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洲發現以後,在一段時期中,白銀在歐洲市場上,依舊是以原來的價格或不大低於原來的價格出賣。 因而,這一期間的礦業列潤,非常可觀,大大超過自然水平。 但此後不久,以銀輸入歐洲的人,漸漸發覺了,輸入額不能全部以這高價售出。 銀所能交換的貨物量,逐漸減少。 銀的價格,逐漸落至自然價格的限度。 換言之,銀的價格,僅夠按照自然率支付其上市所須支給的勞動工資、資本利潤及土地地租了。 前面說過,秘魯大部分銀礦都須付西班牙國王所課等於總產額十分之一的賦稅。 於是,使土地的地租,全無著落。 這種賦稅,最初為總產額之半,不久即減低至三分之一,接著又減至五分之一,最後為十分之一,一直繼續到現在,在秘魯大部分銀礦中,這似乎就是償卻開礦家資本及支付其普通利潤後所剩下的全部了。 開礦家的利潤,曾有一度非常高,但現今卻低落到僅足使他繼續開采了。 這事實,是一般所承認的。 西班牙國王對於秘魯銀礦所課的礦稅,在1504年,減為等於登記的銀的五分之一。 該年即1545年波托西銀礦發現之前四十一年。 在九十年中,即在1636年以前,這些對西班牙國王納稅的美洲最豐饒礦山,有足夠時間,充分發揮影響,使歐洲市場上的銀價,降低到無可再低的限度。 九十年是一個足夠長的時間,使任何非獨占商品的價格,都要降落到其自然價格,或者說,降落到在它繼續繳納特種賦稅的場合下仍能長期間繼續出售的最低價格。 歐洲市場上的銀價,本有可能進一步跌落,使得稅率,也許不但必須減低至十分之一,象1736年那樣,而且還必須象金稅一樣,減低至二十分之一,甚至使得現今尚繼續開采的大部分美洲礦山,有停止開采之必要。 這些情況之所以沒有發生,是由於銀的需求亦在逐漸增加,美洲銀礦出產物的市場亦在逐漸擴大,不僅維持住了歐洲市場上的銀價,而且還把銀價抬高到稍稍超過前世紀中葉的水平。 自美洲發現以來,一直到現今,其銀礦出產物的市場,都在逐漸擴大。 第1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1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