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這各個時期中,私人有很多浪費,政府也有很多浪費,而且發生了許多次費用浩大的不必要的戰爭,原用來維持生產者的年產物,有許多移用來維持不生產者。 有時,在訌江激烈的時候,浪費的浩大,資本的破壞,在任何人看來,都會感覺這不但會妨礙財富的自然蓄積(實際上確是如此),而且會使國家在這時期之末陷於更為貧困的地位。 查理二世複辟以後,英國境況是最幸福最富裕的了,但那時又有多少紊亂與不幸事件發生呢?如果我們是生在那時,我們一定會耽心英格蘭的前途,說它不僅要陷於貧困,怕還會全然破滅吧。 你想想看,倫敦大火以後,繼以大疫,又加英荷兩次戰後的革命騷擾,對愛爾蘭戰爭,1688年、1702年、1742年和1756年四次對法耗費巨大的大戰,再有1715年和1745年二次叛亂。 不說別的,單就達四次英法大戰的結果來說,英國欠下來的債務,就在一億四千五百萬鎊以上,加上戰爭所引起的各種特殊支出,恐怕總共不下二億鎊吧。 自革命以來,我國年產物,就常有這樣大的部分,用來維持非常多的不生產者。 假使當時沒有戰爭,那末當時當作那樣用費的資本,其中定有一大部分會改變用途來雇用生產性勞動者。 生產性勞動者既能再生產他們消費的全價值,並提供利潤,那末,我國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的價值每年的增加,就可想見了,而且每一年的增加,又必能更增多下一年的增加。 如果當時沒有戰爭,建造起來的房屋一定更多;改良了的土地一定更廣大;已改良土地的耕作一定更加完善;制造業一定增多了,已有的制造業又一定推廣了;至於國民真實財富與收入將要怎樣增加起來,我們也許難於想象。 第24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2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