雖無首功,然持重,未嘗敗衄。 其攻合肥,敗樓兒張,擒吳副使,為戰功第一。 領山西都司衛所軍務,帝稱其處置得宜。 十六年督兵往雲南品甸。 繕城池,立屯堡,置驛傳,安輯其民。 十九年卒。 追封許國公,謚襄簡。 子威,二十二年嗣侯。 明年,坐事謫安南衛指揮使。 卒,無子。 弟琙嗣,改清平衛,世襲。 志亦追坐胡惟庸黨,以死不問。 第6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