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明年,興元守將以城降。 吳友仁數往攻之,不克。 是歲,太祖遣使假道征雲南,升不奉詔。 四年正月命征西將軍湯和帥副將軍廖永忠等以舟師由瞿塘趨重慶,前將軍傅友德帥副將軍顧時等以步騎由秦、隴趨成都,伐蜀。 初,壽言于升曰:「以王保保、李思齊之強,猶莫能與明抗,況吾蜀乎!一旦有警,計安出?」友仁曰:「不然,吾蜀襟山帶江,非中原比,莫若外交好而內修備。 」升以為然,遣莫仁壽以鐵索橫斷瞿塘峽口。 至是又遣壽、友仁、鄒興等益兵為助。 北倚羊角山,南倚南城砦,鑿兩岸石壁,引鐵索為飛橋,用木板置礮以拒敵。 和軍至,不能進。 傅友德覘階、文無備,進破之,又破綿州。 壽乃留興等守瞿塘,而自與友仁還,會向大亨之師以援漢州。 數戰皆大敗,壽、大亨走成都,友仁走保寧。 時永忠亦破瞿塘關。 飛橋鐵索皆燒斷,興中矢死,夏兵皆潰。 遂下夔州,師次銅羅峽。 升大懼,右丞劉仁勸奔成都。 升母彭泣曰:「成都可到,亦僅延旦夕命。 大軍所過,勢如破竹,不如早降以活民命。 」於是遣使賫表乞降。 升面縛銜璧輿櫬,與母彭及官屬降于軍門。 和受璧,永忠解縛,承旨撫慰,下令諸將不得有所侵擾。 而壽、大亨亦以成都降于友德。 升等悉送京師,禮臣奏言:「皇帝禦奉天殿,明升等俯伏待罪午門外,有司宣制赦,如孟昶降宋故事。 」帝曰:「升幼弱,事由臣下,與孟昶異,宜免其伏地上表待罪之儀。 」是日授升爵歸義侯,賜第京師。 冬十月,和等悉定川、蜀諸郡縣,執友仁于保寧,遂班師。 壽、大亨、仁壽皆鑿舟自沉死。 丁世貞者,文州守將也,友德攻文州,據險力戰,汪興祖死焉。 文州破,遁去。 已復以兵破文州,殺硃顯忠,友德擊走之。 夏亡,復集餘眾圍秦州五十日。 兵敗,夜宿梓潼廟,為其下所殺。 友仁至京師,帝以其寇漢中,首造兵端,令明氏失國,僇于市。 戍他將校于徐州。 明年徙升于高麗。 贊曰:友諒、士誠起刀筆負販,因亂僭竊,恃其富強,而卒皆敗於其所恃。 跡其始終成敗之故,太祖料之審矣。 國珍首亂,反覆無信,然竟獲良死,玉珍乘勢,割據一隅,僭號二世,皆不可謂非幸也。 國珍又名谷珍,蓋降後避明諱雲。 列傳第十二 ○擴廓帖木兒蔡子英 陳友定伯顏子中等 把匝剌瓦爾密 擴廓帖木兒,沈丘人。 本王姓,小字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兒甥也。 察罕養為子,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 汝、潁盜起,中原大亂,元師久無功。 至正十二年,察罕起義兵,戰河南、北,擊賊關中、河東,復汴梁,走劉福通,平山東,降田豐,滅賊幾盡。 既而總大軍圍益都,田豐叛,察罕為王士誠所刺,事具《元史》。 察罕既死,順帝即軍中拜擴廓太尉、中書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如察罕官。 帥兵圍益都,穴地而入,克之。 執豐、士誠,剖其心以祭察罕,縛陳猱頭等二十餘人獻闕下。 東取莒州,山東地悉定。 至正二十二年也。 初,察罕定晉、冀,孛羅帖木兒在大同,以兵爭其地,數相攻,朝廷下詔和解,終不聽。 擴廓既平齊地,引軍還,駐太原,與孛羅構難如故。 會朝臣老的沙、禿堅獲罪于太子,出奔孛羅,孛羅匿之。 詔削孛羅官,解其兵柄。 孛羅遂舉兵反,犯京師,殺丞相搠思監,自為左丞相,老的沙為平章,禿堅知樞密院。 太子求援于擴廓,擴廓遣其將白鎖住以萬騎入衛,戰不利,奉太子奔太原。 踰年,擴廓以太子令舉兵討孛羅,入大同,進薄大都。 