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第一,我們不能常常按照各國造幣廠的標准,來判斷各國通貨的價值。 各國通貨的磨損程度和削剪程度,低於標准的程度,是有多有少的。 一國通用鑄幣與他國通用鑄幣的相對價值,並不看各自應含的純銀量,而卻看各自實含的純銀量來定。 在威廉王時代改鑄銀幣以前,英荷間的匯兌,依照普通計算法,按照各自造幣廠的標准,要英國貼水百分之二十五。 但英國當時通用鑄幣的價值,據朗迪斯調查研究所得,卻低於其標准價值百分之二十五。 所以,當時兩國間的匯兌,照通常計算法,雖是那麼大不利於英國,實則有利於英國。 實際上在英國支付較小量純銀,所購得的匯票,卻可在荷蘭兌得較大量純銀。 被想象為付了匯水的人,實際上可能得了匯水。 在英國金幣改鑄以前,法國鑄幣比英國鑄幣的磨損程度小得多,而法國鑄幣接近其標准的程度也許比英國鑄幣大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三。 如果英法間的匯兌,據計算,其不利於英國的程度,若未超過百分之二或百分之三,則真實的匯兌便可對英國有利。 而自金幣改鑄以來,匯兌總是有利於英國而不利於法國。 第二,有些國家的造幣費用,由政府支付;有些國家,則由私人支付。 在後一場合,持銀塊往造幣廠鑄造的,不僅要支付鑄幣的費用,有時還要給政府提供若幹收入。 在英國,造幣費用由國家支付,如果你持一磅重的標准銀至造幣廠,你可取回六十二先令,內合同樣的標准銀一磅。 在法國,鑄幣須扣除百分之八的稅,這不僅足夠支付造幣費用,而且可給政府提供小的收入。 在英國,因鑄造不收費,故鑄幣的價值,絕不可能大大超過鑄幣內含的銀塊量的價值。 在法國,工價增加鑄幣的價值,正象工價增加精制金銀器皿的價值一樣。 所以,包含一定重量純銀的一定數額法國貨幣,比包含等量純銀的一定數額英國貨幣,有更大的價值,必須支付更多的銀塊或商品來購買它。 所以,這兩國的鑄幣,雖同樣接近各自造幣廠的標准,但包含等量純銀的一定數額英國貨幣,未必就能購買包含等量純銀的一定數額法國貨幣,因而未必就能購買在法國兌付這貨幣額的匯票。 如果為購買一張匯票,英國所支付的超額貨幣,恰好補償法國鑄幣費用,那末兩國間的匯兌,事實上就是平兌。 債務與債權自可互相抵消,雖然按照計算,這兩國間的匯兌大有利於法國。 如果為購買這張期票,英國所支付的貨幣,少於上述數額,那末兩國間的匯兌,事實上有利於英國,雖然按計算對法國有利。 第33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33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