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常要損失一些時間,因節省這種時間而得到的利益,比我們驟看到時所想象的大得多。 不可能很快地從一種工作轉到使用完全不相同工具而且在不同地方進行的另一種工作。 耕作小農地的鄉村織工,由織機轉到耕地,又由耕地轉到織機,一定要虛費許多時間。 誠然,這兩種技藝,如果能在同一廠坊內進行,那末時間上的損失,無疑要少得多,但即使如此,損失還是很大。 人由一種工作轉到另一種工作時,通常要閑逛一會兒。 在開始新工作之初,勢難立即精神貫注地積極工作,總不免心不在焉。 而且在相當時間內,與其說他是在工作,倒不如說他是在開玩笑。 閑蕩、偷懶、隨便這種種習慣,對於每半小時要換一次工作和工具,而且一生中幾乎每天必須從事二十項不同工作的農村勞動者,可說是自然會養成的,甚而可說必然會養成的。 這種種習慣,使農村勞動者常流於遲緩懶惰,即在非常吃緊的時候,也不會精神勃勃地幹。 所以,縱使沒有技巧方面的缺陷,僅僅這些習慣也一定會大大減少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 第三,利用適當的機械能在什麼程度上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這必定是大家都知道的,無須舉例。 我在這里所要說的只是:簡化勞動和節省勞動的那些機械的發明,看來也是起因於分工。 人類把注意力集中在單一事物上,比把注意力分散在許多種事物上,更能發現達到目標的更簡易更便利的方法。 分工的結果,各個人的全部注意力自然會傾注在一種簡單事物上。 所以只要工作性質上還有改良的餘地,各個勞動部門所雇的勞動者中,不久自會有人發現一些比較容易而便利的方法,來完成他們各自的工作。 唯其如此,用在今日分工最細密的各種制造業上的機械,有很大部分,原是普通工人的發明。 他們從事於最單純的操作,當然會發明比較便易的操作方法。 不論是誰,只要他常去觀察制造廠,他一定會看到極象樣的機械,這些機械是普通工人為了要使他們擔當的那部分工作容易迅速地完成而發明出來的。 最初的蒸汽機,原需雇用一個兒童,按活塞的升降,不斷開閉汽鍋與汽筒間的通路。 有一次擔任這工作的某兒童,因為愛和朋友遊玩,他用一條繩把開閉通路的舌門的把手,系在機械的另一部分,舌門就可不需人力自行開閉。 原為貪玩想出來的方法,就這樣成為蒸汽機大改良之一。 第1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翰林院 inspier.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國富論》
第10頁