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未有定製,權仿硃子祠堂之制,奉高曾祖禰四世神主,以四仲之月祭之,加臘月忌日之祭與歲時俗節之薦。 其庶人得奉祖父母、父母之祀,已著為令。 至時享于寢之禮,略同品官祠堂之制。 堂三間,兩階三級,中外為兩門。 堂設四龕,龕置一桌。 高祖居西,以次而東,藏主櫝中。 兩壁立櫃,西藏遺書衣物,東藏祭器。 旁親無後者,以其班附。 庶人無祠堂,以二代神主置居室中間,無櫝。 洪武六年,定公侯以下家廟禮儀。 凡公侯品官,別為祠屋三間于所居之東,以祀高曾祖考,並祔位。 祠堂未備,奉主于中堂享祭。 二品以上,羊一豕一,五品以上,羊一,以下豕一,皆分四體熟薦。 不能具牲者,設饌以享。 所用器皿,隨官品第,稱家有無。 前二日,主祭者聞于上,免朝參。 凡祭,擇四仲吉日,或春、秋分,冬、夏至。 前期一日,齋沐更衣,宿外舍。 質明,主祭者及婦率預祭者詣祠堂。 主祭者捧正祔神主櫝,置於盤,令子弟捧至祭所。 主祭開櫝,捧各祖妣神主,以序奉安。 子弟捧祔主,置東西壁。 執事者進饌,讀祝者一人,就贊禮,以子弟親族為之。 陳設神位訖,各就位,主祭在東,伯叔諸兄立於其前稍東,諸親立於其後,主婦在西,母及諸母立於其前稍西,婦女立於後。 贊拜,皆再拜。 主祭者詣香案前跪,三上香,獻酒奠酒,執事酌酒于祔位前。 讀祝者跪讀訖,贊拜,主祭者複位,與主婦皆再拜。 再獻終獻並如之,惟不讀祝。 每獻,執事者亦獻於祔位。 禮畢,再拜,焚祝並紙錢于中庭,安神主于櫝。 成化十一年,祭酒周洪謨言:「臣庶祠堂神主,俱自西而東。 古無神道尚右之說,惟我太祖廟制,合先王左昭右穆之義。 宜令一品至九品,皆立一廟,以高卑廣狹為殺。 神主則高祖居左,曾祖居右,祖居次左,考居次右。 」帝下禮臣參酌更定。 嘉靖十五年,禮部尚書夏言言:「按三代有五廟、三廟、二廟、一廟之制者,以其有諸侯、卿、大夫上中下之爵也。 後世官職既殊,無世封采邑,豈宜過泥于古。 至宋儒程頤乃始約之而歸於四世,自公卿以及士庶,莫不皆然。 謂五服之制,皆至高祖,則祭亦當如之。 今定官自三品以上立五廟,以下皆四廟。 為五廟者,亦如唐制。 五間九架,廈旁隔板為五室,中祔五世祖,旁四室,祔高曾祖禰。 為四廟者,三間五架,中一室祔高曾,左右二室祔祖禰。 若當祀始祖,則如硃熹所云,臨祭時,作紙牌,祭訖焚之。 其三品以上者,至世數窮盡,則以今之得立廟者為世世奉祀之祖,而不遷焉。 四品以下,四世遞遷而已。 」從之。 志第二十九 禮七(嘉禮一) 登極儀 大朝儀 常朝儀 皇太子親王朝儀諸王來朝儀 諸司朝覲儀中宮受朝儀 朝賀東宮儀 大宴儀 上尊號徽號儀 二曰嘉禮。 行于朝廷者,曰朝會,曰宴饗,曰上尊號、徽號,曰冊命,曰經筵,曰表箋。 行于闢雍者,曰視學。 自天子達于庶人者,曰冠,曰婚。 行于天下者,曰巡狩,曰詔赦,曰鄉飲酒。 舉其大者書之。 儀之同者,則各附於其類雲。 ○登極儀 漢高帝即位氾水之陽,其時綿蕞之禮未備。 魏、晉以降,多以受禪改號。 元世祖履尊既久,一統後,但舉朝賀。 明興,太祖以吳元年十二月將即位,命左相國李善長等具儀。 善長率禮官奏。 即位日,先告祀天地。 禮成,即帝位於南郊。 丞相率百官以下及都民耆老,拜賀舞蹈,呼萬歲者三。 具鹵簿導從,詣太廟,上追尊四世冊寶,告祀社稷。 