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講妄為。 妄為的結果,和奢侈相同。 農業上、礦業上、漁業上、商業上、工業上一切不謹慎的、無成功希望的計劃,對於雇用生產性勞動的基金,都有使之減損的趨勢。 固然,投在這種計劃上的資本,亦只由生產性勞動者消費,但由於使用不適當,所只,他們消費的價值,不能充分再生產出來,與使用適當的場合比較,總不免減少社會上的生產基金。 幸而就大國的情形說,個人的奢侈妄為,不能有多大影響。 另一部分人的儉樸慎重,總夠補償這一部分人的奢侈妄為而有餘。 講到奢侈,一個人所以會浪費,當然因為他有現在享樂的欲望。 這種欲望的熱烈,有時簡直難於抑制,但一般說來,那總是暫時的偶然的。 再講節儉,一個人所以會節儉,當然因為他有改良自身狀況的願望。 這願望,雖然是冷靜的、沉著的,但我們從胎里出來一直到死,從沒一刻放棄過這願望。 我們一生到死,對於自身地位,幾乎沒有一個人會有一刻覺得完全滿意,不求進步,不想改良。 但是怎樣改良呢,一般人都覺得,增加財產是必要的手段,這手段最通俗,最明顯。 增加財產的最適當的方法,就是在常年的收入或特殊的收入中,節省一部分,貯蓄起來。 所以,雖然每個人都不免有時有浪費的欲望,並且,有一種人,是無時不有這欲望,但一般平均說來,在我們人類生命的過程中,節儉的心理,不僅常占優勢,而且大占優勢。 再講妄為,無論那里,慎重和成功的事業總占極多數。 不慎重、不成功的事業,總占極少數。 我們雖然常常看見破產的失意者,但在無數的經營商業的人中,失敗的總是全數中的極小部分。 一千個中,只有一個吧。 破產這種災禍,對於一個清白的人,實在是極大的極難堪的災禍。 不留意避免它的人,實在不多。 當然羅,不知道避免它的人,象不知道避絞台的人一樣,也並非沒有。 第2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2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