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也許有人說,沒有獎勵金的促進,耕作狀態或許就有所不同。 獎勵金制度對於一國農業究有何種影響,我要在後面專門討論獎勵金的時候說明。 在這里,我只打算論談銀價和穀價相比升漲更多這一事實,並不單是英格蘭特有的現象。 這現象,在同一時期且以幾乎同一比例也在法國發生。 這事實,曾經三位非常忠實、勤勉而辛苦的穀價研究者社普雷?德?聖莫爾先生、麥桑斯先生和穀物政策論著者所承認。 但法國在1764年以前,曾以法律禁止穀物輸出。 我們很難設想,幾乎相同於發生在一個禁止穀物輸出國家的價格下降現象,在另一個國家卻歸因於獎勵穀物輸出。 大概,穀物平均貨幣價格上這種變動,與其認為是穀物真實價值下落的結果,倒不如說是歐洲市場上銀的真實價值漸趨騰貴的結果。 前面說過,穀物在相當長時期內,和銀或任何共他商品比較,是更正確的價值尺度。 美洲各豐饒礦山發現後,穀物的貨幣價格,比從前騰貴了三倍乃至四倍。 當時這種變動的原因,一般人都以為不是穀物真實價值騰貴,而是銀的真實價格下落。 所以,本世紀最初六十四年間的穀物平均價格,如果比前世紀大部分年度的穀物平均價格低廉,我們應該同樣說,這變動的原因,不是穀物真實價值下落,而是銀的真實價值上升。 過去十年乃至十二年間高昂的穀價,曾使人猜疑,歐洲市場上白銀的真實價值還會繼續下落。 但這種高昂的穀價,分明是天時異常不順的結果,是偶發的暫時的事故,不是恒久的事故。 在最近十年乃至十二年間,歐洲大部分,都苦於天時不良。 加以波蘭發生擾亂,許多在穀價高昂年度須仰賴波蘭供給的國家,於是益陷於穀物缺乏的苦境。 象這樣長期的天時不順,雖不是很尋常的事故,但也決不是特殊希奇的事故。 曾研究過去穀價的人,都不難舉出同種類似的其他若幹實例。 此外,異常荒歉的十年,比異常豐收的十年,並不是更為稀奇的現象。 從1741年到1750年的穀價低廉,與最近八年乃至十年間的穀價高昂正好是一個對照。 據伊顧學院的記錄,1741年到1750年間,溫莎市場上,由九蒲式耳組成的一誇特的最好小麥,平均價格僅為一鎊十三先令九又五分之四便士。 這比本世紀最初六十四年間的平均價格,約低廉六先令三便士。 依此推斷,在這十年間,由八蒲式耳組成的一誇特的中等小麥,平均價格就僅為一磅六先令八便士了。 第14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1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