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復,字伯起,合肥人。 少負勇略。 元末,集眾保鄉裡。 歸太祖于濠,從克泗、滁、和、採石、太平,累官萬戶。 從破蠻子海牙水寨,定集慶。 從徐達攻鎮江,斬元平章定定。 下丹陽、金壇,克常州,進統軍元帥。 徇江陰、無錫,還守常州。 張士誠兵奄至,力戰,敗之。 追奔至長興,連敗之於高橋、太湖及忠節門,士誠奪氣。 從援安豐,平武昌。 從徐達克廬州,下漢、沔、荊諸郡縣。 授鎮武衛指揮同知,守沔陽。 從常遇春下襄陽,別將破安陸,擒元同僉任亮,遂守之。 克汝州、魯山。 洪武元年,授懷遠將軍、安陸衛指揮使。 悉平鄖、均、房、竹諸山寨之不附者。 三年從大將軍征陝西,敗擴廓,擒其將。 又敗擴郭于秦州。 征吐番,克河州。 援漢中,拔南鄭。 明年從傅友德平蜀。 又明年從鄧愈平九溪、辰州諸蠻,克四十八洞,還守安陸。 七年進大都督府僉事。 巡北平還,授世襲指揮使。 十一年從沐英再征西番,擒三副使,得納鄰哈七站之地。 明年,師還,論功封安陸侯,食祿二千石。 十四年,從傅友德征雲南,克普定,城水西。 充總兵官,剿捕諸蠻。 遂由關索嶺開箐道,取廣西。 十六年克墨定苗,至吉剌堡,築安莊、新城,平七百房諸寨,斬獲萬計,轉餉盤江。 是年十月,金瘡發,卒於普定。 追封黔國公,謚威毅,加祿五百石,予世券。 復臨陣奮發,衝犯矢石,體無完膚。 平居恂恂,口不言征伐事。 在普定買妾楊氏,年十七。 復死,視殮畢,沐浴更衣,自經死。 封貞烈淑人。 子傑嗣。 屢出山、陝、河南、北平,練兵從征。 二十八年,有罪,從征龍州,建功自贖。 建文中,帥師援真定,戰白溝河,失律,謫南寧衛指揮使。 永樂元年,子璟乞嗣。 正統間,再三乞,皆不許。 弘治六年,璟孫鐸援詔乞嗣,亦不許。 十八年錄復子孫世職千戶。 初,與復以征西番功侯者,又有周武。 武,開州人,從定江東,滅漢,收淮東,平吳,積功為指揮僉事。 從定中原,進都督僉事。 洪武十一年以參將從沐英討西番朵甘,功多。 師還,封雄武侯,祿二千石,世指揮使。 出理河南軍務,巡撫北邊。 二十三年卒,贈汝國公,謚勇襄。 胡海,字海洋,定遠人。 嘗入土豪赤塘王總管營,自拔來歸,授百戶。 從敗元將賈魯兵,克泗、滁,進萬戶。 從渡江,拔蠻子海牙水寨,破陳埜先兵,從取集慶、鎮江。 敗元將謝國璽于寧國,選充先鋒。 從大軍圍湖州,墮其東南門月城。 從攻宜興,下婺州,鏖戰紹興,生得賊四百餘人,進都先鋒。 又從戰龍江,克安慶,與漢人相持,八戰,皆大捷,遂入江州。 從徐達攻廬州,皆有功。 海驍勇,屢戰屢傷,手足胸腹間金痍皆遍,而鬥益力。 士卒從之者無不激勵自效。 太祖壯之,授花槍上千戶。 復從大軍克荊、澧、衡、潭,擢寶慶衛指揮僉事,遷指揮使,命鎮益陽。 從平章楊璟征湖南、廣西未下郡縣。 由祁陽進圍永州,與守兵戰于東鄉橋,生得千、萬戶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 抵靖江,戰南門,生得萬戶二人。 夜四鼓,自北門八角亭先登,功最,命為左副總兵。 剿平左江上思蠻。 調征蜀,克龍伏隘、天門山及溫湯關,予世襲指揮使,仍鎮益陽。 武岡、靖州、五開諸苗蠻先後作亂,悉捕誅首亂而撫其餘眾,遷都督僉事。 十四年從征雲南,由永寧趨烏撒,進克可渡河。 與副將軍沐英會師攻大理,敵悉眾扼上、下關。 