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閩、粵盜起,命庸討之。 踰年悉平諸盜及陽山、歸善叛蠻,戮其魁,散遣餘眾,民得復業。 奏籍蜒戶萬人為水軍。 又平廣東盜號剷平王者,獲賊黨萬七千八百餘人,斬首八千八百餘級,降其民萬三千餘戶。 還,賜彩幣、上尊、良馬。 其冬出理山西軍務,巡撫北邊。 二十年,以左參將從傅友德討納哈出。 二十三年,以左副將軍從燕王出古北口,降乃兒不花。 還,坐胡惟庸黨死。 爵除。 楊璟,合肥人。 本儒家子。 以管軍萬戶從太祖下集慶,進總管。 下常州,進親軍副都指揮使。 從下婺州,遷樞密院判官。 再從伐漢,以功擢湖廣行省參政,移鎮江陵。 進攻湖南蠻寇,駐師三江口。 復以招討功遷行省平章政事。 帥左丞周德興、參政張彬將武昌諸衛軍,取廣西。 洪武元年春進攻永州。 守將鄧祖勝迎戰敗,斂兵固守。 璟進圍之。 元兵來援,駐東鄉,倚湘水列七營,軍勢甚盛。 璟擊敗之,俘獲千餘人。 全州守將平章阿思蘭及周文貴再以兵來援,輒遣德興擊敗之。 遣千戶王廷取寶慶,德興、彬取全州,略定道州、藍山、桂陽、武岡諸州縣。 而永州久不下,令裨將分營諸門,築壘困之,造浮橋西江上,急攻之。 祖勝力盡,仰藥死。 百戶夏升約降。 璟兵逾城入,參政張子賢巷戰,軍潰被執,遂克永州。 而征南將軍廖永忠、參政硃亮祖亦自廣東取梧州,定潯、貴、鬱林。 亮祖以兵來會。 進攻靖江不下,璟謂諸將曰:「彼所恃西濠水耳。 決其堤岸,破之必矣。 」乃遣指揮丘廣攻叚口關,殺守堤兵,盡決濠水,築土堤五道,傅于城。 城中猶固守。 急攻二月,克之,執平章也兒吉尼。 先是張彬攻南關,為守城者所詬,怒欲屠其民。 璟甫入,立下令禁止之,民乃安。 復移師徇郴州,降兩江土官黃英岑、伯顏等,而永忠亦定南寧、象州。 廣西悉平。 還,與偏將軍湯和從徐達取山西,至澤州,及元平章韓扎兒戰于韓店,敗績。 還,捕唐州亂卒,留鎮南陽。 未幾,詔璟往使于夏。 是時夏主升幼,母彭及諸大臣用事。 璟既至。 數諭升以禍福,俾從入覲。 升集其下共議。 而諸大臣方專恣,不利升歸朝,皆持不可,升亦莫能決。 璟還,再以書諭升,終不聽。 逾二年而夏亡。 璟遷湖廣行省平章。 慈利土官覃垕構諸洞蠻為亂,命帥師往討,連敗之。 垕詐降,璟使部卒往報,為所執。 太祖遣使讓璟。 璟督戰,士力攻,賊乃遁。 三年大封功臣,封璟營陽侯,祿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從湯和伐夏,戰于瞿塘,不利。 明年充副將軍,從鄧愈討定辰、沅蠻寇。 再從大將軍徐達鎮北平,練兵遼東。 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國公,謚武信。 子通嗣,二十年帥降軍戍雲南,多道亡,降普定指揮使。 二十三年,詔書坐璟胡惟庸黨,謂以瞿塘之敗被責,有異謀雲。 胡美,沔陽人。 初名廷瑞,避太祖字,易名美。 初仕陳友諒,為江西行省丞相,守龍興。 太祖既下江州,遣使招諭美。 美遣使鄭仁傑詣九江請降,且請無散部曲。 太祖初難之,劉基蹴所坐胡床。 太祖悟,賜書報曰:「鄭仁傑至,言足下有效順之誠,此足下明達也;又恐分散所部,此足下過慮也。 吾起兵十年,奇才英士,得之四方多矣。 