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復大發兵征擴廓。 達以征虜大將軍出中道,左副將軍李文忠出東道,征西將軍馮勝出西道,各將五萬騎出塞。 達遣都督藍玉擊敗擴廓于土刺河。 擴廓與賀宗哲合兵力拒,達戰不利 ,死者數萬人。 帝以達功大,弗問也。 時文忠軍亦不利,引還。 獨勝至西涼獲全勝,坐匿駝馬,賞不行,事具《文忠》、《勝傳》。 明年,達復帥諸將行邊,破敵于答剌海,還軍北平,留三年而歸。 十四年,復帥湯和等討乃兒不花。 已,復還鎮。 每歲春出,冬暮召還,以為常。 還輒上將印,賜休沐,宴見歡飲 ,有布衣兄弟稱,而達愈恭慎。 帝嘗從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寧居,可賜以舊邸。 」舊邸者,太祖為吳王時所居也。 達固辭。 一日,帝與達之邸,強飲之醉,而蒙之被,舁臥正寢。 達醒,驚趨下階,俯伏呼死罪。 帝覘之,大悅。 乃命有司即舊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 胡惟庸為丞相,欲結好於達,達薄其人,不答,則賂達閽者福壽使圖達。 福壽發之,達亦不問;惟時時為帝言惟庸不任相。 後果敗,帝益重達。 十七年,太陰犯上將,帝心惡之。 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賫敕往勞,尋召還。 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 帝為輟朝,臨喪悲慟不已。 追封中山王,謚武寧,贈三世皆王爵。 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 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 達言簡慮精。 在軍,令出不二。 諸將奉持凜凜,而帝前恭謹如不能言。 善拊循,與下同甘苦,士無不感恩效死 ,以故所向克捷。 尤嚴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會三,郡邑百數,閭井宴然,民不苦兵。 歸朝之日,單車就舍,延禮儒生,談議終日,雍雍如也。 帝嘗稱之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 」子四:輝祖、添福、膺緒、增壽。 長女為文皇帝后,次代王妃,次安王妃。 輝祖,初名允恭,長八尺五寸,有才氣,以勛衛署左軍都督府事。 達薨 ,嗣爵。 以避皇太孫諱,賜今名。 數出練兵陝西、北平、山東、河南。 元將阿魯帖木兒隷燕府,有異志,捕誅之。 還領中軍都督府。 建文初,加太子太傅。 燕王子高煦,輝祖甥也。 王將起兵,高煦方留京師,竊其善馬而逃。 輝祖大驚,遣人追之,不及,乃以聞,遂見親信。 久之,命帥師援山東,敗燕兵于齊眉山。 燕人大懼。 俄被詔還,諸將勢孤,遂相次敗績。 及燕兵渡江,輝祖猶引兵力戰。 成祖入京師,輝祖獨守父祠弗迎。 於是下吏命供罪狀,惟書其父開國勛及券中免死語。 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 永樂五年卒。 萬曆中錄建文忠臣,廟祀南都,以輝祖居首。 後追贈太師,謚忠貞。 輝祖死逾月,成祖詔群臣:「輝祖與齊、黃輩謀危社稷。 朕念中山王有大功,曲赦之。 今輝祖死,中山王不可無後。 」遂命輝祖長子欽嗣。 九年,欽與成國公勇、定國公景昌、永康侯忠等 ,俱以縱恣為言官所劾。 帝宥勇等,而令欽歸就學。 十九年來朝,遽辭歸。 帝怒,罷為民。 仁宗即位,復故爵,傳子顯宗、承宗。 承宗,天順初,守備南京,兼領中軍府,公廉恤士有賢聲。 