順帝乃襲殺孛羅于朝。 擴廓從太子入覲,以為太傅、左丞相。 當是時,微擴廓,太子幾殆。 擴廓功雖高,起行間,驟至相位,中朝舊臣多忌之者。 而擴廓久典軍,亦不樂在內,居兩月,即請出治兵,南平江、淮。 詔許之,封河南王,俾總天下兵,代皇太子出征,分省中官屬之半以自隨。 鹵簿甲仗互數十里,軍容甚盛。 時太祖已滅陳友諒,盡有江、楚地,張士誠據淮東、浙西。 擴廓知南軍強,未可輕進,乃駐軍河南,檄關中四將軍會師大舉。 四將軍者,李思齊、張思道、孔興、脫列伯也。 思齊,羅山人,與察罕同起義兵,齒位略相埒。 得檄大怒曰:「吾與若父交,若發未燥,敢檄我耶!」令其下一甲不得出武關。 思道等亦皆不聽調。 擴廓嘆曰:「吾奉詔總天下兵,而鎮將不受節制,何討賊為!」乃遣其弟脫因帖木兒以一軍屯濟南,防遏南軍,而自引兵西入關,攻思齊等。 思齊等會兵長安,盟于含元殿舊基,併力拒擴廓。 相持經年,數百戰未能決。 順帝使使諭令罷兵,專事江、淮。 擴廓欲遂定思齊等,然後引軍東。 乃遣其驍將貊高趨河中,欲出不意搗鳳翔,覆思齊巢穴。 貊高所將多孛羅部曲,行至衛輝,軍變,脅貊高叛擴廓,襲衛輝、彰德據之,罪狀擴廓于朝。 初,太子之奔太原也,欲用唐肅宗靈武故事自立。 擴廓不可。 及還京師,皇后諭指令以重兵擁太子入城,脅順帝禪位。 擴廓未至京三十里,留其軍,以數騎入朝。 由是太子銜之,而順帝亦心忌擴廓。 廷臣嘩言擴廓受命平江、淮,乃西攻關中,今罷兵不奉詔,跋扈有狀。 及貊高奏至,順帝乃削擴廓太傅、中書左丞相,令以河南王就食邑汝南,分其軍隷諸將;而以貊高知樞密院事兼平章,總河北軍,賜其軍號「忠義功臣」。 太子開撫軍院于京師,總制天下兵馬,專備擴廓。 擴廓既受詔,退軍澤州,其部將關保亦歸於朝。 朝廷知擴廓勢孤,乃詔李思齊等東出關,與貊高合攻擴廓,而令關保以兵戍太原。 擴廓憤甚,引軍據太原,盡殺朝廷所置官吏。 於是順帝下詔盡削擴廓官爵,令諸軍四面討之。 是時明兵已下山東,收大梁。 梁王阿魯溫,察罕父也,以河南降。 脫因帖木兒敗走,余皆望風降遁,無一人抗者。 既迫潼關,思齊等倉皇解兵西歸,而貊高、關保皆為擴廓所擒殺。 順帝大恐,下詔歸罪于太子,罷撫軍院,悉復擴廓官,令與思齊等分道南討。 詔下一月,明兵已逼大都,順帝北走。 擴廓入援不及,大都遂陷,距察罕死時僅六年雲。 明兵已定元都,將軍湯和等自澤州徇山西。 擴廓遣將禦之,戰于韓店,明師大敗。 會順帝自開平命擴廓復大都,擴廓乃北出雁門,將由保安徑居庸以攻北平。 徐達、常遇春乘虛搗太原,擴廓還救。 部將豁鼻馬潛約降于明。 明兵夜劫營,營中驚潰。 擴廓倉卒以十八騎北走,明兵遂西入關。 思齊以臨洮降。 思道走寧夏,其弟良臣以慶陽降,既而復叛,明兵破誅之。 於是元臣皆入于明,唯擴廓擁兵塞上,西北邊苦之。 洪武三年,太祖命大將軍徐達總大兵出西安,搗定西。 擴廓方圍蘭州,趨赴之。 戰于沈兒峪,大敗,盡亡其眾,獨與妻子數人北走,至黃河,得流木以渡,遂奔和林。 時順帝崩,太子嗣立,復任以國事。 踰年,太祖復遣大將軍徐達、左副將軍李文忠、征西將軍馮勝將十五萬眾,分道出塞取擴廓。 大將軍至嶺北,與擴廓遇,大敗,死者數萬人。 劉基嘗言于太祖曰:「擴廓未可輕也。 」至是帝思其言,謂晉王曰:「吾用兵未嘗敗北。 今諸將自請深入,敗於和林,輕信無謀,致多殺士卒,不可不戒。 」明年,擴廓復攻雁門,命諸將嚴為之備,自是明兵希出塞矣。 其後,擴廓從其主徙金山,卒於哈剌那海之衙庭,其妻毛氏亦自經死,蓋洪武八年也。 第4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