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種傾向,是不是一種不能進一步分析的本然的性能,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不是理性和言語能力的必然結果,這不屬於我們現在研究的範圍。 這種傾向,為人類所共有,亦為人類所特有,在其他各種動物中是找不到的。 其他各種動物,似乎都不知道這種或其他任何一種協約。 兩只獵犬同逐一兔,有時也象是一種協同動作。 它們把兔逐向對手的方向,或在對手把兔逐到它那邊時,加以攔截。 不過。 這種協同動作,只是在某一特定時刻,它們的欲望對於同一對象的偶然的一致,而並不是契約的結果。 我們從未見過甲乙兩犬公平審慎地交換骨頭。 也從未見過一種動物,以姿勢或自然呼聲,向其他動物示意說:這為我有,那為你有,我願意以此易彼。 一個動物,如果想由一個人或其他動物取得某物,除博得授與者的歡心外,不能有別種說服手段。 小犬要得食,就向母犬百般獻媚;家狗要得食,就作出種種嬌態,來喚起食桌上主人的注意。 我們人類,對於同胞,有時也采取這種手段。 如果他沒有別的適當方法,叫同胞滿足他的意願,他會以種種卑劣阿諛的行為,博取對方的厚意。 不過這種辦法,只能偶一為之,想應用到一切場合,卻為時間所不許。 一個人盡畢生之力,亦難博得幾個人的好感,而他在文明社會中,隨時有取得多數人的協作和援助的必要。 別的動物,一達到壯年期,幾乎全都能夠獨立,自然狀態下,不需要其他動物的援助。 但人類幾乎隨時隨地都需要同胞的協助,要想僅僅依賴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 他如果能夠刺激他們的利己心,使有利於他,並告訴他們,給他作事,是對他們自己有利的,他要達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 不論是誰,如果他要與旁人作買賣,他首先就要這樣提議。 請給我以我所要的東西吧,同時,你也可以獲得你所要的東西:這句話是交易的通義。 我們所需要的相互幫忙,大部分是依照這個方法取得的。 我們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於他們自利的打算。 我們不說喚起他們利他心的話,而說喚起他們利己心的話。 我們不說自己有需要,而說對他們有利。 社會上,除乞丐外,沒有一個人願意全然靠別人的恩惠過活。 而且,就連乞丐,也不能一味依賴別人。 誠然,乞丐生活資料的供給,至部出自善人的慈悲。 雖然這種道義歸根到底給乞丐提供了他所需要的一切東西,但沒有,也不可能,隨時隨刻給他提供他所需要的東西。 他的大部分臨時需要和其他人一樣,也是通過契約、交換和買賣而得到供給的。 他把一個人給他的金錢,拿去購買食物,把另一個人給他的舊衣, 第1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