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新殖民地,都有大墾荒蕪的地。 此等荒蕪地,除飼養牲畜外,不能作其他用途。 所以,牲畜不久就極度繁殖。 凡繁多的物品,價格必然非常便宜。 美洲殖民地的牲畜,最初都是歐洲人由故鄉運來,但在極短期間內,這些牲畜就增殖了那麼多,以致價值變得那麼低,使得馬投林野,所有者亦聽其自然,不複追尋。 在這情形下,辟地飼養牲畜,必無利可圖。 要辟地飼養牲畜而有利,要到這些殖民地建立之後,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辦到。 那里,肥料既形缺乏,投在耕作事業上的資財,與用於耕作的土地又不相稱,所以,其農業經營的方式,與今日仍通行於蘇格蘭大部分地方的如出一轍。 當瑞典旅行家卡爾姆敘述他於1749年在北美某些英國殖民地所聞見的農業狀況時,他說,那里很難找出英格蘭民族的特性,因為英格蘭民族在農業的各個方面都是有名的熟練的。 他又說,當地人民,很少給自己穀田施放肥料。 當一片土地因連續收獲而地力耗盡以後,他們就開墾其他新的土地。 到這片土地的地力又耗盡後,他們再開辟第三片的土地。 他們的牲畜,一任其彷徨林野或未辟之荒地間。 春生牧草,因齧取過早之故,往往不到開花結實,即毀滅淨盡。 所以,牲畜常陷於半饑餓狀態中。 春生牧草,是北美地方的天然牧草。 歐洲人開始定居於該地時,此種牧草異常繁盛,高達三四英鍘?ǘ訪魅分賦觶謁從渭鞘輩荒苧钜煌紡概5囊豢櫫戀兀笨隙梢匝釧耐紡概#遙鄖懊客紡概#芄徊魷衷諉客匪謀兜呐H欏K暈玫氐納螅砸淮淮デ魍嘶腦蠆煌夂蹌斂萑狽Α4說壬螅鐘肴氖昵埃謁嶄窶幾韉廝陌∩笪藪蟛畋稹=袢賬嶄窶嫉偷匕∩蟮拇蟾牧跡肫淥滌捎諦籩值難≡瘢ㄋ淙揮行┑胤劍彩褂謎庵址椒ǎ弈滌捎謁橇系姆崛摹 因此,雖然牲畜的價格,要到墾殖改良的後期,才能增高到使辟地飼養牲畜成為有利,但在這第二類原生產物中,最先達到這有利價格的,恐怕仍當首推牲畜,因為牲畜價格如未達到這程度,則墾殖改良的程度,要接近今日歐洲許多地方已達到的狀況,似乎亦不可能。 第16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1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