有能審天時,料事機,不待交兵,挺然委身來者,嘗推赤心以待,隨其才任使之,兵少則益之以兵,位卑則隆之以爵,財乏則厚之以賞,安肯散其部曲,使人自危疑,負來歸之心哉?且以陳氏諸將觀之,如趙普勝驍勇善戰,以疑見戮。 猜忌若此,竟何所成。 近建康龍灣之役,予所獲長張、梁鉉、彭指揮諸人,用之如故,視吾諸將,恩均義一。 長張破安慶水寨,梁鉉等攻江北,並膺厚賞。 此數人者,其自視無復生理,尚待之如此,況如足下不勞一卒,以完城來歸者耶?得失之機,間不容髮,足下當早為計。 」美得書,乃遣康泰至九江來降。 太祖遂如龍興,至樵舍。 美以陳氏所授丞相印及軍民糧儲之數來獻,迎謁于新城門。 太祖慰勞之,俾仍舊官。 美之降也,同僉康泰、平章祝宗不欲從,美微言于太祖。 太祖命將其兵,從徐達征武昌。 二人果叛,攻陷洪都。 達等還兵擊定之。 祝宗走死,執康泰歸於建康。 太祖以泰為美甥,赦勿誅。 美從征武昌,復與達等帥馬步舟師取淮東,進伐張士誠,下湖州,圍平江,別將取無錫,降莫天祐。 師還,加榮祿大夫。 其冬,命為征南將軍,帥師由江西取福建,諭之曰:「汝以陳氏丞相來歸,事吾數年,忠實無過,故命汝總兵取閩。 左丞何文輝為爾副,參政戴德聽調發,二人雖皆吾親近,勿以其故廢軍法。 聞汝嘗攻閩中,宜深知其地利險易。 今總大軍攻圍城邑,必擇便宜可否為進退,無失機宜。 」美遂渡杉關,下光澤,邵武守將李宗茂以城降。 次建陽,守將曹復疇亦降。 進圍建寧,守將同僉達裡麻、參政陳子琦謀堅守以老我師。 美數挑戰,不出,急攻之,乃降。 整軍入城,秋毫無所犯。 執子琦等送京師,獲將士九千七百餘人,糧糗馬畜稱是。 會湯和等亦取福州、延平、興化,美遂遣降將諭降汀、泉諸郡。 福建悉平。 美留守其地。 尋召還,從幸汴梁。 太祖即位,以美為中書平章、同知詹事院事。 洪武三年命赴河南,招集擴廓故部曲。 是年冬論功,封豫章侯,食祿千五百石,予世券,誥詞以竇融歸漢為比。 十三年改封臨川侯,董建潭漂府于長沙。 太祖榜列勛臣,謂持兵兩雄間,可觀望而不觀望來歸者七人。 七人者,韓政、曹良臣、楊璟、陸聚、梅思祖、黃彬及美,皆封侯。 美與璟有方面勛,帝遇之尤厚。 十七年坐法死。 二十三年,李善長敗,帝手詔條列奸黨,言美因長女為貴妃,偕其子婿入亂宮禁,事覺,子婿刑死,美賜自盡雲。 贊曰:馮勝、傅友德,百戰驍將也。 考當日功臣位次,與太祖褒美之詞,豈在湯和、鄧愈下哉。 廖永忠智勇超邁,功亞宋、潁,皆不得以功名終,身死爵除,為可慨矣。 江夏侯周德興之得罪也,太祖宥之,因誡諭公、侯,謂多粗暴無禮,自取敗亡。 又謂永忠數犯法,屢宥不悛。 然則洪武功臣之不獲保全者,或亦有以自取歟。 楊璟、胡美功雖不逮,然嘗別將,各著方面勛,故次列之雲。 列傳第十八 吳良 康茂才 丁德興 耿炳文 郭英 華雲龍 韓政 仇成 張龍 吳復(周武 胡海 張赫 華高 張銓 何真 吳良,定遠人。 初名國興,賜名良。 雄偉剛直。 與弟禎俱以勇略聞。 從太祖起濠梁,併為帳前先鋒。 良能沒水偵探,禎每易服為間諜。 禎別有傳。 良從取滁、和,戰採石,克太平,下溧水、溧陽,定集慶,功多。 又從徐達克鎮江,下常州,進鎮撫,守丹陽。 與趙繼祖等取江陰。 張士誠兵據秦望山,良攻奪之,遂克江陰。 即命為指揮使守之。 第5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