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來,蘇格蘭各銀行所發行的紙幣,至少也十足地等於國內流通界所易容納的數額了。 對於蘇格蘭各種事業,銀行的幫助已經是盡了全力了,為銀行本身利益計,它們只能辦到這樣。 而且事實上,它們的營業,已有些微過度的地方。 因為這種過度,銀行方面已經吃虧了,至少,利潤是減少了。 在這一種營業上,經營規模只要略為過度,便不免有此結果。 不幸,逐利常情,得隴望蜀,商人們、企業家們還以為未足,他們以為銀行信用事業,可任意推廣,推廣銀行信用事業,除了添少數紙張費以外,用不著增添什麼費用。 他們埋怨銀行理事先生們眼光狹小、態度畏葸。 他們說,銀行信用事業還浚擴充到和國內各種事業的擴充相稱的程度。 他們所謂事業推廣,很明白,是指把事業推廣到超過他們自己的資本或能夠憑借抵押品向私人借得的資本所能經營的範圍。 他們以為,他們短少的資本,銀行有設法供給的義務。 他們覺得,他們所希望得到的全部資本,銀行是義當供給的。 但銀行方面的意見不同。 於是,在銀行拒絕推廣信用的時候,有些企業家想出了一個法門。 這個法門,在一段時期中,顯得對他們很適用,雖所費大得多,但其有效性,卻和極度推廣銀行信用事業無異。 這法門就是大家知道的循環劃匯。 不幸的商人,在瀕於破產地位的肘候,往往利用這個辦法。 由這辦法取得資金,在英格蘭是行之已久了。 據說,上次戰爭期間,因營業利潤極大,商人們往往不度量自己的資本,把事業過分推廣起來,於是,這種循環劃匯的辦法,大為流行。 後來,這辦法又由英格蘭傳入蘇格蘭。 在蘇格蘭,商業是有限多了,資本亦有限多了,所以這種辦法,傳入蘇格蘭後,比較起來,愈見流行。 這種循環劃匯辦法,在一般實業家心里,當然都很明白,似乎沒有說明的必要。 但本書讀者,未必都是實業家,而且,這種辦法對於銀行的影響,即使一般實業家,也似乎不大了解,所以,我將設法來作盡可能明了的說明。 第21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21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