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說:同量銀在今日所能購得的某種食品量,即使照上面的敘述,亦遠較前世紀所能購得的該種食品量為少。 他們還說,確定這個變化究竟是由於該貨物價值的上漲,還是由於銀價的下落,即使確定了,也不過是確定一種徒然的、無益的區別,對一個只攜帶一定量白銀去做買賣或只有一定量貨幣收入的人,並無幫助。 我當然不敢說,知道這個區別就能以較廉的價格購到貨物。 但這種區別決不能因此便說是全無所用。 一國的繁榮狀態,可由此區別,得到一平易的左證。 所以這區別的確定,對於大眾當不無助益。 某種食品價格的騰貴,若是由於銀價的下落,那是由於這樣一種情況,從它所能推得的,只是美洲礦山的豐饒。 盡管有了這種情況,真實財富即土地和勞動的年產物就會日漸衰微,象葡萄牙、波蘭那樣,或者日漸增加,象歐洲其他大部分地方那樣。 但這些食品價格的騰貴,若是由於生產該食品的土地的真實價值的增大,即該土地產出力的增長,或由於土地耕作的改善和改臾的擴展,由於土地更適於穀物生產,那我們就可以堅決地斷定,該國是在繁榮進步。 土地乃是一切大國的國家財富中最大的、最重要的、最持久的部分。 此種區別,對於此最大、最重要、最持久部分的價值有否增加,既能提供決定性的證據,那無疑不能說對公眾毫無助益,至少能給予公眾以若幹滿足。 第1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1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