卒,子俌嗣。 俌字公輔,持重,善容止。 南京守備體最隆,懷柔伯施釒監以協同守備位俌上。 亻甫不平,言于朝,詔以爵為序,著為令。 弘治十二年,給事中胡易、御史胡獻以災異陳言下獄,俌上章救之。 正德中,上書諫游畋,語切直。 嘗與無錫民爭田,賄劉瑾,為時所譏。 俌嗣五十二年而卒,贈太傅,謚莊靖。 孫鵬舉嗣,嬖其妾,冒封夫人,欲立其子為嫡,坐奪祿。 傳子邦瑞,孫維志,曾孫弘基。 自承宗至弘基六世,皆守備南京,領軍府事。 弘基累加太傅,卒,謚莊武,子文爵嗣。 明亡,爵除。 增壽以父任仕至左都督。 建文帝疑燕王反,嘗以問增壽。 增壽頓首曰:「燕王先帝同氣,富貴已極,何故反!」及燕師起,數以京師虛實輸于燕。 帝覺之 ,未及問。 比燕兵渡江,帝召增壽詰之,不對,手劍斬之殿廡下。 王入,撫屍哭。 即位,追封武陽侯,謚忠愍。 尋進封定國公,祿二千五百石。 以其子景昌嗣。 驕縱,數被劾,成祖輒宥之。 成祖崩,景昌坐居喪不出宿,奪冠服歲祿,已而復之。 三傳至玄孫光祚,累典軍府,加太師,嗣四十五年卒,謚榮僖。 傳子至孫文璧,萬曆中,領後軍府。 以小心謹畏見親于帝,數代郊天,加太師。 累上書請建儲,罷礦稅,釋逮系。 嗣三十五年卒,謚康惠。 再傳至曾孫允禎,崇禎末為流賊所殺。 洪武諸功臣,惟達子孫有二公,分居兩京。 魏國之後多賢,而累朝恩數,定國常倍之。 嘉靖中詔裁恩澤世封,有言定國功弗稱者,竟弗奪也。 添福早卒。 膺緒,授尚寶司卿,累遷中軍都督僉事,奉朝請,世襲指揮使。 常遇春 ,字伯仁,懷遠人。 貌奇偉,勇力絶人,猿臂善射。 初從劉聚為盜,察聚終無成,歸太祖于和陽。 未至,困臥田間,夢神人被甲擁盾呼曰:「起起,主君來。 」驚寤,而太祖適至,即迎拜。 時至正十五年四月也。 無何,自請為前鋒。 太祖曰:「汝特饑來就食耳,吾安得汝留也。 」遇春固請。 太祖曰:「俟渡江,事我未晚也。 」及兵薄牛渚磯,元兵陳磯上,舟距岸且三丈餘,莫能登。 遇春飛舸至,太祖麾之前。 遇春應聲,奮戈直前。 敵接其戈,乘勢躍而上,大呼跳蕩,元軍披靡。 諸將乘之,遂拔採石,進取太平。 授總管府先鋒,進總管都督。 時將士妻子輜重皆在和州,元中丞蠻子海牙復以舟師襲據採石,道中梗。 太祖自將攻之,遣遇春多張疑兵分敵勢。 戰既合,遇春操輕舸 ,沖海牙舟為二。 左右縱擊,大敗之,盡得其舟。 江路復通。 尋命守溧陽,從攻集慶,功最。 從元帥徐達取鎮江,進取常州。 吳兵圍達于牛塘,遇春往援,破解之,擒其將,進統軍大元帥。 克常州,遷中翼大元帥。 從達攻寧國,中流矢,裹創鬥,克之。 別取馬駝沙,以舟師攻池州,下之,進行省都督馬步水軍大元帥。 從取婺州,轉同僉樞密院事,守婺。 移兵圍衢州,以奇兵突入南門甕城,毀其戰具,急攻之,遂下,得甲士萬人,進僉樞密院事。 攻杭州,失利,召還應天。 從達拔趙普勝之水寨,從守池州,大破漢兵于九華山下,語具《達傳》。 友諒薄龍灣,遇春以五翼軍設伏,大破之,遂復太平,功最。 太祖追友諒于江州 ,命遇春留守,用法嚴,軍民肅然無敢犯,進行省參知政事。 從取安慶。 漢軍出江游徼,遇春擊之,皆反走,乘勝取江州。 還守龍灣,援長興,俘殺吳兵五千餘人,其將李伯升解圍遁。 命甓安慶城。 先是,太祖所任將帥最著者,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遇春為三。 而榮尤宿將善戰,至是驕蹇有異志,與參政趙繼祖謀伏兵為變。 事覺 ,太祖欲宥榮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義不與共生。 」太祖乃飲榮酒,流涕而戮之,以是益愛重遇春。 第4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