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一切其他商品一樣,金銀的價值時有變動,時有高低,其購買也時有難易。 一定金銀量所能購買或所能支配的勞動量或他種商品量,往往取決於當時已發現的著名金銀礦山出產量的大小。 十六世紀美洲金銀曠山的發現,使歐洲金銀的價值幾乎減低為原價的三分之一。 此等金屬由礦山上市所需勞動既較少,故上市後所能購買或所能支配的勞動也按同一程度減少。 而且,在金銀價值上,這雖是最大的一次變革,但不能說是歷史上唯一無二的變革。 我們知道,本身數量會不斷變動的尺度,如人足一步、人手一握或兩臂合抱,決不是測定他物數量的正確尺度;同樣,自身價值會不斷變動的商品,也決不是計量他種商品價值的准確尺度。 但是,勞動卻當別論。 等量勞動,無論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對於勞動者都可以說有同等的價值。 如果勞動者都具有一般的精力和熟練與技巧程度,那末在勞動時,就必然犧牲等量的安樂、自由與幸福。 他所購得的貨物不論多少,總是等於他所付出的代價。 誠然,他的勞動,雖有時能購得多量貨物,有時只能購得少量貨物,但這是貨物價值變動,不是購買貨物的勞動價值變動。 不論何時何地,凡是難於購得或在取得時需花多量勞動的貨物,價必昂貴;凡是易於購得或在取得時只需少量勞動的貨物,價必低廉。 所以,只有本身價值絕不變動的勞動,才是隨時隨地可用以估量和比較各種商品價值的最後和真實標准。 勞動是商品的真實價格,貨幣只是商品的名義價格。 可是,等量勞動,對於勞動者,雖常有等量價值,但在雇用勞動者的人看來,它的價值卻時高時低。 雇主購買勞動,有時需用多量貨物,有時只需用少量貨物;因而,在他看來,勞動價格與其他一切物品一樣常在變動。 在他看來,以多量貨物購得的勞動價昂,以少量貨物購得的勞動價廉。 共實,在前一場合,是貨物價廉;在後一場合,是貨物價昂。 所以,按照通俗的說法,勞動也象商品一樣可以說有真實價格與名義價格。 所謂真實價格,就是報酬勞動的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所謂名義價格,就是報酬勞動的一定數量的貨幣。 勞動者是貧是富,其勞動報酬是壞是好,不與其勞動的名義價格成比例,而與其勞動的真實價格成比例。 第2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2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