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要相當准確地確定往昔或現今的資本平均利潤,雖不可能,但我們可以貨幣的利息上略知其梗概。 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原則:在使用貨幣所獲較多的地方,對於貨幣的使用,通常支付較多的報酬;在使用貨幣所獲較少的地方,對於貨幣的使用,通常支付較少的報酬。 我們由此確信,一國內資本的一般利潤,必定隨著其市場的一般利息率的變動而變動。 利息率下落,利潤必隨著下落;利息率上升,利潤必隨著上升。 所以,利息的變動情況,可使我們略知利潤的變動情況。 亨利八世第三十七年以法令宣布,一切利息不得超過百分之十。 可見,以前的利息有的時候是在百分之十以上。 其後,熱心宗教的愛德華六世,受宗教的影響,禁止一切利息。 但這種禁令,和同性質的其他各種禁令一樣,據說沒產生效果,而高利貸的弊害,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 於是,亨利八世的法令,由於伊麗莎白女王第十三年的法令第八條的規定,又發生效力了。 此後,百分之十常為法定利息率,直到詹姆士一世第二十一年,才把它限定為百分之八。 複辟後不久,利息率減為百分之六。 安妮女王第十二年,再減至百分之五。 這一切法律的規定,看來極其適當。 它們都是在市場利息率即有良好信用的人通常借款的利息率變動之後作出的,並不是走在前頭。 自安妮女王時代以來,百分之五的利息率,似乎比市場利息率高,而不比它低。 在晚近戰爭以前,政府曾以百分之三的利息率借款,而王國首都及其他許多地方,有良好信用的人則以百分之三點五、百分之四、百分之四點五等利息率借款。 我國自亨利八世以來,財富與收入都在不斷增加,而且在進展過程中,其速度似乎是逐漸增加,而不是減少。 不僅日在進步,而且進步得越來越快。 這期間的勞動工資不斷增加,而大部分工商業的資本利潤卻在減少。 在大都市經營一種行業,往往比鄉村需墓更多的資本。 各種行業上所使用的資本的龐大和富裕的竟爭者人數的眾多,乃是都市資本利潤率一般低於農村資本利潤率的原因。 但是,都市的勞動工資,一般都比農村高。 在繁榮的都市,擁有大量生產資本的人,往往不能按他們所需要的人數雇到勞動者,所以他們互相競爭,這樣就抬高勞動工資而減低資本利潤。 在沒有充分資本來雇用全體勞動者的偏僻地方,一般人民為獲得職業而相互競爭,於是勞動工資降落,而資本利潤增高。 第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