定遠侯王弼自洱水東趨上關,英帥大軍趨下關,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門。 間道渡河,繞點蒼山後,攀大樹緣崖而上,立旂幟。 英士卒望見,皆踴躍大呼,敵眾驚擾。 英遂斬關入。 海亦麾山上軍馳下,前後夾攻,敵悉潰走。 十七年,論功封東川侯,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 逾三年,以左參將從征金山。 又二年,以征南將軍討平澧州九溪諸蠻寇。 師還,乞歸鄉裡,厚賚金帛以行。 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長子斌,龍虎衛指揮使,從征雲南。 過曲靖,猝遇寇,中飛矢卒。 贈都督同知。 次玉,坐藍黨死。 次觀,尚南康公主,為駙馬都尉,未嗣卒。 宣德中,公主乞以子忠嗣。 詔授孝陵衛指揮僉事,予世襲。 張赫,臨淮人。 江淮大亂,團義兵以捍鄉裡。 嘉山繆把頭招之,不往。 聞太祖起,帥眾來附。 授千戶,以功進萬戶。 從渡江,所至攻伐皆預,以功擢常春翼元帥,守禦常州。 尋從戰鄱陽,攻武昌。 已,又從大將軍伐張士誠,進圍平江。 諸將分門而軍,赫軍閶門。 士誠屢出兵突戰,屢挫其鋒。 又從大軍克慶元,並下溫、台。 洪武元年,擢福州衛都指揮副使,進本衛同知。 覆命署都指揮使司事。 是時,倭寇出沒海島中,乘間輒傅岸剽掠,沿海居民患苦之。 帝數遣使賫詔書諭日本國王,又數絶日本貢使,然竟不得倭人要領。 赫在海上久,所捕倭不可勝計。 最後追寇至琉球大洋,與戰,擒其魁十八人,斬首數十級,獲倭船十餘艘,收弓刀器械無算。 帝偉赫功,命掌都指揮印。 尋調興化衛。 召還,擢大都督府僉事。 會遼東漕運艱,軍食後期,帝深以為慮。 以赫習海道,命督海運事。 久之,封航海侯,予世券。 前後往來遼東十二年,凡督十運,勞勩備至,軍中賴以無乏。 病卒,追封恩國公,謚莊簡。 子榮,從征雲南有功,為水軍右衛指揮使。 孫釒盬,福建都指揮使。 永樂中,留鎮交阯。 華高,和州人。 與俞通海等以巢湖水師來附。 從克太平,授總管。 從破採石、方山兵。 下集慶、鎮江,遷秦淮翼元帥。 與鄧愈徇廣德。 守將嚴兵城下,高以數騎挑戰,元兵堅壁不動。 高衝擊大破之,遂取其城,得兵萬人,糧數千斛。 從平常州,進僉行樞密院事。 副俞通海擊破趙普勝柵江營。 再敗陳友諒。 援長興,克武昌。 授湖廣行省左丞。 帥舟師從克淮東,收浙西。 進行省平章政事。 洪武三年封廣德侯,歲祿六百石。 高性怯,且無子,請得宿衛。 有所征討,輒稱疾不行。 令練水師,復以不習辭。 帝以故舊優容之。 時諸勛臣多出行邊,惟高不遣。 最後繕廣東邊海城堡,高請行。 帝曰:「卿復自力,甚善。 」四年四月事竣。 至瓊州卒。 初,有言高殖利者,故歲祿獨薄。 至是貧不能葬。 帝憐之,命補支祿三百石。 以無子,納誥券墓中。 贈巢國公,謚武莊。 授從子岳指揮僉事。 張銓,定遠人。 從取太平,定集慶、鎮江、常州、婺州。 搗江州,戰鄱陽湖,取鄂渚。 收淮東,平吳。 累功為指揮僉事。 從取中原、燕、晉、秦、蜀,進都督僉事。 使建齊王府,事竣,副江夏侯周德興征五溪蠻。 已而水盡源、通塔平、散毛諸洞酋作亂,復副德興討平之。 從征雲南,由永寧克烏撒。 久之,復從傅友德平烏撒及曲靖、普定、龍海、孟定諸蠻。 洪武二十三年封永定侯,食祿千五百石,世指揮使。 第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