還,具袞冕,禦奉天殿,百官上表賀。 先期,侍儀司設表案于丹墀內道之西北,設丞相以下拜位於內道東西,每等異位,重行北面。 捧表、展表、宣表官位於表案西,東向。 糾儀御史二人于表案南,東西向。 宿衛鎮撫二人于東西陛下,護衛百戶二十四人于其南,稍後。 知班二人,于文武官拜位北,東西向。 通贊、贊禮二人于知班北,通贊西,贊禮東。 引文武班四人于文武官拜位北,稍後,東西向。 引殿前班二人于引文武班南。 舉表案二人于引文武班北。 舉殿上表案二人于西陛下,東向。 丹陛上設殿前班指揮司官三人,東向。 宣徽院官三人,西向。 儀鸞司官于殿中門之左右,護衛千戶八人于殿東西門,俱東西向。 鳴鞭四人于殿前班之南,北向。 將軍六人于殿門左右,天武將軍四人于陛上四隅,俱東西向。 殿上,尚寶司設寶案于正中,侍儀司設表案于寶案南。 文武侍從兩班于殿上東西,文起居注、給事中、殿中侍御史、尚寶卿,武懸刀指揮,東西向。 受表官于文侍從班南,西向。 內贊二人于受表官之南,捲簾將軍二人簾前,俱東西向。 是日,拱衛司陳鹵簿,列甲士于午門外,列旗仗,設五輅于奉天門外,侍儀舍人二,舉表案入。 鼓初嚴,百官朝服立午門外。 通贊、贊禮、宿衛官、諸侍衛及尚寶卿侍從官入。 鼓三嚴,丞相以下入。 皇帝袞冕升禦座,大樂鼓吹振作。 樂止,將軍捲簾,尚寶卿置寶于案。 拱衛司鳴鞭,引班導百官入丹墀拜位。 初行樂作,至位樂止。 知班贊班,贊禮讚拜。 樂作,四拜,興。 樂止。 捧表以下官由殿西門入。 內贊贊進表。 捧表官跪捧。 受表官搢笏,跪受,置於案。 出笏,興,退立,東向。 內贊贊宣表。 宣表官前,搢笏,跪,展表官搢笏,同跪。 宣訖,展表官出笏,以表復于案,俱退。 宣表官俯伏興。 俱出殿西門,複位。 贊禮讚拜。 樂作,四拜,樂止。 搢笏,鞠躬三,舞蹈。 拱手加額,呼萬歲者三。 出笏,俯伏興。 樂作,四拜,賀畢。 遂遣官冊拜皇后,冊立皇太子,以即位詔告天下。 成祖即位倉猝,其議不詳。 仁宗即位,先期,司設監陳禦座于奉天門,欽天監設定時鼓,尚寶司設寶案,教坊司設中和韶樂,設而不作。 是日早,遣官告天地宗社,皇帝具孝服告幾筵。 至時,鳴鐘鼓,設鹵簿。 皇帝袞冕,禦奉天門。 百官朝服,入午門。 鴻臚寺導執事官行禮,請升禦座。 皇帝由中門出。 升座,鳴鞭。 百官上表,行禮,頒詔,俱如儀。 宣宗以後,儲宮嗣立者並同。 正德十六年,世宗入承大統。 先期造行殿于宣武門外,南向。 設帷幄禦座,備翼善冠服及鹵簿大駕以候。 至期,百官郊迎。 駕入行殿,行四拜禮。 明日,由大明門入。 省詔草,改年號,素服詣大行幾筵謁告。 畢,設香案奉天殿丹陛上。 皇帝袞冕,行告天地禮。 詣奉先殿、奉慈殿謁告,仍詣大行幾筵、慈壽皇太后、莊肅皇后前各行禮,遂禦華蓋殿。 百官朝服入。 傳旨免賀,五拜三稽首。 鴻臚寺官請升殿,帝由中門出禦奉天殿。 鳴鞭,贊拜,頒詔,如制。 ○大朝儀 漢正會禮,夜漏未盡七刻,鐘鳴受賀。 公卿以下執贄來庭,二千石以上升殿,稱萬歲,然後宴饗。 晉《咸寧注》,有晨賀晝會之分。 唐制,正旦、冬至、五月朔、千秋節,咸受朝賀。 宋因之。 第18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明史 上》
第1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