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懷王由學,光宗第二子。 生四歲殤。 齊思王由楫,光宗第三子。 生八歲殤。 懷惠王由模,光宗第四子。 生五歲殤。 湘懷王由栩,光宗第六子。 惠昭王由橏,光宗第七子。 俱早殤。 五王皆追加封謚。 熹宗三子。 懷沖太子慈然,不詳其所生母。 皇貴妃范氏生悼懷太子慈焴。 容妃任氏生獻懷太子慈炅。 懷沖太子慈然,熹宗第一子。 悼懷太子慈焴,熹宗第二子。 獻懷太子慈炅,熹宗第三子。 與懷沖、悼懷皆殤。 莊烈帝七子。 周皇后生太子慈烺、懷隱王慈烜、定王慈炯。 田貴妃生永王慈炤、悼靈王慈煥、悼懷王及皇七子。 太子慈烺,莊烈帝第一子。 崇禎二年二月生,三年二月立為皇太子。 十年預擇東宮侍班講讀官,命禮部尚書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王鐸、屈可伸侍班;禮部侍郎方逢年,諭德項煜,修撰劉理順,編修吳偉業、楊廷麟、林曾志講讀;編修胡守恆、楊士聰校書。 十一年二月,太子出閤。 十五年正月開講,閣臣條上講儀。 七月改慈慶宮為端本宮。 慈慶,懿安皇后所居也。 時太子年十四,議明歲選婚,故先為置宮,而移懿安後於仁壽殿。 既而以寇警暫停。 京師陷,賊獲太子,偽封宋王。 及賊敗西走,太子不知所終。 由崧時,有自北來稱太子者,驗之,以為駙馬都尉王昺孫王之明者偽為之,系獄中,南京士民嘩然不平。 袁繼咸及劉良佐、黃得功輩皆上疏爭。 左良玉起兵亦以救太子為名。 一時真偽莫能知也。 由崧既奔太平,南京亂兵擁王之明立之。 越五日,降於我大清。 懷隱王慈亙,莊烈帝第二子。 殤。 定王慈炯,莊烈帝第三子。 崇禎十四年六月諭禮臣:「朕第三子,年已十齡,敬遵祖制,宜加王號。 但既受冊封,必具冕服,而《會典》開載,年十二或十五始行冠禮。 十齡受封加冠,二禮可並行乎?」於是禮臣歷考經傳及本朝典故以奏。 定於是歲冊封,越二年行冠禮。 九月封為定王。 十一月選新進士為檢討,國子助教等官為待詔,充王講讀官,以兩殿中書充侍書。 十七年,京師陷,不知所終。 永王慈炤,莊烈帝第四子。 崇禎十五年三月封永王。 賊陷京師,不知所終。 悼靈王慈煥,莊烈帝第五子。 生五歲而病,帝視之,忽云:「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 」遂薨。 九蓮菩薩者,神宗母,孝定李太后也。 太后好佛,宮中像作九蓮座,故雲。 帝念王靈異,封為孺孝悼靈王玄機慈應真君,命禮臣議孝和皇太后、莊妃、懿妃道號。 禮科給事中李焻言:「諸后妃,祀奉先殿,不可崇邪教以亂徽稱。 」不聽。 十六年十二月,改封宣顯慈應悼靈王,去「真君」號。 悼懷王,莊烈帝第六子,生二歲殤。 第七子,生三歲殤。 名俱無考。 贊曰:有明諸籓,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 蓋矯枉鑒覆,所以杜漢、晉末大之禍,意固善矣。 然徒擁虛名,坐縻厚祿,賢才不克自見,知勇無所設施。 防閒過峻,法制日增。 出城省墓,請而後許,二王不得相見。 籓禁嚴密,一至于此。 當太祖時,宗籓備邊,軍戎受制,贊儀疏屬,且令遍歷各國,使通親親。 然則法網之繁,起自中葉,豈太祖眾建屏籓初計哉! 列傳第九 ○公主 明制,皇姑曰大長公主,皇姊妹曰長公主,皇女曰公主,俱授金冊,祿二千石,婿曰駙馬都尉。 親王女曰郡主,郡王女曰縣主,孫女曰郡君,曾孫女曰縣君,玄孫女曰鄉君,婿皆儀賓。 郡主祿八百石,余遞減有差。 郡主以下,恩禮既殺,無足書者。 今依前史例,作《公主傳》,而駙馬都尉附焉。 ○仁祖二女 太祖十六女福成慶陽二主附 興宗四女 成祖五女 仁宗七女宣宗二女 英宗八女 景帝一女 憲宗五女 孝宗三女 睿宗二女 世宗五女 穆宗六女 神宗十女 光宗九女 熹宗二女 莊烈帝六女仁祖二女 太原長公主,淳皇后所生,嫁王七一,早卒。 洪武三年追冊,並贈七一榮祿大夫駙馬都尉,遣使具衣冠改葬于盱眙。 曹國長公主,太原主母妹,嫁李貞。 主性純孝,助貞理家尤勤儉,早卒。 貞攜子文忠避兵,依太祖于滁陽。 洪武元年二月追冊主為孝親公主,封貞恩親侯駙馬都尉。 先是,兵亂,主未葬,命有司具禮葬于李氏先墓。 詔曰:「公主祠堂碑亭,其制悉視功臣之贈爵為王者。 」三年改冊主隴西長公主。 五年,以文忠貴,加冊曹國長公主,併進貞右柱國曹國公。 貞性孝友恭謹。 初,文忠守嚴州,屢以征伐事出,皆委貞權掌軍務。 文忠克桐廬,以所俘卒送嚴。 嚴城空虛,俘卒謀叛去。 貞饗其眾,醉而縛之,以歸應天。 太祖嘉之,累授官如子爵,賜甲第西華門玄津橋之西。 帝數臨幸,太子諸王時往起居,親重無與比。 晚歲尤折節謙抑,嘗曰:「富貴而忘貧賤,君子不為也。 」十二年冬卒。 贈隴西王,謚恭獻。 文忠自有傳。 太祖十六女臨安公主,洪武九年下嫁李祺,韓國公善長子也。 是時始定公主婚禮,先期賜駙馬冠誥並朝服,儀從甚盛。 主執婦道甚備。 祺,功臣子,帝長婿,頗委任之。 四方水旱,每命祺往振濟。 二十三年,善長坐事死。 祺前卒,主至永樂十九年薨。 寧國公主,孝慈皇后生。 洪武十一年下嫁梅殷。 殷字伯殷,汝南侯思祖從子也,天性恭謹,有謀略,便弓馬。 太祖十六女諸駙馬中,尤愛殷。 時李文忠以上公典國學,而殷視山東學政,賜敕褒美,謂殷精通經史,堪為儒宗。 當世皆榮之。 帝春秋高,諸王強盛。 殷嘗受密命輔皇太孫。 及燕師日逼,惠帝命殷充總兵官鎮守淮安。 悉心防禦,號令嚴明。 燕兵破何福軍,執諸將平安等,遣使假道于殷,以進香為名。 殷答曰:「進香,皇考有禁,不遵者為不孝。 」王大怒,覆書言:「今興兵誅君側惡,天命有歸,非人所能阻。 」殷割使者耳鼻縱之,曰:「留汝口為殿下言君臣大義。 」王為氣沮。 而鳳陽守徐安亦拆浮橋,絶舟檝以遏燕。 燕兵乃涉泗,出天長,取道揚州。 王即帝位,殷尚擁兵淮上,帝迫公主嚙血為書投殷。 殷得書慟哭,乃還京。 既入見,帝迎勞曰:「駙馬勞苦。 」殷曰:「勞而無功耳。 」帝默然。 永樂二年,都御史陳瑛奏殷畜養亡命,與女秀才劉氏朋邪詛咒。 帝曰:「朕自處之。 」因諭戶部考定公、侯、駙馬、伯儀仗從人之數,而別命錦衣衛執殷家人送遼東。 明年冬十月,殷入朝,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擠殷笪橋下,溺死,以殷自投水聞。 都督同知許成發其事。 帝怒,命法司治深、曦罪,斬之,籍其家。 遣官為殷治喪,謚榮定,而封許成為永新伯。 初,公主聞殷死,謂上果殺殷,牽衣大哭,問駙馬安在。 帝曰:「為主跡賊,無自苦。 」尋官殷二子,順昌為中府都督同知,景福為旗手衛指揮使,賜公主書曰:「駙馬殷雖有過失,兄以至親不問。 比聞溺死,兄甚疑之。 都督許成來首,已加爵賞,謀害之人悉置重法,特報妹知之。 」瓦剌灰者,降人也,事殷久,謂深、曦實殺殷,請于帝,斷二人手足,剖其腸祭殷,遂自經死。 十二月進封公主為寧國長公主。 宣德九年八月薨,年七十一。 初,主聞成祖舉兵,貽書責以大義。 不答。 成祖至淮北,貽主書,命遷居太平門外,勿罹兵禍。 主亦不答。 然成祖故重主,即位後,歲時賜與無算,諸王莫敢望。 殷孫純,成化中舉進士,知定遠縣,忤上官,棄歸。 襲武階,為中都副留守。 崇寧公主,洪武十七年下嫁牛城,未幾薨。 第3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