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商品與勞動說,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的區別,不僅僅是純理論問題,在實用上,也非常重要。 同一真實價格的價值,往往相等;但同一名義價格的價值,卻往往因金銀價值變動而產生極大的差異。 所以,假設一個人,要以永久租佃為條件而售賣地產,如果他真要使地租的價值永久不變,那就不可把地租定為一定數額的貨幣。 一定數額的貨幣的價值難免有兩種變動:第一,由於同一名稱鑄幣各時代所含不同金銀分量而產生的變動;第二,由於同一分量金銀價值各時代各不相同而產生的變動。 君王和國家往往認為,減少鑄幣內所含的純金屬的量對他們眼前有利。 但他們很少認為,增加鑄幣內所含純金屬量於己有利。 我相信,各國鑄幣內所含的純金屬量都在不斷減少,從來沒有增加,所只,這種變動常使貨幣地租的價值降低。 美洲礦山的發現,降低了歐洲金銀的價值。 據一般人推測,金銀價值還會逐漸下降,而且在長時期內大概會繼續下降(但我認為這沒有確實論據)。 所以,在這種推測下,即使地租不規定為鑄幣若幹鎊,而規定為純銀或某種成色的白銀若幹盎斯,這種變動多半會降低而不是增加貨幣地租的價值。 穀物地租卻不如此。 穀物地租,即使在鑄幣名實一致的時候,也比貨幣地租更能保持原有價值。 伊麗莎白第十八年規定,國內各學院地租,三分之二納貨幣,其餘三分之一要納穀物,或按照當時最近市場上的穀價折合貨幣。 由穀物折合貨幣的部分,原不過占全部地租的三分之一,但現在據布勒克斯頓博士說,卻已二倍於其他三分之二了。 依此算來,各學院的貨幣地租,一定幾乎已經減到原值的四分之一或其原值穀物的四分之一了。 但是,自腓力普和瑪利朝代迄今,英國鑄幣單位幾乎無變化;同一數量的磅、先令或便士,幾乎含有同一分量純銀。 由此可見,各學院貨幣地租價值的跌落完全是由於銀價的下降。 設若銀價下落,而鑄幣內所含的純銀量又同時減少,貨幣地租的損失就會更大。 蘇格蘭鑄幣含銀量的變動比英格蘭大得多,而法蘭西又比蘇格蘭大得更多。 所以,這兩國昔日報有價值的地租,現在幾乎全無價值可言。 第2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