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不列顛的勞動工資,不隨食品價格變動而變動。 食品價格,到處都年年變動,常常月月變動。 但有許多地方的勞動的貨幣價格,有時經過半世紀,還仍舊不變。 因此,假若這些地方的貧窮勞動者,在食品最昂貴的年歲,能夠維持他的身家,那末,在食品價格一般而供給又很充足的年歲,必能過舒適生活;在食品異常低廉的年歲,就過著優裕生活。 在過去十年中,不列顛有許多地方食物昂貴,而勞動的貨幣價格並不隨著顯著提高。 固然,確有些地方的勞動的貨幣價格提高了,但那與其說起因於食物的昂貴,倒不如說起因於勞動需求的增加。 第三,就不同年度說,食品價格的變動,大於勞動工資的變動,而就不同地方說,勞動工資的變動,卻大於食品價格的變動。 面包和家畜肉的價格,在不列顛幾乎所有地方一般相同,或大約相同。 這兩種商品以及大多數其他零售商品(貧窮勞動者零購的一切物品),在大都市和在僻遠地方,價格是同樣低廉,或者,大都市方面還比較低廉,其原因我以後說明。 但大都市與其附近地帶的勞動工資,往往比數哩以外地方的勞動工資,高五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即高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二十五。 倫敦及其附近勞動的普通價格,可只說是每日十八便土。 數哩以外,即減低到十四便土或十五便土。 愛丁堡及其附近勞動的普通價格,可只說是每日十便士,數哩以外,就低落到八便土。 八便士是蘇格蘭低地一帶大部分地方的普通勞動的普通價格,在那里,這價格的變動比英格蘭少得多。 勞動價格上的差異,雖未必會驅使一個人由一教區移到另一教區去,但貨物價格這樣的差異,卻必然使許多容積巨大的貨物,從一教區到另一教區,從國內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甚至可只說從世界的一端到另一端的運輸,變得非常頻繁,不久就使它們趨於均衡。 人性見異思遷,雖早有定論,但根據我們的經驗,人類卻顯然又是安土重遷,最不愛移動的。 貧苦勞動者,在不列顛勞動價格最低廉的地方,要是能夠維持家屬,那末在不列顛工資最高的地方,就一定能過優裕的生活。 第四,勞動價格的變動,無論就時間說或就地方說,不但不與食品價格的變動一致,而且往往正相反。 第5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